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鄭新立:稅負太重嚴重制約第三產業發展

2013/11/8 10:39:33 點擊數: 【字體:

鄭新立:稅負太重嚴重制約第三產業發展
上圖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做客新浪長安講壇,暢談“圍繞發展方式轉變,凝聚改革共識”。他表示從當前經濟運行態勢來看,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是能否把去年第四季度出現的經濟回升態勢繼續保持下去。他認為應該把穩增長放在第一位,這是今年面臨的主要的矛盾。

  以下為文字實錄: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圍繞發展方式轉變,凝聚改革共識”。這是當前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從當前經濟運行態勢來看,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是能不能把去年第四季度出現的經濟回升態勢繼續保持下去。在去年第四季度之前,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了連續七個季度下滑,到去年第三季度已經下降到7.5%以下。去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了上半年的經濟形勢,針對經濟下滑的嚴峻局面,做出了重要的決策,就是把穩增長放在宏觀調控的重要位置。下半年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適度松動銀根,把一年以前凍結的一些項目(包括高鐵項目)重新開工。國家發改委一下子批了十幾個城市大約8千億元的地鐵建設規劃等等。因此,去年下半年經濟開始朝回升的方向轉變,到第四季度出現了一個拐點,連續七個季度下滑的局面終于得到抑制。能不能把這種回升的態勢繼續保持下去,是今年宏觀調控面臨的最大挑戰。今年面臨的問題很多,有可能會出現通貨膨脹。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2月份CPI上漲3.2%,有的同志擔心CPI上來了,會不會收緊銀根。在抑制通脹和穩增長這兩個目標中間,怎么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是把抑制通脹放在第一位,還是把穩增長放在第一位?我覺得應該把穩增長放在第一位,這是今年面臨的主要的矛盾。今年的宏觀調控,面臨好多“兩難”選擇,既要適度擴大需求,又要避免通貨膨脹;既要適度擴大投資,又要避免走高投資、高消耗、高污染帶動高增長的老路;既要擴大內需,又不能放松擴大出口的努力等等。正確的政策取向,就是要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來解決近期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十八大”提出2020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雙倍增。去年我們的GDP總量已經達到8.2萬億美元,人均GDP已經達到6086美元。如果我們以2012年“十八大”召開為基期,再經過10年的努力,到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的時候, GDP總量翻一番,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或者說人均GDP翻一番,人均GDP就可以達到一萬兩千美元以上了。一萬兩千美元是什么概念呢?這是世界銀行[微博]劃定的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分界線。再用十年時間,我國13億人口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將具有重大意義。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GDP達到一萬兩千美元,經濟總量就有可能趕上和超過美國,摘取經濟總量的金牌。今后十年將是一個艱難爬坡的十年。根據國際經驗和世界銀行做的課題研究,許多國家達到三千美元至五千美元比較容易,五千美元再往上躍升到一萬兩千美元就非常難了,所以他們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有人說中等收入陷阱不存在,實際上是存在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幾十個國家都達到了人均GDP四、五千美元,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真正邁上高收入國家臺階的也只有寥寥幾個,多數國家在中等收入區間上下徘徊。比如巴西,前年人均GDP已經達到一萬兩千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了,但是去年巴西的貨幣貶值,它又退到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了。真正能夠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也就是東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日本、四小龍等。從這個意義上講,未來十年,是我們走出中等收入區間、跨入高收入國家的十年。黨的“十八大”選出的新的領導班子,是帶領中國人民跨上高收入臺階的領導班子。

  未來十年,我們可能會遇到同前三十年完全不同的矛盾和問題,必須用新的思路,新的辦法來解決。我在國家計委工作了十幾年,有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千萬不能用老經驗、老辦法解決新問題。中國經濟發展太快了,體制變化也很快,誰要說自己有經驗,用老辦法就可以解決新問題,肯定是南轅北轍。當前遇到的新問題必須通過改革,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來解決。另外,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們在社會領域也積累了很多矛盾:收入分配不公,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社會穩定也面臨一些挑戰,這些問題也是過去沒有遇到過的。所以,未來十年,能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十八大”提出的發展目標,用十年的時間跨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我們將面臨著許多挑戰。

  從有利的條件來看,我們實現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平穩較快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現在社會上似乎出現一種輿論,認為中國的快速增長期已經結束了,已經進入了中速增長階段了,經濟增長放緩是不可避免的。這種輿論聲音很強,好多人都跟著說,我是很不贊成這種觀點的,去年我還寫了好多文章來反駁這種觀點。這些觀點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我都聽到過,也跟他們辯論過。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人說中國最合理的增長速度是7%,九十年代還有人說中國最合理的增長速度是7%。到了“十四”大召開的時候,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央黨校講話,提出我們應該爭取9%左右的速度,好多人都反對。結果呢,進入21世紀之后,我們出現了一個高增長、低通脹、高效益的黃金發展十年。進入新世紀(13.26,0.08,0.61%)以后,我們的經濟總量大了,好多人講,再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更難了,但是我們的速度反而更快了。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我們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所以,根據改革開放三十年我的親身經歷,我們的預測包括一些經濟家的預測往往落后于實際。對中國通過改革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往往估計不足。目前我們的GDP達到六千美元,還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有各種各樣的輿論說我們的勞動力紅利沒了,改革紅利也沒有了,加入全球化產業分工的紅利也沒有了,所以發展的速度應該放緩。尤其是今年春節前后出現了140萬平方公里的霧霾,有人提只有降低速度才能把霧霾解決好,我是不贊成這種觀點的。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浪財經 2013年04月0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