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resizepic(thispic){ if(thispic.width>650) thispic.width=650;} function showimg(src){ $.dialog({title:'查看原圖:',content: '
',max:false,min: false});}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走進河南 >> 印象河南 >> 瀏覽文章

印象河南之小村馬屯“中國鼓鄉”最傳統的大鼓制作工藝

2013/1/9 17:21:02 點擊數: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體:

http://www.hnta.cn 2010-2-26 來源:大河報 點擊:389

印象河南之小村馬屯“中國鼓鄉”最傳統的大鼓制作工藝

做超大的鼓要將外立面刨平就不容易了,電刨子派不上用場,只能手工校正。

印象河南之小村馬屯“中國鼓鄉”最傳統的大鼓制作工藝

制作鼓皮的第一道工序:用刨子將牛皮上面的脂肪刮掉,只要最外面的一層皮子。

印象河南之小村馬屯“中國鼓鄉”最傳統的大鼓制作工藝

按鼓的尺寸裁好的牛皮要釘在木板上晾干才能使用,遠處是村民致富后蓋起的樓房。

印象河南之小村馬屯“中國鼓鄉”最傳統的大鼓制作工藝

一批南方用的大鼓做好了,村里人開始裝車起運。這種鼓外立面不上漆,露出木紋。

印象河南之小村馬屯“中國鼓鄉”最傳統的大鼓制作工藝

掌鼓皮是最后一道工序,用千斤頂將鼓皮拉緊套在鼓幫上,再用鋼釘密密麻麻釘緊,鼓就做成了。

  
    看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人,應該被2008面大鼓同時擂動的場面所震驚吧?也許你還不知道,這2008面大鼓都出自河南偃師的一個偏僻小村——馬屯。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剔魚刺;二十五,敲大鼓。這是過大年前民間日程安排的諺語,敲鼓基本上是中國各個地方歡慶新年的共同娛樂形式。新年來臨之際,記者走進了被稱為中國鼓鄉的馬屯。
  
    馬屯位于偃師市緱氏鎮與鞏義交界處,全村3000多人都是回族。馬屯自古有宰殺牛羊的傳統,皮革產業也興起很早,大鼓是保留下來最為發達的皮革制品之一。

    馬屯至今仍保持著最傳統的大鼓制作工藝,在制作大鼓的一個個環節上,家家戶戶各司其職。
  
    “別看我們村子不大,可全國近八成大鼓都是我們這兒生產的!”提起讓村民致富的大鼓,村支書馬二懷很是驕傲。
  
    馬屯人制作的大鼓種類很多,從傳統的腰鼓、堂鼓、花鼓、架子鼓,到現在的太平鼓、花鈴鼓、軍鼓、日本和太鼓、花盆鼓等。雖然做大鼓是全手工活,但從刮皮子的、掌鼓皮的、合鼓棒的、釘大鼓的,每個制作環節都要做到細致入微。
  
    村民孫永幸在他的大鼓作坊里,給記者展示了一張直徑近4米的牛皮鼓面。他說,當年給西安鼓樓制作的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大鼓直徑不過3.1米,如今做個3米多的大鼓在村里已不是稀罕事。為了能做出更大的“鼓王”,村里有專人與國外的種牛基地聯系,高價購買超大型退役種牛,以獲得更大的牛皮。
  
    馬屯人不僅能做大鼓,極小的鼓也能做。孫永幸拿出一個指甲蓋大的鼓,精巧得讓記者贊嘆不已。
  
    以前做大鼓都是老藝人的活,現在已經是年輕人的天下,近些年隨著年輕人的加入,他們利用網絡宣傳銷售,再不用出去搞推銷了。
  
    “網站真是個好東西,我們只管埋頭做好鼓,自然就有商家不遠萬里來買貨!”做了20多年大鼓的馬建坡說,如今,村子里做鼓的家庭作坊有168家之多。
  
    根據地方商務部門2009年的統計,馬屯的大鼓熱銷我國香港、臺灣,還遠銷日本、韓國、歐美等地,馬屯人已經將家庭作坊生產的大鼓銷往世界各地。馬二懷說,村里剛剛被評為洛陽市十大文化產業村,過年后,村里要響應政府的新政策,把家庭作坊整合成更有競爭力的大鼓產業。(原標題:河南小村馬屯 “中國鼓鄉”印象)


來源:大河網     時間:2010-02-26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var from3g=0;Page(1,1,'6648','Show','/');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