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洛陽

學習劉秀如何與豺狼共天下

2012/5/14 10:11:38 點擊數: 【字體:



    中世紀意大利政治與歷史學家馬基雅維利,在其大作《君王論》中寫道:“君王必須是一頭能認識陷阱的狐貍,同時又必須是一頭能使豺狼驚駭的獅子。”無奈現實與理想總是相去太遠———歷史上的大多數時候,坐于御座之上的那個家伙非但不是獅子,還常常遭到豺狼們的驚駭與戲弄,于是他只剩下狐貍伎倆可供施展。
  
    在這個弱勢的帝國公司董事長面前,是一群強勢且隨時可能反噬的核心高管———如何在妥協與制約之間找到平衡點,遂成為他破局的關鍵。
  
    然而生活在西漢、新莽亂局中的政治玩家們,卻是身處歷史迷霧中的一群可憐蟲:在他們的課本里,可沒有相似的歷史經驗可資借鑒,遂只好用試錯法瞎蒙。持大義理想的書呆子、打私利算盤的舊貴族、隨波逐流的放牛娃等諸色人等,先后登場試弈這個“珍瓏”棋局———可他們或嗔或迂,或貪或愚,要么絲毫不懂得妥協,要么毫無原則地妥協,最終遂都為豺狼所反噬。
  
    直到一只狡猾而冷酷,不乏強硬卻又懂得妥協的狐貍登場,亂世方暫告一段落。他,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在新莽亂局中,劉秀以狐貍般的權術手腕,以及必要時的隱忍妥協,獲取大多數肉食動物的認可,最終建立了與豪強“共天下”的東漢王朝。
  
    人們總是從離自己最近的歷史中汲取最深的教訓,卻又每每因矯枉過正而再入歧途,東漢王朝便是此中典型。盡管同稱漢朝,但較之老祖宗西漢,劉秀的東漢念的卻是另一本政治經。
  
    此無他,兩漢所依托的政治基礎不同耳。
  
    西漢帝國憑藉下層社會的支持起家,故自初創起便積極維護草根,抑制豪強。從高祖到宣帝間持續一百余年,七次強遷山東豪強入關中的龐大社會工程,即是為了打擊和削弱豪強兼并之家,不令出現富可“敵”國之豪族,也兼收社會財富再分配的效果。
此種“強干弱枝”舉措,至漢武帝時達到最高潮:皇帝將鑄幣、冶鐵、煮鹽三大暴利產業全部收歸國營,把豪強們從最易暴富的產業鏈中一舉逐出。自戰國中葉以來,勢商巨賈每每憑藉金融力量干涉國家政治的心腹之患,遂一度中絕。
  
    然而自宣帝以降,皇權漸漸旁落于外戚之手,中央的調控平衡能力不斷衰減。豪強勢力迅速滋長,打破了豪強與草根這兩大社會階層之間的生態平衡,進而與西漢“抑制豪強”的政治傳統發生了激烈的沖突。而王莽改制的最終失敗,則徹底證明了自上而下的社會調和方案壓根就行不通———豪強固然不肯割肉,而草根也斷不會支持政府未能兌現的承諾。
  
    這一失敗給后世留下了深重的陰影,并直接導致東漢在政治思路上的矯枉過正:既然矛盾無可調和,中庸帝王已不可為,那就索性一邊倒吧!
  
    倒向誰呢?政治家是最冷酷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也是最勢利的投資商,血淋淋的修羅場,就是他們最好的投機試驗田。
  
    上位:變革時代的投機運作
  
    從公元23年王莽死,到公元37年東漢徹底統一中國,這14年混戰的實質,前期是豪強與草根之爭(如更始與赤眉之爭、劉秀與銅馬之爭),后期則漸演變為各豪強聯盟之爭(如劉秀的南陽-河北聯盟與四川的公孫述集團、隴西的隗囂集團之爭)。
  
    這就是劉秀崛起的歷史舞臺。
  
    公元23年冬,南陽破落皇族出身的劉秀受更始帝劉玄之命,單槍匹馬北上經營河北亂局。斯時劉秀集團家底微薄苦不堪言,逃難途中于滹沱河邊遇大風雨,竟淪落到馮異抱薪,鄧禹蓺火(二人系“云臺二十八將”中領銜的大人物),劉秀對灶燎衣,憑一點麥飯勉強充饑的潦倒地步。虧得信都、和戎兩郡肯接納他(信都太守任光也系南陽人),這才勉強在河北站住腳。
  
    站住腳的劉秀,才得機會打出手中的有利牌面,說服一眾河北豪強參股:他以更始政權全權代表的正統身份,爭得上谷郡耿況、耿弇父子的支持,以南陽同鄉身份獲取漁陽太守彭寵的支持,從而收得號稱“天下精兵”的上谷、漁陽兩郡突騎的支持;又憑藉宗室身份,刻意交接擁眾十余萬的河北實力派人物真定王劉楊,娶劉楊之外甥女郭圣通為正妻。
  
    在河北實力派豪強的一致擁戴下,劉秀集團勢力迅速膨脹,先后擊敗邯鄲的割據者王郎(另一豪強集團),及以銅馬為代表的十余支草根勢力,于公元25年開國稱帝,建立東漢。爾后,他又抓住赤眉軍與更始、隗囂兩豪強集團死掐,懸師千里西征關中、隴西,士疲糧乏的有利戰機,于公元27年在崤底、宜陽戰役中徹底殲滅赤眉軍,俘赤眉領袖樊崇及其擁立的放牛娃皇帝劉盆子。
  
    此后,劉秀繼續憑借南陽-河北豪強聯盟的雄厚武力,東征西討其他割據勢力。十余年間先后消滅淮陽劉永、青州張步、隴西隗囂、四川公孫述等豪強集團,并和平收編河西竇融、交趾鄧讓等入伙,最終于公元37年徹底完成對整個中國本部的整合并購。
  
    平衡:各持股山頭的勢力調整
  
    在積極展開外部并購的同時,劉秀對內部各持股山頭勢力,也開始了平衡調整的大布局———他當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團隊,但臥榻之側,卻也絕容不下一個過分能干以至于“獨大”的山頭。
  
    因此,最好的辦法莫過于保持奇數個彼此平行獨立、且實力相近的山頭———山頭太多則整個團隊將成為散沙,而偶數個山頭又容易出現極端對立,所以“三”是個絕佳的博弈平衡數,而劉秀自己則充當他們中間的矛盾調和者和利益分配者。
  
    劉秀所采取的調整策略是:做強南陽山頭,扶植潁川山頭,削弱清洗河北山頭。
  
    為防止持大宗原始股且軍事實力強悍的河北山頭尾大不掉,劉秀首先拿其開刀。他先后誘殺真定王劉楊,逼反漁陽太守彭寵(后被其家奴所殺),架空上谷太守耿況,從而將河北山頭最大、同時也是最具獨立性和危險性的三家勢力逐次剪滅。
  
    而在對南陽這一嫡系山頭的扶植上,劉秀更是盡顯手腕。
  
    由于南陽山頭在創業期太不爭氣,勛勞遠遠遜于河北山頭(論集體,有開創基業、破邯鄲王郎及各草根勢力之大功;論個人,則有耿純收上谷、漁陽突騎并創議從龍,寇恂經略河內等極為關鍵的貢獻),即便較之潁川山頭(馮異滅赤眉,祭遵肅軍紀),也還頗有差距。所以劉秀要做大南陽山頭,就只能無視公平原則,強行硬來了。
  
    建武二年大封侯,南陽山頭的梁侯鄧禹、廣平侯吳漢皆被封食四縣,當即就有人委婉提出:“古者封諸侯不過百里,強干弱枝,所以為治也。今封四縣,不合法制。”這名義上是拿體制說話,實質上卻是其他山頭對皇帝利益分配不公、公然偏袒嫡系的行為表示抗議。
  
    劉秀當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的回答同樣委婉:“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為了制衡河北、潁川兩大山頭,皇帝不得不無視臺面規則,哪怕引發輿論危機,也得硬著頭皮徇私培植嫡系山頭。

    眼看皇帝陷于困境,立刻就有懂事的臣僚出列分憂。劉秀的大舅子陰識(也屬南陽山頭),論理他此次本該晉級,但為讓河北、潁川山頭心理上有所平衡,陰識便以皇親受賞“不可以示天下”為由,主動要求不予增封,劉秀也即批準———大家看,朕何嘗偏袒南陽山頭了?連朕的大舅子都沒漲工資么!而潁川山頭的丁琳同樣也很懂政治,主動提出自己“能薄功微”,要求從縣侯降為鄉侯———此舉自然也博得龍顏大悅,立即成為皇帝宣傳建樹的樣板。
  
    在劉秀的刻意平衡下,盡管東漢政權豪強大聯盟的總體性質未變,但集團內部的股權分持情況,卻逐漸從河北山頭獨大控股,轉而變為南陽為首,河北次之,潁川居末的三強分立制約的格局。
  
    三大山頭的持股情況,可從劉秀之子漢明帝劉莊確定的開國集團高管名單,即“云臺二十八將”的籍貫構成中窺見一斑:
  
    南陽山頭共計11人(鄧禹、賈復、馬成、陳俊、吳漢、岑彭、朱佑、馬武、杜茂、任光、劉隆),持股39.3%;潁川山頭共計7人(馮異、祭遵、傅俊、王霸、臧宮、銚期、堅鐔),持股25%;河北山頭6人(寇恂、耿純、邳彤、王梁、蓋延、劉植),另有屬于河北山頭而非河北籍者4人(耿弇、李忠、萬修、景丹),共持股35.7%.
  
    至此,一個三大山頭互相牽制的東漢集團董事會格局已躍然紙上。除此三家,云臺便無第四個山頭。尤其妙的是哪個山頭也不控股———也只有這樣,才能騰出讓皇帝和稀泥的權力空間。
  
    劉秀借南陽山頭強壓潁川、河北的遺意,在“二十八將”的排序中也可一見端倪:
  
    鄧禹攻戰征伐不如馮異,創業肇基不及耿純,根據地建設不如寇恂,卻泰然居于“首將”位置。此亦無他,只因從政治上講,身為嫡系的南陽山頭必須居首,無奈本山頭內又實在乏人(吳漢雖戰功卓著,但溝通能力太差,且此公還是從河北山頭“帶藝投師”來的;賈復勇則勇矣,除陷陣力戰外卻全不懂政治。其余諸子自鄶以下,更無足論),遂只好由鄧禹領銜罷了。
  
    所以“二十八將”的排名,實實在在只是個政治排序。這套構建在權術手腕之上的“政治”游戲,雖然看起來非常不體面,但卻實實在在地把新莽以來的混戰局面徹底畫上了句號。
  
    一個胸懷天下大義的書呆子,以完美主義的理想實驗,把帝國變成了修羅場;然后,一個胸懷小算盤的破落戶,卻以詭譎的權術手腕,手援天下出水深火熱之中。歷史的悲喜劇,在同一個舞臺上上演。
       
    通過一番兼并收購和調整制衡,劉秀與豪強之間總算實現了“共天下”。然而皇族與豪強間,并不只有妥協和諧的一面,還有制約和反制約的一面,直至走入反復死掐的循環局,東漢初年的政治平衡被徹底打破。【原標題:劉秀:如何與豺狼共天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