工大副書記王玉斌:
崔老傳授“興趣”、“執著”兩秘訣
“崔教授教給我們一個是‘興趣’、一個是‘執著’。”會后,河南工業大學常務副書記王玉斌依然向學生們“念叨”著崔琦留給治學者的兩個“秘訣”。
王玉斌說,中國人在智慧、勤奮方面絕不弱于西方人,這從崔教授身上便可看出。他的嚴謹和樸實體現在對糧食問題的關注,“工大在糧油方面的研究崔老問得很細,在生物、環境方面的延伸,他也提了不少問題和建議。”
受崔琦指點,王玉斌說,今年工大將加快國際化步伐,在深度國際教學交流上做文章。
一線老師李新建:
他實誠,不把自己往傳奇人物的故事里“套”
“對于在物理學圈里的人,崔教授就像我們身邊的老師和家人一樣,我們既會學習他的理論,也會關注他的動向。”鄭州大學座談會上,鄭大物理工程學院老師李新建一早就來到會議室“占位”,并第一個舉手提問,會后他還沖到崔琦面前主動握手,李新建告訴大河報記者:“這種感覺不是在追星,雖然他的研究成果給霍爾效應家族帶來了巨大推動,但是他對科學認真,待人很實誠,也不把自己往傳奇人物的故事里‘套’。”
作為一線老師和研究者,他們對崔琦有什么期待?李新建說:“我們當然希望他能夠多和家鄉學界互動講學,這會給我們帶來質的提升,不過一切期待都要建立在崔老健康情況和個人意愿上。”
人物名片
崔琦,漢族,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人,小學畢業以后,到香港培正中學就讀。
1957年香港培正中學畢業,1958年赴美國,就讀于伊利諾伊斯州奧古斯塔納學院。
1967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后到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
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主要從事電子材料基本性質等領域的研究。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把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授予崔琦與德國科學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勞克林,主要表彰他們發現并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
2000年6月,崔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他在霍爾效應家族中的建樹,將可應用于研制功能更強大的電腦和更先進的通信設備。□記者 朱琨 王燦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攝影【原標題:諾獎得主崔琦62年后首次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