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洛陽話:做個“主貴”人
2014/6/12 9:42:2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主貴”本來是個褒義詞,但在洛陽話中常常偏于貶義,而且常用在反問句中,如:“你老‘主貴’?”這便多少帶點兒責備和不滿的意思。大多數時候,洛陽人會用否定形式:“這人真不‘主貴’!”“不主貴”就是“不自重”的意思,被指“不主貴”的人,多半有占便宜等為人不齒的行為。
“主貴”其實是一種人品的高貴,與富貴和地位無關,富是物質上的,而貴是精神上的,是由骨子里散發出來的自律、勇氣、榮譽和責任。古代的賢者不受嗟來之食,現代的朱自清寧愿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這便是氣節,也是人品的“主貴”。
“主貴”其實也可以表現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中,可以從細節中展示出來,大到做人坦蕩、慷慨、正直,小到遵守規則、不闖紅燈、不亂扔垃圾、不占小便宜等,只要能堅持下去,成為一種自覺,一種操守,也是一種“主貴”。
有人說,一夜可以暴富,但要成為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貴族的貴不僅僅在于家世、地位,更重要的是有一種貴族精神。在泰坦尼克號即將沉沒時,很多紳士寧愿選擇有尊嚴地死去,也不愿與婦孺一起逃生,這便是一種精神,一種人品的尊貴。
對于咱們既不富也不貴的普通人來說,知道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打死也不能做、不屑做,任何時候都保持做人的尊嚴,干凈地、優雅地、有尊嚴地活著,這,便是“主貴”!作者:姚智清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1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