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在上蔡城東門里有一條東西大街,住著一戶生活殷實的人家,這家的主人叫李瀛。
李瀛的祖先曾在蔡侯府中做過官,為蔡侯掌管金玉、服裝、工藝品、兵器,當時家業挺興旺。到了李瀛的父親那一代,家業衰落,只剩下幾十畝薄田,李瀛的父親為人忠厚,就用緊靠東大寺的四間祖房開了個名為“醉仙居”的酒店。
有一年的冬天,趕上大雪紛飛,有個衣衫襤褸的老道,來到醉仙居酒店門口。李瀛的父親見他凍得發抖,就讓李瀛舀了一大碗酒給他喝,這老道接過酒來一口氣兒喝盡,沒說二話,起身便走。李瀛見了老道不付酒錢連句客套話也不說,很惱火,父親忙把兒子拉住說:“你看他衣不遮體,他哪有錢給我們?讓他走吧?也算我們積點德。”李瀛只好聽父親的,不再多言。
外面的風越刮越大,鵝毛大雪下得更緊,窮老道沒走多遠,轉身又回到了醉仙居。李瀛的父親迎上前去,把他扶到酒店里,接著吩咐老伴燙酒熱菜,老道也沒客氣,接過兩大碗全喝了,兩盤菜也被他吃得凈光。等到瞅瞅外面的風停了,雪也住了,窮老道還是二話沒說,起身就走。
第三天,窮老道又來到店里,李瀛的父親仍然熱情招待。老道一氣喝了四大碗酒,這一次喝多啦。李瀛的父母親端茶送水,一直守候在他的身旁。老道醒后,堅決要走,李瀛的父親扶住他走,經過院中水井旁時,老道酒氣上涌,“哇”的一聲,一口酒吐在了這口井里,老道吐完揚長而去。
說來也怪,等老道走后,從這口水井中開始噴出濃郁的酒香味。從此,這口水井的水竟變成美酒,人們紛紛前來觀看,都說這口井是神井,老道是神仙下凡。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慕名而來買井里酒的顧客越來越多,醉仙居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生意越來越興隆。此后,李瀛家又買了三百多畝莊田,家道漸漸殷實。
幾年以后,李瀛的父親去世了。一天,窮老道又來到醉仙居,他問李瀛:“生意做得如何?”李瀛說:“生意是好,可是沒有酒糟喂牲畜呀!”老道覺得他貪心不足,轉身就走,經過水井邊時,用袖子向井口一擺,從此這口井又不再出酒,變成水了。 老道走后,李瀛發現墻壁上有老道留下的一首詩:
天高不算高,
人心高一稍。
井水當酒賣,
還嫌沒酒糟。
這首詩,對李瀛的教育很大,他下定決心繼承父親的善良樸實,以真誠對待顧客,就用這口井的水來釀酒,沒想到釀出的酒依然濃香可口,醉仙居的酒從此天下聞名。可喜他晚年得子,取名“李斯”。李斯資稟天賦,輔助秦始皇逐滅六國統一天下。李瀛所釀的美酒流傳了下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李斯的偉績,便將此酒改叫“李斯貢酒”
現在上蔡生產的“李斯貢酒”就是按古代的配方用那口神井的水釀造而成。
流傳地區:上蔡縣
講 述 者:柳保財 男 58歲 教師 中師文化
記 錄 者:尚志華 男 36歲 干部 大專文化
采錄時間和地點:2006年3月23日采錄于無量寺寺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