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焦作

李商隱詩歌的“兩手”:入世之情與華麗意象

2014/12/3 16:47:33 點擊數: 【字體:

    晚唐詩人李商隱存詩六百余首,水平極高,足以與李白、杜甫、白居易并駕齊驅,實為唐代詩壇之四大家。凡是大詩人總是有“兩手”,而且一定相當硬。像李白既長于樂府,又大寫古風,天馬行空,前無古人;杜甫既有反映現實深刻豐富的五古名篇如《羌村》、《北征》、“三吏”、“三別”,又有轉向內心世界而又格律精嚴的七律如《秋興》、《登高》等,被認為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倡導新樂府,將詩歌與政治直接掛鉤,而又有《琵琶行》、《長恨歌》這樣風情萬種的長篇七言歌行,流傳海內外,受眾最廣大。
 
  在這些大家之后,想要再上層樓極不容易,而李商隱做到了,他也有“兩手”:一是全面繼承杜甫,關心當下;一是碎片化以及意象疊加法的抒情,創新意味濃厚,不僅前無古人,而且后少成功的來者(僅宋詞中偶有其例),極受讀者追捧。
 
  李商隱繼承杜甫,用多種形式抒寫其憂國憂民、積極入世之情,青年時代便寫有《安定城樓》一詩。他打算趁著年輕,干一番回轉天地的大事業,然后功成身退,讓那些了不起的勛業成為自己晚年一段美好的回憶。這是何等的心胸與氣象,令人想起杜甫青年時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雄偉抱負,以及左思“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的高風亮節。
 
  李商隱寫過許多有關當時政治大局的詩,對于王朝的內憂外患有著深刻的觀察和思考,他的意見和感慨大抵是正確而深刻的。其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一詩涉及自“安史之亂”以后國家的種種憂患,內容極其豐富,風格略同于杜甫的《北征》,歷來的評價很高。
 
  李商隱不僅關心政治,也關注社會問題。其《富平少侯》詩云:“七國三邊未到憂,十三身襲富平侯。不收金彈拋林外,卻惜銀床在井頭。彩樹轉燈珠錯落,繡檀回枕玉雕鎪。當關莫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此詩的主題在暴露“官二代”的奢侈和腐敗。一個13歲的少年襲爵封侯,全然不知國事,一味玩物喪志。頸聯二句極寫其人生活奢侈,而最吃緊的尾聯,則無情地揭露了富平少侯小小年紀便已經忙于性的享樂。
 
  李商隱又有一首《無題》詩道:“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這大約是寫“剩女”的,越是素質好、品位高的女子,越不容易達成美好的婚姻,甚至少有人問津。古今同此一嘆!而這種“斷無消息”的淑女又與感慨不遇之士異質同構,這里大約也很有些詩人的身世之感暗含于其中罷。
 
  李商隱寫詩的“另一手”,乃是用一些華麗閃爍的碎片拼出一幅幅模糊晦澀的圖案來,讓讀者看得似懂非懂,總覺得其中必有深意—而事實上也確有深意,這一類詩大抵題作《無題》,或以開端兩字為題,而實際仍是無題,著名之作如《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本來是為悼亡而作。李商隱和他的妻子王氏感情一直很好,共過許多患難。大中五年(851)王氏病逝,商隱時年四十一,哀痛之至。錦瑟乃王氏遺物,睹物思人,情何以堪,因有此作。但這里由蝴蝶、杜鵑、明珠、寶玉等拼貼、鑲嵌起來的畫面,內多斷裂和空隙,構成業已逝去如夢如煙的美好,足以引起人們對不堪回首的遐想、許多惘然的追憶,便遠不限于悼亡這一隅了。從這里甚至可以嗅到一點現代的氣息。
 
  李商隱長于駢文,靈活地運用典故是他的拿手好戲,移植于詩,頗獲神效。他又有一首《無題》詩道: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從表面看去,這里敘述了一次高雅的酒會,詩人因為忙于瑣屑的公務不能參加,深感遺憾;但這里由星辰、畫樓、彩鳳、靈犀、春酒、蠟燈等碎片拼貼鑲嵌起來的畫面,同樣形成一種模糊而多義的象征,構成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總是會引起人們無窮的向往和希望,以及深深的惆悵。
 
  我們知道,晚唐黨爭激烈,官僚中牛、李兩黨派性十足,勢如水火。武宗會昌年間,李德裕執政,奪取了宦官的部分權力,取得了反回紇戰爭的勝利,大唐王朝一度出現“中興”的局面。李商隱熱烈擁護“會昌新政”,希望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但他級別太低且一度因喪母離職,根本不能有所作為。他雖然與新政心心相印,但實際上卻沾不上邊—“昨夜星辰昨夜風”,是不是此種狀態的隱喻呢?
 
  李商隱有若干政治抒情詩以夢幻式愛情故事之斷片的面目出現,此即所謂“楚雨含情俱有托”,而他本人的形象一向是一個深情的“失戀者”。等到李商隱丁憂期滿,重新回到秘書省正字任上時,政治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李德裕被貶,“會昌新政”的參與者被貶謫到邊遠地區,李德裕的對立面牛黨和宦官重新控制了政權。宣宗時期,內憂外患接踵而至,李唐王朝在一度中興以后急劇地衰落下去,走向末路。李商隱本人也因為政局的變化而走投無路,只好到邊遠地區的李黨人物那里去充當幕僚,先后輾轉于廣西、湖北、徐州、四川等地,最后以四十多歲的壯齡病死于鄭州。在人生的最后十年中,他雖遭重大打擊,但始終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為“會昌新政”辯護,寫下了大批的政治詩。這些詩中有些仍以愛情詩的面目出現,如那首著名的《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詩歌以女子口氣出之,很可能就是為李德裕等新政人物而作。當然,如果把它只當成一首愛情詩來讀,也非常有味。愛情有成與政治上的遇合亦本屬異質同構,況味相似。
 
  李德裕死后,對迫害李黨的勢力,李商隱在詩中也曾一再加以嘲諷批評,但與此同時,他又深感自己沒有出路,身世凄涼,所以詩風沉郁頓挫,感人至深。李商隱晚年的詩大抵比較低沉,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這其實也正是李唐王朝的挽歌,不僅包含個人的深沉感傷而已。
 
    李商隱類乎珠寶鑲嵌、意象疊加的手法創造象征圖像以抒情的這“一手”,是先前詩壇上并不具備,或雖然有一點苗頭卻遠沒有形成氣候的。后人愛重李商隱的詩,也正是以這一方面為主。作者:顧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2月14日第559期)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本世紀中國李商隱研究述略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