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舊話:勤行
2014/6/13 9:37:0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勤行(háng),老街老輩人有時會提到,是餐飲業的用語。
從前,我不知道這兩個字怎么寫。近年來,各地都在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少地方的名小吃也入選了“非遺”名錄。
有一次,我在讀報時見到一篇文章提到“勤行”這兩個字,眼前一亮。那篇文章介紹了北京的一種名小吃——白水羊頭。一個羊頭,去腥瀝凈,單是清煮就要兩三個小時,接下來是刀上功夫。當時我就想,洛陽話咋跑到北京啦?
老街老輩人說這話時常常會嘆一口氣:勤行喲!那意思是說,入了這一行就不能怕辛苦。還有一種用法是慢悠悠地說:那是勤行。意思是勸人要大度、體諒干這一行的艱辛,尊重人家的勞動。
20世紀60年代,老城東華街洛陽劇院對面有一家洛北飯店,是從南大街搬過來的,舊稱朝陽飯店,最早叫南大街飯店。它坐東面西,經營洛陽餛飩,包子餛飩好吃不貴(餛飩一兩糧票、一角八分錢一碗),每天都是顧客盈門。
該飯店有一名姓陳的服務員,頗有舊時代跑堂伙計的遺風。去那里吃餛飩,是一種享受。你只要買了票,票上有號,只管坐在桌邊等就是了。“包子35,餛飩28,來啦!”說話間,那個姓陳的服務員就給你端上來了。接著他又喊開了:“餛飩快,包子快,餛飩沒有包子快。餛飩29,包子36。”他腳不停步,嘴不離曲兒,說曲兒是不夸張的,因為他叫的包子號、餛飩號,完全是唱出來的。這成為當時飯店的一景。
近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正在熱播。我偶然看了其中的《秘境》那一集,說到香港“劉森記”大排檔,在中環摩天大樓下賣鮮蝦云吞竹升面,古老的味道來自純手工制作,幾十年來一直顧客盈門。現在城市轉型,管理升級,大排檔進了鋪子,但仍然是后半夜兩點才打烊,天天如此,真是勤行!作者:沙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