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年起,隴海鐵路鄭州至商丘段成為復線。
記者朱金中文圖
引子
到新中國成立前,由于飽受戰爭等因素的制約,鄭州至開封間的鐵路算不上通暢—因為黃河改道的原因,中牟原有的一座鐵路橋被沖垮,后來修建了一座鐵路木橋,因為洪水和戰亂,木橋一度被毀,這段鐵路時斷時續,非常不便。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開封當時還是河南的省會,而鄭州是全國的鐵路樞紐,為了徹底打通鄭汴線,1950年,在當地政府和解放軍的努力下,新的中牟鐵路橋修建完畢。
不過由于黃河泛濫,鄭汴間鐵路存在的路基不穩的隱患仍未得到消除。1951年春,鐵路部門、地方政府和軍隊聯手,修復了鄭汴鐵路路基。按照當時的計劃,還打算重新鋪筑鐵軌,但是經過實地調查后發現,這一帶河寬土松,工程量實在艱巨,不得不放棄。
“1979年之前,隴海線從鄭州到商丘,是單線。單線就意味著鐵路運輸能力、效率、安全等都很不盡如人意。其實,從1974年,鄭州鐵路局就申請修復線鐵路,但是那個年代比較亂,也顧不上這個事。”《鄭州鐵路局志》主編趙聲芳老人回憶說,一直到1977年,中央才批復。“為了這個事,由葉劍英提議,華國鋒調整了鄭州局的領導班子,那一年11月,河南省委、省軍區,還有鄭州局的同志,在鄭州局的職工俱樂部召開大會,沿線各縣市領導、地方武裝部負責人甚至各公社負責人都來了。”
3天的會議敲定了復線工程的各個細節,根據檔案顯示:為了修筑鄭州至商丘段復線工程,各地共有1.7萬名民工常駐工地,高峰時有10余萬民工奮戰在一線。
1979年,這條按照當時國家一級標準建造的復線工程有了結果:7月,鄭州至開封段復線鐵路率先竣工通車;12月,鄭州至商丘段全部竣工通車。
鄭汴鐵路復線重回老隴海線
鄭汴鐵路的復線竣工,不僅僅意味著兩座城市之間的運輸效率有了翻倍提升,更對中牟縣城產生了影響。
當年日軍在重修鄭汴鐵路時,往南偏移了幾公里,但在修筑復線鐵路時,這一段鐵路改回了原來的線路,這樣就造成了老中牟車站、司趙車站及其南線鐵軌被舍棄,更微妙的是,此后中牟整個縣城的重心再也沒有跨越隴海線向南發展。
在很多中牟人的記憶中,火車帶給他們的便利是非常愉悅的。“上世紀60年代,從邵崗集車站坐車去開封,6毛錢;從中牟車站坐車去鄭州,也是6毛錢。”中牟縣作協主席郭從珍說,上世紀80年代之前,坐火車一兩個小時就到了,而賣紅薯的趕著毛驢車,上午出發,晚上才能到。
居住在新舊省會之間的中牟人非常在意交通的便利,如果說鄭汴鐵路復線修筑無意間阻止了南移,那商都大道的改造則是中牟縣城西遷的有意而為。“商都大道就是老鄭汴路,其實老鄭汴路比現在的商都大道也向南繞了個彎。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老鄭汴路被拉直了,雖然只是減少了0.8公里,但對中牟縣城的西遷產生了莫大影響。
1994年,中牟縣城醞釀西遷,決定未來的城區規劃沿商都大道走廊式擴展和沿線成片開發。“現在的中牟新縣城區就是圍繞著商都大道搞的。以前老縣城的位置在新縣城往東2公里的地方,大致在賈魯河以南、隴海線以北這一帶。”郭從珍說,交通是促使新縣城搬遷的重要因素。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當鐵路對一個城市的拉動作用發揮到極致時,總會有其他的交通方式發起再一輪的沖擊。當商都大道這條主干道再次成為帶動中牟這座城市的新動力時,帶來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當車輪沿著商都大道前行,一晃而過的不僅有蒼天和大樹,還有正在興建的和已經成熟的企業、商鋪、工業園區甚至大大小小的樓盤。鄭州向東傾斜,中牟向西傾斜,這座小縣城會不會搶先一步,比開封更快地和鄭州一體化呢?
對于這個問題,或許無法給出答案。現代交通對于城市的發展往往超出了人們的預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鄭汴輕軌的開通以及鄭汴間道路的越來越通暢,鄭汴融城的節奏將會提速。
輕軌讓鄭汴進入新時代
商都大道是連接鄭汴之間的一條主要公路,但無論是鄭州人還是開封人,首先想到的并非這條公路,而是2006年正式通車的鄭開大道。
鄭開大道,也叫鄭汴快速城市通道,長約39.2公里。但就是這條不足40公里的道路,這幾年成為鄭汴居民最為矚目的一條道路。
私家車主經常行走在這條路上,因為雙向十車道路寬跑起來有速度;學生市民也經常行走在這條路上,因為這條路上有每隔20分鐘就發一班的鄭汴城際公交;運動一族也是行走這條路的常客,不管是烈日當頭還是秋風拂面,總能看到自行車愛好者的車隊或風馳閃過,或路邊休息……行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有的是奔波于鄭汴兩地生活、讀書、工作,有的是帶著家人到路邊園子里摘草莓、挖紅薯,有的是在這條路兩側的學校就讀、企業工作,甚至就生活在沿線的村落……
鄭開大道改變了很多鄭州人和開封人的工作、生活節奏,也改變了沿線村民的生活方式。行走在鄭開大道,沿線“中牟西瓜”、“自家草莓”、“雁鳴湖大閘蟹”的牌子總是隨處可見……這些已經讓我們習慣了的“景點”讓我們忘記了它究竟是何時出現的。
也許鄭開大道的便捷讓很多人忽視了在鄭汴之間還有好幾條路線:往北,那條叫連霍高速的國道似乎已經被很多私家車主舍棄;往南,一條鄭汴物流通道上跑的似乎都是貨車……郭從珍老人指著最新的中牟地圖說:“鄭開大道到商都大道之間,南北縱向的路也有好幾條,這些路和鄭開、商都、物流通道,把這一塊區域劃分得一塊一塊的,將來這都是‘寶地’啊!”
看著這張地圖,我禁不住好奇,商都大道的通暢,拉著中牟縣城向西搬遷,現在的鄭開大道沿線已經高樓林立,而鋪就的鄭汴輕軌正在進行試車,未來中牟的重心,會北移嗎?也許,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110年前,一條鄭汴鐵路拉近了鄭州和開封的距離;這20年間,商都大道、開洛高速、鄭開大道,這些公路再一次將雙城距離縮短;鄭汴一體化,將鄭州和開封變成“零距離”的,會是鄭汴輕軌嗎?
10月21日下午,當我開車沿著鄭開大道即將駛入鄭州的時候,一列輕軌試驗列車沿著高架軌道飛奔而過。
向東,那是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