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平王要留虢公分權(quán)這件事,很快傳到了鄭莊公那里。鄭莊公十分惱火,正好他也處理完了國內(nèi)事務(wù),便悄悄回到洛邑,突然出現(xiàn)在朝堂上,當著眾臣的面向平王提出了辭呈。最后,經(jīng)大臣從中說和,讓鄭莊公的公子忽到洛邑,讓平王的兒子狐到鄭國作抵押,這樣,才平息了鄭莊公和周平王由分權(quán)而互相猜疑引起的爭論。于是鄭世子忽就從鄭國來到洛邑,而太子狐則跟隨鄭伯到了鄭國。這就是歷史上的“周鄭交質(zhì)”,從此,君臣之分蕩然無存,王道更加無力了。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駕崩,本來應由在鄭國做人質(zhì)的太子狐回朝即位,可是太子狐奔喪回到洛邑,傷心過度,很快就病逝了。于是就由狐的兒子即天子位,為周桓王。周桓王因為父親在鄭國做人質(zhì),回國又病死,對鄭國很惱恨,即位不久,就下令不再任用鄭莊公為卿士。此時西虢公對周桓王很親近,于是周桓王任命西虢公為卿士,把全部政事委任給他。鄭莊公被罷了官職,非常生氣,鄭國大臣們對周天子的舉動也十分不滿,有的說,要想法教訓教訓周天子。正好,這年鄭國遭了災荒,糧食緊張,將領(lǐng)祭足便帶領(lǐng)人馬到王室的領(lǐng)地溫邑(河南溫縣西南)“借糧”,鄭國士卒拿著鐮刀搶割了大片麥子,溫邑周軍兵少力弱,無力與鄭軍交鋒,只得向周王報告此事。過了幾個月,祭足又帶領(lǐng)鄭軍到成周(洛陽東北)把全部谷子割走。周天子聞知此事,想討伐鄭國,但是沒有力量。過了些時日,鄭莊公覺得割了周室的麥子和谷子周桓王也沒有怪罪,心中有些不安。一日,他來到洛邑,準備向周桓王請罪,周桓王一見鄭莊公,氣不打一處來,問:“鄭國今年收成如何?”鄭莊公說:“托天子的福,今年收成還過得去。”周桓王不由得說,“那么今年我們溫邑的麥子和成周的谷子,我能自個兒留著吃了吧!”臨告辭,周天子還賞給鄭莊公十車谷子、兩車彩帛綢緞,說是給鄭國備饑荒用的,意思是如果再鬧饑荒,就不用來借糧了。實際上這是對鄭莊公的諷刺。而鄭莊公卻把它當成一種特別的恩典,在回國的路上,大肆張揚,并沿途傳令說:“宋公長久不向天子朝貢,鄭伯奉天子命令,率軍隊來討伐他。”并以此號令列國,讓他們派兵相從,如有不答應,就是違抗天子圣命。實際上當時宋國和鄭國有相當大的矛盾,鄭莊公假借王命,是要達到自己的目的。鄭莊公聯(lián)合齊、魯,擊敗了宋、衛(wèi)、許,使宋、魯、齊、陳、許等大小諸侯國都歸到了鄭國一邊,鄭莊公圖霸的夢想進一步實現(xiàn)。
由于鄭莊公和周桓王之間的怨恨,鄭莊公五年都沒有去洛邑朝見天子,他又假借王命討伐宋國,使周桓王怒不可遏,決定發(fā)兵親征,討伐鄭國,他召來蔡、衛(wèi)、陳三國軍隊,與周軍一起分為左、中、右三軍,以自己為中軍在孺葛(長葛縣以北)和鄭軍開戰(zhàn),鄭莊公用智謀,先攻擊周朝左、右兩側(cè)軍,這兩軍中陳、蔡、衛(wèi)三軍與周軍離心離德,迅速潰退,鄭軍左、中、右三軍合力攻打周軍,周軍潰退,周王在后退時,被鄭軍一箭射中肩膀,周桓王帶領(lǐng)殘兵落荒而逃。周王大敗,鄭莊公取得了勝利。到了晚上,鄭莊公又派祭足帶著大批的牛、羊和糧草來向荒野宿營的周王請罪。鄭莊公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還贏得了道義上的勝利,完全打掉了天子的威風。從此天下共主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一時之間,鄭莊公成春秋初期的天下霸主,溱洧之間的鄭國,更是盛極一時。記者 李紅軍文圖【原標題:小流域里的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