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走進河南 >> 印象河南 >> 瀏覽文章

“最后的皇室藩王”系列之一 河南藩王明王朝走勢的縮影

2014/7/17 17:34:59 點擊數: 【字體:

藩王,指擁有封地或封國的王侯,或據守一方,或稱霸一隅。

藩,有三個意思:其一曰藩籬;其二曰保衛;其三曰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

從周代起,天子就開始大規模分封諸侯。這些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交納貢賦等各種義務。

秦帝國建立后,實行統一的郡縣制。雖然漢承秦制,但漢高祖劉邦沒有沿用郡縣制,而是使用了“郡國制”:帝國范圍內既有中央管轄的郡縣,又有藩國。但這些藩王們顯然沒有起到藩籬屏障的作用,景帝時期,吳王劉濞帶頭造反,動蕩波及大半個國土,史稱“七國之亂”。

后來景帝、武帝通過推恩令等一系列政策,中央政府剝奪了藩王們在封國內的行政權、財政權和軍事權,藩王們才退出了“藩”的角色,變成了只食俸祿的富家翁。

秦漢之后,藩王制度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時不時地會在帝國版圖中冒出來。明太祖朱元璋掃蕩天下后,居然也采取了“郡國制”:一口氣將自己的20多個子侄分封到各地為藩王。

明亡清興,愛新覺羅家族汲取了大明教訓,雖然在立國之初也出現過吳三桂等藩王。但這些藩王顯然是特例:其一,吳三桂等人都是由于歷史原因就藩邊疆,他們作為從龍勛臣,能當上藩王靠的是軍功而不是血統;其二,這幾位藩王都是漢人,盡管也有和皇室聯姻的事情,但嚴格來說,和愛新覺羅一族沒有血緣關系,算不得皇室藩王;其三,平定三藩之后,從康熙到溥儀,再也沒有分封過一位藩王,愛新覺羅的皇子皇孫們,不管是親王還是郡王,都得老老實實在北京待著。除了替皇上辦差可以出趟京城,平時是不允許這些王爺們隨便亂跑的,更別提到外地去當皇帝的藩籬了。

盡管也有一些王爺統帥過軍隊或者治理過地方,比如康親王杰書等,但他們的權力來自于朝廷所賦予的官職而不是世襲的王位。除了吳三桂等人,有清一代,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藩王的,更沒有皇室藩王。

因此,明代的藩王可謂中國歷史上最后的皇室藩王。

四種藩王各有特色

布衣天子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就考慮分封藩王的問題。明太祖之后的皇帝們,也不斷封王,把皇子皇孫弄到全國各地當王爺。從北方的遼東到南方的桂林,明代王爺就藩的地點非常廣泛。

河南是明代藩王的集中地,明代藩王共有三十四系,其中有12系藩王封在河南,約占35%。可列為“大藩”(指賜予的土地、護衛比較多、勢力比較龐大的藩王)者有開封周王、南陽唐王、洛陽福王、衛輝潞王、安陽趙王、沁陽鄭王、汝南崇王、禹州徽王等。據《明經世文編》的記載,到了明隆慶時期,“計有親王五,郡王八十,將軍、中尉、郡縣主君、儀賓,并無名祿者共六千八百九十余人”。宗藩生計成為明王朝中央政府和河南地方政府很頭疼的一大經濟問題。

更有意思的是,河南藩王也最具代表性,從開國之初到萬歷年間,都有藩王就藩河南。時間之長,非常罕見。一部河南藩王史,大致可以勾勒出整個明代皇室藩王的此興彼落。如果我們把朱明王朝比喻為一個大家族,那河南藩王的歷史就是這個豪門從興到衰的縮影。

明代藩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梟雄型”、“有為型”、“享樂型”和“復興型”。明初的藩王,很多不乏窺覬皇位的雄心,一旦有機會就活躍起來,有的明爭,有的暗斗,此為“梟雄型”藩王——就藩開封的周王朱橚就是這種。這位后來當了醫藥學家的藩王不是甘居人下的主兒,太子朱標死后,他頻頻活動,期望當太子,只是運氣不佳罷了。

經過朱棣的削藩,藩王們逐漸在政治領域失去追求,一些心態積極的藩王投身科學、藝術、文學領域,且造詣非常,此為“有為型”藩王——朱橚被發配到云南后,開始“華麗轉身”成了醫藥學家。當然,這一類型最具代表性的當數沁陽的鄭王朱載堉。

再后來,追求腐敗的藩王越來越多,實現人生價值不如實現人生享樂,很多藩王開始自甘墮落地追求奢侈糜爛的生活,還時不時地欺壓附近百姓,這可稱之為“享樂型”藩王——最典型的是福王朱常洵,他的故事眾人皆知。

崇禎皇帝景山上吊之后,“復興型”藩王閃亮登場,他們活在亂世,以光復朱明江山為己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福王和唐王等。作為朱氏皇族,他們企圖依靠半壁江山挽救大明王朝,唐王朱聿鍵這位從南陽走出的藩王被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擁立為帝,這就是南明政權的隆武皇帝。但這些“復興型”藩王不僅沒有光復朱明江山,反而內斗不止,因為正統問題大打出手,在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中,藩王的正統問題還涉及到了天地會和沐王府,為此雙方還惡斗了一番。

從周王到唐王,河南的明代藩王數量之多,讓人驚訝,其脈絡如此清晰完整涵蓋整個大明王朝200多年走勢,也讓人感慨。

河南的明代藩王歷史,就是朱明王朝整個大家族變遷史的縮影。

帝王心思堅持分封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年號洪武,大明帝國正式開張。

從建國伊始,朱元璋就開始考慮分封藩王的事。據《明實錄》記載,朱元璋認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但很多大臣認為皇帝的藩王制度非常可笑,自漢代以來,藩王做皇帝藩籬的少,有不臣之心的多。這其中以大臣葉伯巨反對得最厲害,還專門給明太祖上了個《奉詔陳言疏》,痛斥分封太侈,藩王權力過大,容易成為中央政府的隱患。

看了葉伯巨的上疏,朱元璋惱羞成怒:“小子間吾骨肉,速速逮來,我要親手將他射死!”葉伯巨后被解往南京刑部監獄,受盡虐待,活活餓死。

讀史到此,后人都嘆息,明太祖一世英明,但在藩王的問題上如此糊涂,連漢代“七國之亂”的教訓都不吸取,被所謂骨肉至親迷住了眼睛。

那些認為朱元璋糊涂的人,恐怕自己才是真糊涂。“七國之亂”這種通俗易懂故事的教訓都不會汲取,開國皇帝朱元璋就這水平?當然不是。當時大臣以及后世學者的考慮是從國家或者社會利益出發,而朱元璋的考慮可能不僅于此,他有自己的想法,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思”。

朱元璋之所以堅持分封,并非沒有汲取歷史教訓,實在是帝王的無奈選擇。做皇帝圖的是什么?就是保住一姓江山。朱元璋辛辛苦苦了一輩子,打下的江山讓別人坐了,非氣得在皇陵里打滾不行。而歷史上篡位者無非兩類人:權臣和藩王。如果權臣篡位,那朱姓王朝就得改姓,但藩王篡位不同,不管哪個藩王篡位,將來皇帝位子還是姓朱的人坐——這是最壞的結局,但對于朱元璋來說并非不可接受。

但這種“帝王心思”實在上不了臺面,沒法公開給大臣們解釋,所以朱元璋只能高喊“骨肉至親”這種大義凜然的話自我安慰。

就如同廢除丞相制一樣,朱元璋設計藩王制度也狠下了一番工夫:藩王有極大的政治特權,還掌握兵權,藩王雖可節制封地的守鎮兵,但絕不能削弱、分割皇帝的最高統兵權。藩王有監視地方臣民的權力,但不能直接管理地方民政、財政等事務。王府范圍以外封國地區,均由地方各級政權機構管轄。藩王沒有如漢初同姓王那樣跨州連郡的領地,不得干預地方事務,即所謂“惟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賜土”。

為了防止藩王和朝臣勾結,朱元璋還規定藩王每三年才能到京朝見一次。平時只能在藩府附近活動,外出要記錄備案,不得離開藩府遠游。配備給藩王官屬中的長史之類主要官員,還負有監督藩王的任務,要定期匯報王爺們的表現。所以藩王們實際上只能關起門來稱大王,出了府門就不能隨心所欲地作威作福了。

公元1370年,明太祖首次分封:朱樉封西安為秦王,朱㭎封太原為晉王,朱棣封北平為燕王,朱橚先封吳王,后改封開封,為周王,朱楨封武昌為楚王,朱榑封青州為齊王,朱梓封長沙為潭王,朱檀封兗州為魯王,明太祖侄朱文正之子朱守謙,封桂林為靖江王,共九人。

在首批9位藩王中,朱橚雖然早在公元1370年就被冊封,但其就藩是11年后的事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7-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