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崗,埋藏了眾多夏代之謎有待破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方燕明說,發現于50多年前的河南登封王城崗遺址,因為年代與地理位置與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有關而倍受學術界關注,一座王城崗,埋藏了眾多夏代之謎有待破解。
王城崗帶給人們的最大懸念是,它是否就是因成功治水而被中華民族千年傳頌的夏代國君大禹的都城陽城。隨著多年來考古工作的開展,與之有關的考古證據正在增加,但最終的確認還有待后續的考古研究工作的開展。
近30年來,王城崗相繼發現了小城與大城,這引起了諸多專家的興趣,二者之間的關系和性質是什么?有著何種聯系?從目前材料看,二者同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建城時間稍有先后;小城位于大城的東北部,方向大體一致;兩者的夯土城墻都是用純凈的黃土夯筑而成,夯筑方法基本一樣,另外,夯土墻都是用河卵石類夯具夯打而成。有些專家認為小城可能是與宗廟、祭祀等禮制性建筑有關。
關于王城崗大城的修建與廢棄,也是專家們正在研究的課題,大城是在小城的東城被洪水沖毀之后修建的嗎?在4000多年前的中國,是否發生一場持續多年的特大洪水災難?那場大洪水,正是傳說中大禹所治之水嗎?
另外,關于夏文化的始年,史學界爭論熱烈,近年來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將夏代的始年定為公元前2070年,但專家的觀點還是不能完全一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緒說,王城崗在探索早期夏文化中重要作用學術界已達成共識,因為一般認為禹是夏代最早的國君,如果有朝一日能確認王城崗就是禹都陽城,那么夏文化的起源之謎將被解開,并為學術界長期爭論的龍山文化晚期是否夏代初期的考古學文化劃上句號。
方燕明說,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已經啟動,作為其中的一個研究項目"登封王城崗城址及周圍遺址聚落形態研究"課題正在緊張進行當中,預計今年下半年,王城崗埋藏的眾多之謎,將有望被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