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果能在國學普及方面,以本人卑微的能力,做一點卑微的工作,產生一點卑微的影響,引導廣大朋友去認識我們傳統文化中經世致用的一面,本人也就無比的歡喜和贊嘆了。
既然《鹽鐵論》是新聞現場記錄,那么我們今天就打破時空的界限,以新聞報道的方式來再現此次大會的第五場,關于西漢采礦業的產權歸屬爭辯。
財長:采礦權下放將養大豪門
民意代表:朝廷應藏富于民
各位讀者好,各位觀眾好,全國農工商界矚目的鹽鐵大會已經進入第五個議程,此次議程的內容是:關于采礦業的經營權,到底是由國家主導還是由民間資本主導好。
財長桑弘羊先生和來自全國的民意代表為此展開激烈的爭論,爭論場面如何,現在請連線首都長安鹽鐵會議前方記者桓寬。桓寬,你好……
桓寬:你好,總編室,我是桓寬,現在正在做現場記錄,一邊輸入文字,一邊拍攝圖像,根據我在現場所做的記錄,現在簡單介紹一下爭論的情況。
今天的會議首先是財長大人桑弘羊先生發言,根據錄音,桑部長的講話大致如下:
“各位代表,你們都是有文化也是有私有家產的人,家里有個祖傳寶貝之類的東西,一定會用匣子啊盒子啊箱子好好地收藏起來,保管起來,由此推論下去,我們大漢帝國的山河寶藏比你們私家的寶貝珍貴何止千萬倍(家人有寶器,尚函匣而藏起之,況人主之山海乎?)。天下珍貴的礦石和物產,一般都位于深山大澤那些人跡罕至之處,普通百姓無論是資本還是人力,都不可能染指它們。”
“如果沒有政府力量的介入,那么就只有那些具備雄厚資本的所謂民間豪杰去染指這些寶藏,前國史辦主任司馬遷時期就提到過民間的大資本家朐邴,還有帝國初期,前領導人漢文帝時期的吳王劉濞,那時候尚無鹽鐵國家專營的政策,民間資本乘虛掌控采礦業。尤其是劉濞,因為有著海鹽業和鐵礦作為經濟支柱,地方財政來源只需鐵礦和海鹽就綽綽有余,而無需依賴農業稅,因此可以減輕民間的賦稅負擔,大力發展福利事業(薄賦其民,賑贍窮乏),收買人心,坐大勢力,滋長陰謀,形成一支強大的反政府武裝力量。”
一家害百家
“所以,如果政府不早一點采取措施,牢牢掌握國家的資源,杜絕豪杰資本染指寶藏,就會出現黃河泛濫一般不可收拾的局面。偉大的戰略家、經濟學家姜子牙先生有句名言:‘一家謀私利,殃及百家;百家謀私利,殃及地方;地方謀私立,殃及全國(一家害百家,百家害諸侯,諸侯害天下)。’現在如果將礦山的開采權下放給民間,等于是將鹽鐵產業巨大的利潤輸送給民間豪門,導致他們愈發的不可控制,最終形成巨大的兼并勢力,形成亂黨。”
總編室好,以上是桑部長的講話,概括起來就是:反對采礦權下放給民間,如果不由政府掌控,將養大民間兼并勢力,威脅國家的安全和安定。
以天下為財富的倉庫
總編室:桓寬你好,那么民意代表的態度如何?
桓寬:總編室好,我是桓寬,剛剛整理了民意代表的講話,大致如下:
“財長先生,沒錯,寶物是要用東西藏起來,這方面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但用什么工具來藏呢?普通人家用院墻,諸侯總不至于用院墻吧,那就用整個國家來收藏寶物,最后到天子,更不能用宮殿的圍墻,而是應該用整個天下作為院墻來收藏寶物(民人以垣墻為藏閉,天子以四海為匣柜)。所以說,王者自己不收藏財富,而是藏富于民,遠離浮躁的財富,大力抓精神文明建設(遠浮利,務民之義),心靈建設抓好了,還怕什么亂黨奸徒?當年韓趙魏三個大家族分裂晉國,試問,這韓趙魏三大家族是工商業巨頭嗎?所以說,利害所在,不在山海寶藏間,而在朝廷(故權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這種事情跟民間人士朐邴還隔得十萬八千里呢。”
從民意代表的話來看,他們主張藏富于民,認為王者應該遠離利益,礦藏業不是國家的要害。
財長:絕不能由民間豪強遙控市場
民意代表:朝廷控制礦山危害千里百姓
總編室:桓寬你好,這里是總編室,謝謝你辛勤的記錄,讓我們了解到第一個回合辯論的情況,接下來有什么深入的探討和爭論,請連線前方。
桓寬:總編室好,我是桓寬,已經把第二個回合的爭論整理出來了,針對民意代表所說的民間資本對市場無害的言論,桑部長說:
“如果礦藏由有關部門控制,那么,民間就不會因為投標爭奪開采權而發生惡性競爭,政府掌握了礦產資源,就可以穩定物價,就算稍微有所波動,但也可以調整到平衡狀態,老百姓不會忐忑不安(山海有禁而不民不傾,貴賤有平而民不疑)。政府規定度量衡的標準,市場就得到規范,哪怕五尺童子去購物,也不會遭到欺騙。”
“如果政府不進行規范,那么,那些豪強就會操控工商業,從中牟利,坐在家里就可以遙控市場,物價的高與低,還不就憑他兩張嘴巴皮?完全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標準(決市閭巷,高下在口吻,貴賤無常)。這種扶強抑弱的做法,完全讓民間讓國家失去了平等的精神,等于是給民間扶植毒草雜草,妨礙五谷的生長。一家謀私利而禍害百家,說的不正是朐邴這樣的所謂民間人士嗎?”
以上是財長的發言,概括起來就是說……
信號不好,插播時事點評:
總編室:桓寬,你好,喂,喂,聽到嗎?現場信號不太好,我們暫時休息一下,廣告之后請時事評論員作一個點評。
時事評論員:我認為,這場看似自由的辯論,其實背后是有集團的影子的。
據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透露,在此次會議前,就已經有朝廷官員杜延年向執政大將軍霍光提議,恢復前領導人漢文帝時期的政治經濟政策(宜修孝文時政),然后才有此次會議的產生。
可以這么說,這次大會的基調已經定下來了,要對漢武帝時期由桑弘羊主導的政策做大的調整。
這些民意代表其實跟霍光先生的意思是一樣的,這是事先策劃好的。
總編室:看來,政策的調整是無疑的了。當然,也有時事評論員認為這是民間不堪前期的政策重負,強烈要求改變……喂,喂,好像是前方的信號,是桓寬嗎?這里是總編室。
桓寬:總編室好,我是桓寬,我現在整理好了民意代表的發言,大致如下:
“財長先生,你所說的無非是國家強制限定規則,統一標準。可是,你應該知道,我們大漢王朝各地方的地理狀況、水文狀態、氣候因素、農用地肥沃程度、土壤軟硬程度,都是千差萬別的,這就對農業生產工具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無論是輕重,還是曲直,都要因地制宜。可政府如果強制農業生產工具都要一個模式,不能有變化,那么將對農業生產形成巨大的傷害,雜草不能有效鏟除,土壤不能有效耕耘,導致農作物減產,大家飯都沒得吃。”
一官傷千里
“同樣道理,對礦產的開采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鹽和鐵,都蘊藏在大海深山一帶,而冶煉鐵礦,必須得依傍森林密布地帶,因為森林是冶煉的燃料,這些地方人跡罕至,遠離居住地段,作業十分艱苦(故鹽冶之處,大傲皆依山川,近鐵炭,其勢咸遠而作劇),本應該因地制宜操作的。可現在政府不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硬性規定每戶人家上繳一定量的生鐵,又壓低收購價(縣邑或以戶口賦鐵,而賤其平準),傷害了采礦人的生產積極性。而且,在鐵礦石鐵產品的運輸方面,政府還要強制鐵礦區和生產區的少數民族自己承擔運輸費,自己提供運輸工具,還要自己運輸,老百姓苦不堪言。如果從這個情況來看,鐵礦不僅沒有造福大眾,反而為害甚廣,一個官員的指令可以禍害千里之廣的百姓(愚竊見一官之傷千里)。這跟民間人士朐邴有什么關系呢?”
總編室好,鹽鐵會議第五場關于采礦業的爭論,就播到此了。現在主持人總理大臣田千秋宣布場間休息,我去喝點咖啡,吃點盒飯,各位讀者,各位觀眾,明天再見。【原標題:西漢"鹽鐵會議":西漢采礦業也有經營權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