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鄭新立委員:9年后中國將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3)

2013/11/8 10:43:44 點擊數: 【字體: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長期滯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稅制不合理。第三產業實行營業稅,工業實行增值稅。營業稅的稅負比增值稅的稅負平均重三分之一左右。另外一個原因是受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影響。過去政治經濟學的教科書,把工業、農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郵電算作是物質生產部門。國民經濟統計里面只統計這五大物質部門的生產,稱為工業總產值或者社會總產值。第三產業不統計,因為傳統認為第三產業不創造利潤,不創造價值。這個理論一直影響到現在,所以有一些地方政府一說發展經濟就是發展工業項目,對第三產業長期重視程度不夠。第三產業用水、用地、用電的價格都要比工業貴得多。大量第三產業是小企業、微型企業和個體戶,原來把月營業額5000元作為對小型、微型企業稅負的起征點,前兩年在各方的呼吁下政策改變了,把起征點提高到20000元。這看起來提高的幅度很大,但是實際上按照銷售利率10%來算,一個月銷售20000元的純收入才有2000元,在這個標準開始收稅,比居民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3500元還低1500元,就導致民眾創業的積極性受到打擊。

一個國家要有發展前途,關鍵看是否重視群眾性創業,鼓勵創業,為小企業的發展、微型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所以我國去年已經在十個城市進行第三產業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主要在交通運輸業、物流、科研等行業鋪開,效果非常明顯。如果這個改革能夠盡快在全國推開,在第三產業的各個領域推開,第三產業一定會出現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如果通過第三產業的稅制改革,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就會由現在的34%提高到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50%,可以創1100萬個就業崗位,這樣消費自然也就增加了。

通過改革激發科技、勞動力和資本潛力

除了要進一步激發消費的潛力和第三產業的潛力,轉變發展方式還需要通過改革激發科技、勞動力以及資本的潛力。

除了要進一步激發消費的潛力和第三產業的潛力,鄭新立認為轉變發展方式還需要通過改革激發科技、勞動力以及資本的潛力。

在創新方面他說,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把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從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時間里,我國各級科研經費大幅度增加,投入比例已占G D P的1.89%,接近目標值2%。盡管發達國家一般都在3%以上,最高的瑞典達到4%,第二的芬蘭達到3.9%,1.89%并不高,但可喜的是,我國的科研投入總量已經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投入的成果已經初步顯現,其中一個標志就是申請專利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去年在國內申請專利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在國際專利方面,2010年美國申請了20000多項,我國申請了8000多項;到2011年,美國申請專利數量基本上沒變,我國卻增長了20%以上。如果按這樣的相對比例關系發展下去,到2015-2016年,中國申請國際專利的數量就有可能趕上或者超過美國。

現在創新這方面還有兩大潛力有待發揮。一個是國有企業。現在民營企業申請的專利占整個專利申請量的67%,已經成為自主創新的主力軍,國有企業在這方面動作慢一點。值得高興的是,國資委在去年發布了《關于發揮國有企業在自由創新中的骨干和帶動作用的若干規定》。這個文件最大的突破就是提出把國有企業創造的技術成果列入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核范圍之內。相信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會得到提高。真正一些行業性的技術,還是國有企業才能擔當重任,例如大飛機、航天航空、高鐵技術等,民營企業干不出來。國有企業登上自主創新的舞臺,擔當起主力軍的潛力很大。

第二大潛力是高校。前年,全世界的高等學校按照申請專利的數量進行排名,前50名里沒有一所中國高校,美國則有30個,可見中國的大學跟美國大學在創新能力上差距很大。關鍵就是改革教育體制,引入競爭機制。現在一個好的勢頭是,根據計算,到2015年我國大學招生就要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階段,到那個時候,我國的大學招生就是學生挑學校了,有一些學校可能因為招不來人自己關門。有了這樣的競爭機制,我國的大學才有可能變成一個真正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學校。

在激發勞動力以及資本的潛力方面,鄭新立說,未來十年,我國要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面臨的關鍵難題是提高目前農村7億人口的收入水平,盡快解決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問題。現在城鄉收入差距是3.2:1,光靠城市的收入要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是難以實現的。根據研究,全世界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和地區,一般都具有三個條件:第一,城市化率達到70%左右;第二,農業勞動生產率接近或者超過第二、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第三,農民的人均收入接近或者超過城市居民的收入。我國現在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只占第二、三產業的28%,農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鎮居民的31%,所以不消除勞動生產率的巨大差距是難以提高農民收入的,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要搞現代化、集約化農業。

當前,我國農業現代化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第一,勞動力轉移有出路。目前我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開始向東南亞轉移。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加快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的轉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全都轉移到東南亞去之后,我國將失去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到那個時候再來消化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沒有辦法了。第二,社會資金大量富余。農業現代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個投入不能靠政府,政府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靠農民自身積累也不可能。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證明,哪個領域對社會資金開放,哪個領域發展就有活力。農業現代化如果不能引入社會資金將會是遙遙無期。第三,市場對優質綠色農產品需求旺盛。現在農產品只要有質量信得過的品牌,即使價格高一點城里人也愿意買。千家萬戶的小生產是不可能保證質量的。只有搞現代化的大農業,搞合作社,搞農業公司,搞家庭農場,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第四,農機的生產能力完全能夠滿足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實在沒有的可以進口。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3年04月2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