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陜西晚報》2005年3月29日報道,1997年,日本人高橋通泰作為漢朝皇帝后裔,在徐州一個漢文化會議上與世界劉氏宗親聯誼會取得聯系,參加了第三屆世界劉氏宗親聯誼會,被任命為世界劉氏宗親聯誼會和中華劉氏宗親聯誼會永遠名譽會長。現留存于日本的劉氏宗親,乃東漢光武帝劉秀后裔、漢獻帝劉協的直系后代。
2000年,時任焦作市收藏協會學術部主任的宋平和市收藏協會會長的劉寶林,曾兩次陪同日本亞洲友好促進會常任干事小冢齊來焦作旅游。
年近八旬的小冢齊告訴他們,在日本,劉阿知、劉都賀的后裔人口數量龐大,所衍生出的姓氏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各界名流。其文化遺存與焦作源流的對應點非常明顯,如日本的河內郡、都賀郡、山陽道等。
●特殊的地位
因為當地百姓愛戴劉協,所以劉協墓冢至今保存較好。
據東方今報記者了解,東漢王朝共建造了12座帝陵,其中有11座分布在洛陽附近,而漢獻帝沒有被葬到祖先的陵墓邊上,而是葬到了200里外的修武。
1963年,修武縣將漢獻帝禪陵公布為縣級保護文物。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又將其公布為“省保”。
2009年,河南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對漢獻帝禪陵進行了考察。專家認為,禪陵是豫北地區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在研究帝王陵寢制度中有其特殊地位。
這次,漢獻帝禪陵成為第七批“國保”。
如今,修武著重突出“人文修武”品牌,深度發掘宗教、名人、古村、科教等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加快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按照初步規劃,當地政府要規劃建設漢獻帝陵,將其打造成一個彰顯漢文化的旅游景區。
現在,《修武縣漢獻帝禪陵旅游區綜合開發項目》的招商帖子,還在網上靜靜地掛著。
帖中稱,漢獻帝禪陵旅游區綜合開發項目規劃占地6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1500萬元,通過對陵寢進行修復,建設尋根堂、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排練文化表演活動等,將漢獻帝禪陵建成集文博、拜謁、旅游等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旅游景區。【原標題:漢獻帝禪陵(下)劉氏后裔枝散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