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姓得姓始祖——成叔武,周文王姬昌之子。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紂王以后,遍封諸侯,除獎賞土地給有功之臣外,為加強宗法統治權力,還把他的眾多兄弟分封各地。其中將叔武封于郕,遂產生成姓。雖成姓淵源眾多,但叔武之后裔在成姓支派中影響最大。他的子孫世代承襲,相繼有成肅公、成筒公、成桓公等知名人物,被后人認為是成姓人的主體。故大多成姓尊成叔武為其得姓始祖。
如今,成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湖南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成姓人口的43%。
成姓當今以湖南省分布最多,除湖南外,成姓在北京、山東,江西、河北、山西、云南、四川、廣西、廣東等省區也有較多的分布。堂號來歷令人肅然。永敬堂源自春秋時成回,成回乃孔子高足子路的弟子,其待人接物一直恭敬有禮。他曾向其師子路詳述其所以“恭敬待大命”的原因,被子路稱為君子。
成姓起源:
1、出自姬姓。據《通志·氏族略》與《辭源》記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弟、文王第五子叔武于郕(故城在今山東省寧陽北),建立郕國。其后人以國為氏,后去邑旁為成姓。
2、亦出姬姓。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將另一個王族叫季戴的,分封在另一個也稱為郕邑的地方,即今河南范縣濮城一帶。季戴也在郕邑建立了郕國,其后代也以國名郕為姓,后改郕為成,成為成姓的一支。
3、出自羋姓。據《千家姓查源》記載,春秋時,楚國君主若敖有公子名成虎,其孫號為成得臣,以王父之字為姓,其后人遂以成為姓。
4、春秋時周有成邑(故城在舊河南府境),魯有成邑(今山東省寧陽東北九十里),曾有大夫食采于上面兩地,子孫后代或以成為姓。
5、商周時期,宋微子之后有成姓;另外苦成子分出成姓。
6、源自他族。據《北涼錄》記載,漢武帝時,古匈奴部落屠格族有成姓;另據《宋書·夷蠻傳》記載,宋時南蠻有成姓;明云南廣通縣回蹬關巡檢司土巡檢名成青可;清代嶺夷鹽井溪夷人姓成;今蒙、滿、朝鮮等民族也有此姓。
成姓來源繁雜,據有關資料記載,其來源約有十支,除前文已列的幾種外,還有遠古部落首領燧人氏時的名臣成博,顓頊時名臣成邑,同時期三苗中的成駒,其后代均有可能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