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漢獻帝禪陵(下)劉氏后裔枝散扶桑

2013/11/11 17:04:46 點擊數: 【字體:

  
    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后,懸壺濟世,深受百姓愛戴。所以,他的陵寢至今保存尚好。劉協之后,他的后代仍世襲山陽公。到了西晉時,社會動蕩不安,為了避難,劉協后裔東渡日本。如今日本的“坂上”、“大藏”和“原田”等姓氏,均為漢獻帝后裔。

    □東方今報記者 殷曉章/文圖

    ●濟世之德

    劉協自被貶為山陽公后,便已慢慢走進了歷史深處。

    其實,劉協在封地度過的14年,成為他54歲人生中最為鮮活生動的一段時光。

    初到封地,劉協難免惆悵、傷感。這也難怪,畢竟煌煌大漢毀于己身,百年之后,他要如何面對地下的列祖列宗?

    但是,遠離了政治漩渦中心的劉協,也變得淡定起來。他的人生觀發生了轉變:與其空懷悲壯,殘度余生,不如撲下身子,干點實事。

    于是,他放下身段,利用在宮中所學醫術,從云臺山上挖草藥,為百姓醫病。

    劉協死后,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給他蓋了獻帝廟。在古漢山上修建了山陽公祠廟,每年清明,四周村莊會輪流主持廟會,對其進行祭祀。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修武縣知縣卜永升在縣城東關設立禪陵碑。從此,每年九月九日,修武縣知縣都要率屬官到碑下望陵遙祭。

    1994年,修武縣文化局和古漢村籌資十幾萬元,建起了一座具有漢代風格的大殿,里邊供奉著劉協和曹節的塑像。

    守陵人張德天說,每逢農歷初一和十五,附近的群眾都會來此祭拜,春節期間來人更多。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什么東漢末代皇帝、什么山陽公,都是浮云。他們敬拜劉協,不是因為其身份特殊,而是他懸壺濟世,為民治病之德。

    ●避亂

    劉協雖死,但他的后代,仍世襲山陽公。

    在其死后,嫡長孫劉康嗣襲為第二任山陽公。公元285年,劉康的兒子劉瑾襲爵為第三任山陽公。劉瑾在位4年,兒子劉秋襲封為第四代山陽公。

    1989年,焦作市文史專家李曉飛等人赴鄭州、西安、上海等地廣泛搜集相關史料,通過日本史書《日本書紀》、《新撰姓氏錄》等資料認定,劉協后裔至今仍生活在日本。

    2007年,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焦作市26中教師李慶保撰寫的《漢獻帝后裔在日本的杰出貢獻》文章也稱,山陽公劉氏家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一帶,還有一部分則遷往日本。

    文章中說:“西晉時,劉協的玄孫劉阿知率其家族東渡日本,居住在今日本的奈良縣,后遷至岡山縣。在今天奈良縣的檜前村和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仍有‘阿知宮’,如今日本的姓氏中,凡是叫‘坂上’、‘大藏’和‘原田’者,均為漢獻帝后裔。”

    那么,劉協后裔為什么會遠涉重洋,東渡扶桑呢?

    原來,第四任山陽公劉秋及其同輩劉阿知時期,己是西晉王朝了。

    那時,西北各族人民為了反抗西晉統治者,不斷起兵,戰爭連綿不斷。中原人民飽受戰亂之苦,不得不大舉南遷,尋找生存之地,從而引發大規模的移民潮。

    據日本《大藏朝臣原田家歷傳》記載,一日,劉阿知召集眾人說:“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于日本,有圣天子”,遂決定率家族前往日本避難。

    公元289年5月1日,劉阿知率家族男女共2040人,以求取仙丹之名,離開漢土,歷經艱難東渡,于289年9月5日到了日本。

    ●根在懷川

    落戶日本后,他們被稱作“渡來人”。

    盡管他們是外來人,但漢朝在當時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再者劉姓移民日本,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因此,他們在日本社會中地位很高。

    劉阿知被天皇賜東漢使主,定居于高市郡檜前村(今奈良縣檜前村)。劉阿知長子劉都賀,被雄略天皇賜姓為直。

    日本史學家坂本太郎所著《日本史概說》一書中這樣評價:“劉阿知一族及其后裔傳入日本的漢文化,無論在精神還是在物質方面,都給日本文化以劃時代的影響。在精神文化方面,漢字以及儒教和佛教的傳入,決定了后來日本文化的性質。在物質文化方面,水利、灌溉、養蠶等農業技術,建筑、雕刻、織布、冶金、制陶等各種工藝技術及其制品,都為當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李慶保了解,日本海外炭開發供給株式會社社長高橋通泰65歲時,因病療養,突然懷念起自己的祖先,于是利用療養時間研究家譜。他在日本的一家圖書館查找到一本記載有各族家譜的《日本書紀》。他發現,自己竟然是中國漢高祖劉邦的第71代孫。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3-7-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