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一個歷史學家的真誠囑咐(2)

2013/11/19 9:15:09 點擊數: 【字體:



    讀書和功力

    1981年,白壽彝先生寫了一篇短文《要認真讀點書》。此文開篇,作者作了這樣的“自我反省”,他寫道:

    1980年11月,陳垣百年誕辰。12月,顧頡剛逝世。為了紀念這兩位老先生,我讀了他們的一些著作。這些著作使我深深地感動了的,是他們治學的功力,是他們認真讀書的精神。在我們這一代,在治學的功力上,在讀書的認真上,能趕上他們的,恐怕是不多了。就我和我同輩的一些朋友來說,我們很少認真讀歷史書,也很少認真讀馬列的書。多年以來,我們的研究成果不多,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而讀書不認真至少是一個很大的原因(《白壽彝史學論集》上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424頁)。

    這些話,不是謙詞,也不是為了說說好聽,而是真誠的自省。當時白壽彝先生72歲,能作這樣真誠的自省,在那時也并不多見。我們不妨把這些話看作是對所有史學工作者的期待和激勵。白先生常說,他“70歲才開始做學問”,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他的真誠的態度。當今人們由于“競爭激烈”,已經沒有“認真讀點書”的工夫了。可是,“創造性”的東西似乎比當年要多得多,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認真讀書和治學功力的關系,是人們都懂得的。治學功力,反映了一個學人的多方面修養,但多讀書,善于讀書,畢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白先生在這篇短文的結尾處寫道:“只要能認真讀書,讀一本就會得到一本的益處。讀書不難,認真讀書也不難,最難的是要長期堅持下去。只要能長期堅持下去,我們的史學工作是會逐漸改變面貌的。當然,讀書不是治史的唯一大事。但在現在來說,這確實是第一件大事。”(同上書,第426頁)二十多年前,白先生把學人的讀書說成是“第一件大事”,我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十年“文革”無法讀書而說的。現在歷史條件變化了,社會發展了,科學技術進步了,查尋資料的手段多了,更快捷了,那么,學人的讀書(這里指的是讀紙本的書),又該是第幾件大事呢?我不敢妄下結論,但是我想,“要認真讀點書”,在今天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鍛造”學人功力的基礎。

    關于“四史六通”和三十部名著

    中國史書浩如煙海,一個人以畢生的精力,也只能閱讀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那么,對中國史學史研究者來說,究竟哪些書是最基本的呢?對這個“難題”,白先生作為中國史學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無疑也有自己的見解,而他的見解也是在不斷思考中逐漸形成的。

    20世紀80年代初,白先生寫了一篇《說六通》的文章,文章提出:“史學史工作者”應當以“四史”、“六通”作為基本的讀物。他寫道:

    “三通”是大家熟知的重要的史書。“三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鄭樵的《通志》和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我的意思認為,可以提出“六通”來,就是在“三通”以外,加上《資治通鑒》,再加上劉知幾的《史通》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這“六通”和《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可合稱為“四史六通”,這是我國中古時期歷史著作中的代表作。在五十年代,我曾把這個意思跟同志們談過,現在覺得這個看法還符合事實。但“三通”和《通鑒》卷數多,《史通》的典故多,《文史通義》的創見多而文字簡奧。這六種書讀起來很不容易,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對于史學史工作者來說,這樣的功夫是少不了的(見《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660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華讀書報 2009年02月1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