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由道生書以書正道

2015/9/10 11:39:02 點擊數(shù): 【字體:

由道生書以書正道

  書法,并不是從簡單意義上把漢字寫好,而是將“道”——也就是天道和自然之道落實到我們的書寫里,這樣的書寫才能夠稱之為“書法”。真正的書法必須 是載道的。所謂“天道”是一個形而上的概念,具體該如何落實到我們的書寫里邊呢,有兩個“進入”,或者說有兩個途徑。第一個進入是“由道生書”,第二個進 入是“以書正道”。前者是一個頓悟的過程,后者則是一個漸修的過程,但是不管怎樣,這兩者如果把道給缺失了,就很難稱之為真正的書法。

  什么是由道生書呢?簡單來說就是道生出書法,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東漢書法家蔡邕有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叫《九勢》,第一句說:“夫書肇于自 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可知書法是從自然之道萌生出來的,這個自然之道體現(xiàn)在陰陽方面,陰陽再生出形勢。一個漢字寫得好不好,從 純粹的技術層面看,就是這個字的黑與白之間的關系,黑的是筆畫,白的是空白,例如“于”,上面的兩橫很長,叫形;兩橫下邊有大片空白,稱之為勢,書法的形 勢就是黑與白的關系。

  書寫應該是處于一個自然的狀態(tài)。蘇東坡說過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手必至于忘筆而后能書”,手在寫字時忘掉了手中的毛筆,這時候的書法才是真正的書法。 比如說王羲之寫《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書寫時更多想的是如何組織語言,如何表達文章,而不是關注書寫本身, 這樣才能保證書寫的順暢。但是我們現(xiàn)在卻把這種自然之道忘記了,在書寫過程中不斷地被教導著如何加入這樣那樣的動作,完全把書寫技術化,違背了自然之理。 “書法”既是一個動詞,表示如何書寫;也是一個名詞,指書寫出的形態(tài),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書法作品,如果只關注字本身而忽略了這個字是如何來的,這樣的 書法至少損失了半壁江山。在書法中,線條的形狀和里邊的空白,兩者之間的關系都是建立在我們的手能夠秉持陰陽自然之態(tài),自然、陰陽、然后生出來形勢,物化 在紙面上,它就形成了一個書法作品。

  第二個進入叫由書正道,指由這個書法作品來論證道的存在,在佛教里邊這是屬于一個漸修的模式,這個模式在書法里主要體現(xiàn)為臨摹字帖。首先要肯定,學 書法一定得臨摹字帖,但反對在沒有掌握筆法的情況下臨摹。臨摹練的是什么?是對于書法的感受、感知能力,還有你手的控筆能力。一旦這個能力達到以后,迅速 要走向第二步,還原它的動態(tài)書寫過程,把毛筆的性能充分發(fā)揮出來,也要把手的先天運動性能發(fā)揮出來,這兩者如果能夠合二為一,再去臨摹字帖就會事半功倍。

  練字時還需要用心去感受。古人講“心體同然”,我們的心和身體是合二為一的,這樣的一種運動才叫做藝術。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歌之詠之;歌 詠之不足,舞之蹈之。在書法中就是說,當我們的心被感動了想要“舞之蹈之”,這些動作物化在紙面上就是書法,這樣的運動,在孟子講來就是“不學而能者,謂 之良能”。書法就是典型的良能,是手最自然的運動,構成漢字筆畫的橫豎撇捺這幾種運動狀態(tài),都是我們的手天生就會的運動方式。手的運動是本能的,和毛筆的 性能結合起來,就書寫出了漢字。這個時候你再去臨摹,只要看到字帖中線條的粗細,就知道是毛筆的起伏,是毛筆彈性、健性的發(fā)揮;只要看到筆畫之間的線條流 動,就可以判斷出手該怎么運動。

  在這個基礎之上要進入第二步,由一個動態(tài)的書寫方式上升到形而上的道的層面,要體悟天地萬物之道,體悟自然之道,怎樣體悟?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 中說:“書者,如也”,如什么他沒有講,留給后世一個括號,于是漢代以后的書法家不斷往括號中填寫他們認為的內容:說點如高峰墜石,橫如千里墜云,書如飛 鳥出林……自然界美好的事物都與毛筆相通,我們從一個書寫的人走向一個能夠體察天地大道的大仁,在天地之間有了開闊的胸襟和思想,在書寫中也獲得了自由。 這才是書法的根本目的,使你變成一個完整健全的人,感覺到生活的幸福和精神的自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