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二月二
2014/12/3 16:44:0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毩鄹鳠o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李商隱的這首《二月二》,筆調輕快、語言婉轉,描寫出了蜀中二月二的美麗春色。然而,深埋詩人心中的卻是無盡的羈旅愁思之情。
公元851年秋,李商隱的妻子王氏亡故。窮困的詩人為了謀生,不得不應東川節度使柳仲郢之邀,撇下年幼的一雙兒女,只身遠赴梓州,任節度書記,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幕府生活。這年二月二日,詩人帶著愁苦的心和思鄉的情,隨著踏青的人流,去江邊游春。漫步在江邊,沐浴著溫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風,傾聽著遠處傳來的悠揚的笙歌。雖是早春,但花朵吐出了花蕊,細長如須;柳樹長出了嫩葉,細小如眼。岸邊,紫蝶和黃蜂在花柳間穿梭追逐,纏綿多情?途赢愢l的詩人不免想起了萬里之外的家鄉,渴望回到家鄉過陶淵明那樣的隱居生活。然而,三年了,卻一直在柳營任事,不曾回鄉。新灘碧波蕩漾,流水淙淙,它們怎能理解詩人的羈旅之愁。那盈耳不絕的流水聲,聽起來像午夜時分檐上滴落的凄凄風雨聲。
無心的花柳、有情的蜂蝶,它們象征著充滿生命活力的春色來了,但詩人生命的春天早已遠去。“無賴者自無賴,有情者自有情,于我總無與也”詩人用江間春色、物遂其情,來反襯自己的沉淪身世與凄苦心境。他曾說自己“無文通半頃之田,乏元亮數間之屋”,可見詩人連歸隱躬耕的起碼物質條件也沒有,這是他欲歸不能的苦悶和無奈。而從其“三年已制思鄉淚,更入新年恐不禁”、“三年苦霧巴江水,不為離人照屋梁”等詩句,不難感到詩人“三年從事亞夫營”之中所蘊含的羈泊天涯的痛苦。
花吐蕊、柳長葉,蜂蝶在花柳間翩翩飛舞,春江水漲,這對一般游春者來說,是多么歡暢悅耳的春之歌,而在思歸不得的詩人心中,卻成了午夜檐間風雨的凄涼之聲。李商隱的許多抒寫身世之悲的詩篇,多以深沉凝重的筆調、綺麗精工的語言,著意渲染出一種迷蒙悲凄的環境氣氛。而這首詩卻以樂境寫哀思,以美麗的春色反襯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輕快的筆調抒發抑塞不舒的情懷,以清空如話的語言表現婉轉曲折的情思,讓我們品讀出詩人不同一般的二月二情思。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西安晚報(2014-0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