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走進河南 >> 印象河南 >> 瀏覽文章

“鄭汴地標雙城記”系列之一 雙都:商代的厚重與宋代的繁華

2014/12/17 12:26:46 點擊數: 【字體:

“鄭汴地標雙城記”系列之一 雙都:商代的厚重與宋代的繁華

開封古城墻

“鄭汴地標雙城記”系列之一 雙都:商代的厚重與宋代的繁華

鄭州商城遺址

  □記者朱金中文圖

  引子

  2014年12月11日,鄭汴輕軌告別聯調聯試,開始進入“試運行”階段。鄭州與開封,又一次加快了鄭汴融城的節奏。

  留意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鄭州和開封這兩座城市,都有或相同或類似的一個坐標,而這個坐標映射在這座城市歷史上的卻是異常獨特的一個節點:同樣是都城,鄭州是商代的國都,開封是宋代的東京;同樣有一座塔,鄭州的二七塔是這座城市革命的紀念,而開封的鐵塔則是這座城市歷史的積淀;同樣有一彎湖,開封的潘楊湖蘊含著一個家喻戶曉的英雄傳說,而鄭州的如意湖,則見證了一個現代化都市中央商務圈的崛起;同樣是一條古老的街道,開封的書店街代表著文化的興盛和沉淀;而鄭州的德化街則是近現代商貿業的成長和繁華……

  不僅是在河南,似乎在全國也很難找出鄭州與開封這樣有著鮮明對比而又相映成趣的雙城。鄭州與開封,兩座新舊省會間的發展與走向,盡管未必有此興彼落的味道,但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現在都有著明顯定位區別的兩座城市,有著相同或相似的契合點,不能不說這是雙城交會的一種“緣分”。

  如今,鄭汴融城正在加快,雙城生活的節奏正在不斷合拍,雙城歷史的種種地理坐標的相映相襯,不僅能讓我們在雙城歷史上尋找到一份不一樣的契合,更能讓我們在未來的雙城生活中找尋那種夾雜著現代與歷史的城市生活味道……

  商都:留下的是一段滄桑

  三千六百年商都,這是鄭州人相當自豪的稱呼。

  很多老鄭州人都說,商都這個說法新中國成立前就有了,不過都只是傳說,口口相傳留傳下來,都說鄭州這一片曾是商代都城,但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沒有確鑿的證據。

  1950年的一個秋天,鄭州市的一名小學老師在城東南郊一個叫二里崗的高地上發現了商代的陶器和石器。這一偶然的發現,引起了文物部門和考古機構的高度重視,大規模的專業考古人員隨即進駐。按理說,再大古城遺址都有個范圍,但這一次,考古人員不斷發掘,似乎很難找到邊兒,發掘現場越挖越大,人們的疑惑也越來越接近真相:這不是一般的城市遺址,這是一個國都的遺址!

  最終,當面積大約二十五平方公里的商代都城遺址展現在世人面前時,考古學家們有了初步斷定:這是距今3600多年的商代都城。根據文獻記載與考證,大部分學者認為是“湯始居亳”的亳都,屬商代早中期。不過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遷隞”的隞都,屬商代中期。無論如何,這是迄今為止僅次于殷墟遺址的商代最大都城遺址。

  “商王為什么要選中鄭州這個地方做都城呢?一是它具備‘天下之中’的區位優勢。商代的勢力范圍主要在今日河南省境內,鄭州基本上處于商王朝的中樞之地。二是鄭州地區有著優越的生態環境。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早期國家階段,生態環境的優劣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尤為顯著。而當時的鄭州,在氣候、土壤、交通、物產等方面,都能滿足建都的需要。”中原工學院副教授李龍海先生如是說。

  通過對遺址的發掘,商代先民們的都市化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一個層次:鄭州商城不僅城墻、城門一應俱全,而且城內有宮殿,有石板砌筑的人工蓄水設施和水井,城外有居民區、墓地、鑄銅遺址及制陶制骨作坊址等。宮殿區、居民區、手工業區、宗廟祭祀區與墓葬區的布局以及城市軍事防御設施與排水系統的建設,都經過了精心的規劃。

  三千六百年前,居住在鄭州一帶的商代先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造就了這座雄偉的都城。但由于商王室內部圍繞著王位之爭不斷爭斗,禍及九世,政治的不穩定造成了都城的頻繁遷移。“殷人屢遷,前八后五”,曾經的商都就這樣最終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今天,當我們走過鄭州市東大街,那一段殘存的商代遺址城墻,仿佛在無言地訴說著那一段充滿滄桑與厚重的歷史。

  宋都:傳承的是一脈輝煌

  事實上,很多鄭州人對于商城的歷史,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這不奇怪,因為一是年代過于久遠,二是史籍文獻記載不多,史學家尚且爭論的事,普通百姓很難深入其中。

  但開封則不然,似乎每一個“老開封”提起宋代都城的歷史,都能扯上幾句,從天波楊府到斗雞斗狗,盡管宋城已經埋在黃土之下千年,但“皇城根兒”的感覺還在。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定都開封。此后,開封步入歷史上最為輝煌耀眼的時期,經濟繁榮,富甲天下,人口過百萬,風景旖旎,城郭氣勢恢弘,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一幅《清明上河圖》和一部《東京夢華錄》讓開封的繁華千古流傳。

  “為什么開封能成為宋代都城?首先是延續五代慣例,保持政治中心的穩定;其次開封水路交通發達,南方物資能夠暢通運抵;第三就是唐代之后,開封地區發展很快,加上后周的大規模營建,讓開封有了成為國都的基礎。”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祁琛云分析說。

  上世紀80年代,經過考古發掘,在開封地下3~12米處,疊羅漢似的摞著6座城池——3座國都、2座省城、1座中原重鎮。自下而上,它們依次是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和清開封城。除大梁城位于今開封城略偏西北外,其余幾座城池,其城墻、中軸線幾乎都沒有變化,從而形成開封獨有的“城摞城”奇觀。

  宋元之后,由于中原地區飽經戰亂,首都的身份從此離開封遠去,國家都城的選擇由黃河一線改為京杭運河一線,新中國成立后,省會的身份又被轉移到鄭州頭上。盡管榮耀不在,但宋代都城的繁華與燦爛,已成為開封人心中永遠的驕傲。

  鄭州與開封,都很古老,都經歷過繁華,不過相較而言,還是有著很微妙的差異:鄭州人喜歡在自己的城市前面加一個“大”字——大鄭州。一個“大”字,或許涵蓋的是一種厚重情懷下的大氣與胸懷;而開封人談及自己的城市,似乎更喜歡在前面加一個“老”字——老開封。一個“老”字,透露出的是那種對宋代文化鐘情和偏愛的情懷。

  也許兩座城市的旅游地圖就是最好的注解:鄭州的旅游地圖,從古老的商城遺址到近代的碧沙崗公園,甚至現代農業的產業園區,無所不包,一應俱全;而開封的旅游指南,和宋代有關的地方占據了一半還多。鄭州獨愛彰顯自己的大氣,而開封則鐘情于宋文化的榮光。

  商都的歷史,對于鄭州人而言,是一份滄桑的歷史;宋都的繁華,對于開封人來說,是一份先祖的驕傲。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12-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