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傳奇“村官”許福卿(4)

2013/10/29 16:49:35 點擊數: 【字體:

過意不去,又給村里拉來一車蘋果,許福卿和村干部仍婉言拒絕。1994年,氫鋁粉材料廠產品走俏,南方一個客戶為了多要一些貨,把一條價值一兩千元的金項鏈送給廠長許壽利說:“這不是回扣,只不過是表示我的一點心意。”許壽利考慮到兩家多年的業務關系,盛情難卻,就只好暫時收下。等客戶將業務辦完,許壽利就將這條項鏈真誠地還給了對方。就這樣,這么多年來,樓村沒有一個干部沾上“銅銹”,沒有一個干部被“糖彈”打倒。正因如此,樓村干部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樓村前后經過5次換屆選舉,每次選舉每個干部幾乎都是滿票當選。

黨風正,民風淳,靠樓村精神凝聚樓村人

一個3000口人的村子,為什么能創造產值幾億元、利稅幾千萬元的奇跡?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變革中,他們為什么能保持著一方凈土,要解讀這些給外人留下的諸多謎團,追溯樓村的發展歷史,他們的創業經歷,固然讓人敬佩。但更重要的是在許福卿的人格魅力感召帶動下,在全村干部群眾創業歷程中所形成的和諧文明、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凡到過樓村的人都有一種同感:覺得樓村的村風正,民風淳,村民們都以熱愛樓村、獻身樓村、爭輝樓村為榮,堅持共富共榮,互濟互幫,堪稱是一個用“樓村精神”凝聚起來的社會主義文明和諧村莊。達到“正氣上升,歪風無蹤”如此高超的境界。也許有人會認為,負責樓村全面工作的許福卿,必定是一個使人望而生畏的人。其實不然,許福卿是一位十分和藹、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不怒而威的人。他待人柔情似水,遇困難堅強如鋼。村委會主任張洪飛有個評價:“許書記當干部多年,從來沒有向群眾發過一次脾氣,從來沒有高聲批評過哪一位干部。他對人總是推心置腹,平等交流,從來不以教育人的口吻跟人談話,總是充分尊重別人的人格,以自己言行的魅力去影響別人,讓人口服心服,我們共事多年,從來沒有紅過臉。”許福卿給自己和村干部定下一條原則:在樓村,群眾罵干部可以,但決不允許干部罵群眾。因為干部的覺悟總得比群眾高。

樓村有13個姓氏,3000口人,幾十年來,沒有發生過任何宗族糾紛,大家都像是處在一個大家庭一樣和睦。在樓村,聽不到強迫命令,一切都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使各項制度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許福卿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本村實際,逐步制定完善了樓村干部和村民行為規范、監督機制、村務公開等幾十項制度。比制度更為有影響的是干部關愛村民的親和力,是村里大喇叭多年傳出來的親和之音。群眾說:許福卿當了幾十年干部,村里大喇叭響了幾十年。許福卿經常靠它向群眾宣講黨的路線方針和有關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報刊上的重要文章,介紹先進人物、典型案例。村廣播室簡直成了家家離不開、人人都需要的百科知識廣播電臺。每到農時,村民總會聽到許福卿熟悉的聲音:“這幾天天氣好,各家注意給莊稼噴藥”;“最近天氣干旱,明天準備下地澆水”;“今年麥收可能有暴風雨,大家要注意快收快打”;“暴風雨馬上要來,請大家把曬干的糧食趕緊收起來”……群眾說:許書記為咱天天都有操不盡的心,事事都想得那么周到,他講的話,我們都喜歡聽。許福卿正是將大事小事融為一體,將抽象的說理和身邊的具體事例熔為一爐,變成大家樂于接受的形式講出,產生春雨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使不少村民的心胸豁然開朗,使不少所謂農村工作難題迎刃而解。

在農村實行殯葬改革,由土葬改為火化,也是對中國農村幾千年傳統殯葬形式采取的一場革命,涉及每一家,牽涉每個人。這項工作推行難度非常之大。2001年冬,根據上級指示,樓村兩委會制訂了實行殯葬改革的方案。方案出臺的第二天,村里就有兩位老人同時去世。許福卿帶領村干部隨即分別到他們兩家做工作。但次日一早便有村民反映,又有一名村民死亡,家屬已經連夜偷偷將死者土葬了。許福卿立即找到死者的家屬,將村里有關殯葬改革的規定又講了一遍。首先肯定了他們做兒孫的孝心,但孝心歸孝心,制度歸制度。當晚輩盡孝心是本分,做公民守制度是職責。現在你們家這樣做了,另外兩家是向你們家學呢,還是執行村里規定呢?接著,許福卿又發動其他干部去做工作,終于使他們覺悟過來。隨后,他們主動將已土葬的老人從地下挖出來實行了火化。許福卿不但沒有批評他們,反而表揚了他們為推動火化工作帶了個好頭,并送去了2000元喪葬補助費以示安慰和鼓勵。事后,許福卿總是在反復思考著這個問題:死者是從地下挖出來了,但要想將積淀了幾千年的傳統意識從人們的心中徹底挖出來,會比這種做法困難得多。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人死后得有個去處,晚輩對先人總得有個祭奠之所。于是,他和村干部決定撥款撥地,建成一個非常美觀的骨灰堂,堂內鐵柜以供安放骨灰盒,庭前植有草木以留鳥語花香。同時,派人常年看守。有的老人參觀后對子女說:等我死后,就把骨灰盒放在骨灰堂吧。全村離開人世的老弟兄、老姐妹都在那里做伴,可比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埋在荒郊野外強得多。為了使火化工作固定化、常態化,村里專門作出一條規定,從2001年起,對每一個火化者的家屬補助1000元錢,2006年增長至1500元,使這項工作既開展得十分順利,又帶有濃厚的人情味。自2001年以來,全村死者的火化率達到了100%。

禁燒秸稈,又是一項讓農村干部頭疼的工作。并非禁燒秸稈這項措施不好,而是許多農民沒有辦法且沒有能力解決這一難題。要做好禁燒工作,還得從源頭抓起,來他個釜底抽薪。他和村兩委會決定買秸稈粉碎機,根據實際,需要幾臺就買幾臺,需要什么類型的就買什么類型的。基礎工作做好了,幾年來,沒有一戶焚燒秸稈的。就這樣,樓村除對農戶實行種田“五統一”之外,又加上了統一實行秸稈還田的“六統一”。群眾說:村里創造這么好的條件,咱不能再焚燒秸稈給樓村抹黑了。

在照鏡鎮,樓村人心齊是出了名的。村干部是一塵不染,一身正氣,一諾千金,一呼百應。開群眾大會,通知一下,應到人員全部按時到齊,并且人人自帶板凳,在露天會場里坐得整整齊齊,聽得認認真真,記得清清楚楚;育齡婦女孕檢,全體孕檢對象,半天檢查結束;抗旱澆地,72眼機井同時啟動,全村應澆土地,4天可普澆一遍。

樓村多年來,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村民因病或住院生活上有困難的,村里都隨時主動將救濟金送到家里。每年春節前夕,像城里機關、廠礦一樣,對需要救濟和慰問家戶排查后,統一組織村干部,帶著禮品和慰問金,逐家去慰問,包括經濟條件好的,但家有重病人的,也一樣對待,以示組織上的關懷。村里這份“薄禮”,連民心的“溫暖工程”,長期堅持,從不間斷。

村民張洪茂體弱多病,孤獨一人,兩腿常年病得沒法走路,許福卿帶領村干部親自到他家看望,并送去200元錢后,又專門開會研究救濟他500元讓他治病。許福卿又安排他到村電工房看大門。還有村民郭桂芝和她丈夫都有病,家庭生活困難,許福卿對他們家多方照顧,安排她就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輕活,按時給她發工資。她丈夫又患病,為了看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新鄉網 2007-05-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