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駐馬店

“孔子厄于陳蔡”之后(4)

2014/3/11 14:57:15 點擊數: 【字體:

    四、故事、形象與理想

    如果不是有意搜揖,很難設想孔子厄于陳蔡的故事,會吸引這么多人的熱情與想象力。簡直是一部不斷制作的系列劇。不過,回過頭看,《論語·衛靈公》那短短三十三個字的描寫,的確具備了基本的戲劇要素。大時代,非凡而真實的人物,特殊困境,性格與思想、觀念與環境的沖突,永恒的主題,等等,還有什么比這更有意思的素材。當然,不用仔細推敲也能意識到,以后延伸出來的故事,絕大部分是于史無證的。不僅道家會虛構,儒家立場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富于戲劇意味的情節臺詞,也不真實。道家的虛構是公開的。給公認的孔子形象涂抹新的油彩,有點象給蒙娜麗莎添胡子般的惡作劇。但它不象墨家,不是直接的宣戰。所以,儒門只能軟接招,也利用同一素材,修補、擴充先師的形象。結果,這“厄于陳蔡”的創作,便變成儒道的另一種思想斗法。其實,儒家許多傳說也未聲稱它是真實的。只是以儒門弟子或孔子后裔的身份說話,使他們敘述的一切,容易獲得“同情的理解”。人們接受的真實,不是準確的情節,而是形象的基調。

    “厄于陳蔡”只是關于孔子的眾多故事之一,這些故事的靈感也多來源于《論語》。盡管《論語》的孔子形象,已經孔門前一、二代弟子的加工,但由于孔子還未獲得后來在權力或利益庇護下的崇高地位,所以被美化或丑化的成份相對較少。《論語》中的孔子也就是一個崇尚、精研古典文化,富于道德熱情的學派宗師。同時,也是一個有政治理想卻飽受挫折的古代知識分子。由于《論語》中的素材,實際成了后人想象孔子形象的基礎,所以人們把它接受為原始的孔子。原始的孔子是單數,想象的孔子卻可以是復數。想象需要熱情,其結果是理想化的產物。把特定人物變成特定理想的代表,在觀念上就是把一個具體而有多方面人格內涵的人,替換成相對單純的人格類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把對象身上人們喜歡或希望的特點加以夸大,而把無關甚至有矛盾的部分加以抹殺甚至否認。然后以故事、傳說的形式流行,慢慢進入人心,深入生活。其含義一旦象符號一樣約定俗成,就會超越經驗事實而發揮作用。寓言是最能把人物或思想符號化的體裁。

    《莊子》就是寓言。崔適說:“寓言之類有三:曰托名,曰托言,曰托事。托名者,古實無此人,設為此人之名與其言行,以發其所欲抒之意見,如許由、務光之屬是也。托言者,以所言之意為主,托為古人之問答以發明之,非謂真此古人之言也。如《列子·楊朱篇》晏平仲問養生于管夷吾,《莊子·盜跖篇》孔子與柳下季為友……托事者,以時事為主,設為古人之事以譬喻之,不必古人真有此事也。”[8]其實,儒門為孔子編的許多故事,尤其是那些很戲劇化的故事,也都是寓言。寓言是一種立意單純的微型戲劇。這些虛構的情節是可以假托在歷史上曾存在過的人與事上的,“厄于陳蔡”就是一個典型。而特定的人事之所以被利用,就因為它有條件。不但孔子的身份、性格有用,其不同的弟子也派上不同的用場。舉個例子,三個“竊食”的故事中,食品是讓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取得的。取食者的形象與其取食的方式,很有關聯。子路以勇著稱,故讓其“剝人之衣以沽酒”,子貢的米則是做交易得來。顏回這方面沒甚特長,只能簡單說他“索米”。這意味著,編故事者的動機、取向雖然不一,細節也自己設想。但人物特性相對固定化,顏回不會去剝人衣服,交易的事也不會安排子路去干。對固有的人物素材越善利用,所編故事就越有感染力。這也是《莊子》一書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孔子、莊子、老子,而非其它子虛烏有者的原因。要是所托非人,效果可就差矣。

    不是單純為了反擊道家,儒門才重視以故事的形式談孔子的。從《論語》可以讀到,孔子施教的意圖,是培養道德完善的人格,與承擔恢復以禮治為中心的社會政治秩序的使命。一是內在的、個人的,一是外在的、社會的,兩者合二而一。對于外在的、社會的一面,孔子以其淵博的學問,作傳授《詩》《書》禮樂的工作;而對于內在的、個人的一面,則不能停留在口頭或書面知識上,只有言傳身教,才能體現道德的力量。此即所謂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9]孔子的兩種努力,都為弟子所嘆服:

    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子張》)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

    子貢所贊是孔子對歷史文化的造詣,顏淵所服是夫子的道德人格。但離開與孔子一起的生活經驗,無法真切領會孔子關于仁的思想。因此傳承孔子的思想與傳承他的生活經驗是不可分割的。孔子要求言行一致,王陽明所強調知行合一,也正是對這種思想的響應。孔門后學著力塑造孔子文化宗師與道德楷模統一的形象,對傳播儒學可以說是成功的戰略。[10]沒有《論語》的解讀,以及模仿《論語》的孔子言行事跡的輔助,對孔子孤立的言論的理解就會變得太抽象。同時,我們知道,先秦有諸子,但一提“子曰”就知是指孔子。而且,由“子曰”開頭的句式,并非一般意義上復述孔子說過的話,而是帶有一種思想啟示、道德指令的含義。如果孔子的道德形象沒有深入人心,它就沒有這樣的力量。

    孔子也非可任意打扮的玩偶。沒有人把孔子推崇為軍事英雄,也沒有人把孔子說成智術之師,那樣的形象會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其實,離開《論語》的基調,即使有人把孔子想象得很超逸(道家),或者把孔子說得很卑微(墨家),甚至把孔子渲染得很神魅(今文經學),也不會比作為文化宗師與道德楷模的孔子在文化史上更有影響力。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成果,論文內容曾應邀于“經典與文化的形成”專題會(臺北中央研究院,2004年9月6日)上演講過,并刊《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1]《史記·孔子世家》對此事件背景的完整敘述是: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2]其中,內篇《人間世》3則,《德充符》3則,《大宗師》3則;外篇《天地》2則,《天道》1則,《天運》5則,《秋水》1則,《至樂》1則,《達生》3則,《山木》3則,《田子方》5則,《知北游》3則;雜篇《徐無鬼》1則,《則陽》2則,《外物》2則,《寓言》2則,《讓王》2則,《盜跖》1則,《漁父》1則,《列御寇》2則。總共46則。《莊子》中莊子故事的分布情況,見作者另文《通往想象的世界--讀〈莊子〉》。

    [3]《呂氏春秋·孝行覽·慎人》也錄有這個版本。

    [4]其中,《天地》1次、《天道》1次、《天運》4次、《田子方》1次、《知北游》1次,共8次。

    [5]《荀子》提及孔子有34次之多,其中除以“子曰”形式的引文10則外,另有故事或對話24則。這24則中,有8則是同其它文獻,如《禮記》、《大戴禮記》、《淮南子》,特別是《韓詩外傳》、《孔子家語》相重復。由于被重復的故事多出現在《荀子》的最后幾篇,有人疑非荀子所作。這樣比較難以確定誰是首出,誰是轉錄。

    [6]《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經術者》:“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曰:‘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陰重孔子設以相齊,孔子強諫而不聽,必驕魯而適齊,君勿納也。夫經絕于魯,無主于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于陳、蔡之間。”這同《史記·孔子世家》的不同說法用意有些不同,是利用孔子的落泊來顯示晏嬰的智慧。

    [7]參見作者另文《孔門三杰的思想史形象--顏淵、子貢與子路》。

    [8]崔適:《史記探源》,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14至15頁。

    [9]轉引自趙歧《孟子題辭》。

    [10]儒門所述的孔子“厄于陳蔡”的故事,著重點在道德楷模而非文化宗師。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山大學學報(2008-09-27)
0
著名人物 孔子

孔子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