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請君只看洛陽城’系列·覺醒時代之二:鴻都門學引發劇烈沖突

2013/10/15 15:12:14 點擊數: 【字體:

    中國文化本身蘊含著文藝發展的積極因素。先秦諸子思想豐富博大,墨子“非樂”,但承認音樂的美感作用,“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都能令人愉悅,只是由于制造這些東西以及演奏活動,必將“虧奪民衣食之財”,所以“非之”;莊子雖然否定文學藝術,但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文采飛揚,本身就堪稱“大美”。正如鄭軍健在《中國書法理論與先秦兩漢魏晉學術思想》中所說,在魏晉文學覺醒時代,莊子豐富的思辨哲學對萌芽中的文藝理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自然”、“虛無”、“形神”等論題,成為基本的審美取向,這大概是莊子所始料未及的。

‘請君只看洛陽城’系列·覺醒時代之二:鴻都門學引發劇烈沖突   

太學石經殘塊,出土于漢魏洛陽城南太學村。熹平石經代表當時最高書法成就,其中一部分由蔡邕書寫。

‘請君只看洛陽城’系列·覺醒時代之二:鴻都門學引發劇烈沖突   

    邙山上的東漢皇陵。好玩好動、賣官鬻爵、創辦鴻都門學、將馬扎改進為椅子凳子的漢靈帝,在走過復雜糾結的一生后,大概走進了邙山這陵墓里才消停下來。

    “‘請君只看洛陽城’系列·覺醒時代”之二

    □首席記者姚偉文圖學術顧問洛陽師院教授、副院長張寶明

    引子

    趙壹《非草書》,被視為最早的書法批評論文。不過,趙壹不是從審美角度,而是拿著一把叫做“實用”的尺子來量草書。這是典型的儒家立場,不只對書法,對一切文學藝術,儒家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

    漢代之前,中國沒有系統的文藝理論著作,有關文藝的思考,散見于先秦諸子著作中。大約由于時代局限,先秦諸子都沒有給文學藝術以足夠的地位。

    墨家“尚質”、“尚用”。關于文藝,墨子最著名的觀點是“非樂論”,認為音樂這些東西無用、無價值,只會耗費錢財,影響生產,提倡這些東西只會導致“國家亂而社稷危”。

    法家對文藝也不“感冒”。韓非將人工美和自然美對立起來,認為和氏璧、隨侯珠都不要雕琢,西施也不用化妝美容,只有不美的東西才會有文飾的必要。他極其注重功利,認為藝術品都無實際效用,非但無用,還會影響法制,所以要“息文學而明法度”。

    至于我們現在看來浪漫飄逸的莊子,對文藝的否定更加徹底。道家的基本觀念是順應自然,崇尚無為,尊重生命的自然狀態,不以任何人為的方式干涉萬物。莊子認為雕琢玉器是殘害靈性,演奏音樂是影響自然的和諧。總之,一切藝術品的創造都是違反自然的。

    相比之下,儒家最崇尚文藝,詩書禮樂在禮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但他們只是看重文學、音樂等為政治、為禮教服務的作用,將其作為禮治的附庸,狹隘地強調其政治功能和社會作用。而書法等因與教化沒有直接關系,則基本被忽視。

    兩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董仲舒創今文經學,將儒學神學化,并最終成為讖緯神學。在這個時代,文學藝術更成為附庸,辭賦背離楚辭傳統,成為“歌功頌德的御用貢品”。東漢晚期,經學瑣碎而僵化,世家大族門規森嚴,社會道德偽善化傾向顯著,所謂“鄉原遍天下”。

    所謂物極必反,“文的覺醒”在這樣的環境中萌芽,以其生動和真誠,積聚能量,醞釀中國文化的一次重大突破。

    所幸,中國文化本身蘊含著文藝發展的積極因素。先秦諸子思想豐富博大,墨子“非樂”,但承認音樂的美感作用,“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都能令人愉悅,只是由于制造這些東西以及演奏活動,必將“虧奪民衣食之財”,所以“非之”;莊子雖然否定文學藝術,但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文采飛揚,本身就堪稱“大美”。正如鄭軍健在《中國書法理論與先秦兩漢魏晉學術思想》中所說,在魏晉文學覺醒時代,莊子豐富的思辨哲學對萌芽中的文藝理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自然”、“虛無”、“形神”等論題,成為基本的審美取向,這大概是莊子所始料未及的。

    “文的覺醒”最初悄然發展,直到漢靈帝開辦“鴻都門學”,以書法、辭賦選拔人才做官,才觸動世家大族和儒學士大夫,引起激烈論爭。圍繞“鴻都門學”展開的論爭,成為東漢晚期重要的政治事件。

     世界最早的藝術專科學校

    漢魏洛陽城的太學,可以說廣為人知。東漢時太學的學生達到3萬人,這樣的學校規模,直到現代才被超越。

    相比之下,故城另外一所學校——鴻都門學,就罕為人知了。這所學校存在的時間很短,史書記載也較少,真如“鴻爪雪泥”,模糊難覓。

    這所學校因設在“鴻都門”而得名,這座門在哪兒,史書并無明確記載。漢代洛陽城十多座城門,沒有叫這名兒的,有人根據史料記載的“鴻爪雪泥”考證,查出來鴻都門是東漢皇宮的一座宮門,但具體位置有幾種說法,莫衷一是。在現在的漢魏洛陽城,更難以尋覓其蹤跡。

    無論如何,一所學校設在宮門,在當時應該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這所學校的確不同尋常,它不但挑戰太學,挑戰儒家,也挑戰根深蒂固的選官制度。

    鴻都門學開設于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是漢靈帝親自辦的學校,開始招收的是儒生中擅長寫作文賦的,“本頗以經學相招”,但迅速變了風格,下令各州郡“舉召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者”前來參加考試,很快擴招至上千人,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一些書法家,如師宜官、梁鵠等。這種學校前所未有,因此有人稱之為“世界最早的藝術專科學校”。這個藝術專科學校的學生待遇好得出奇,優秀的學生更是平步青云,“或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如梁鵠先出任涼州刺史,后被拔擢為選部尚書。

    東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藝術專科學校”?研究者說法不一。有人認為這純粹是因為漢靈帝“好玩”。

    漢靈帝有昏庸之名,他明碼標價賣官鬻爵,他寵信宦官,名言是:“張常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但此人也有另一面,他是一個興趣廣泛、想象力豐富、樂于嘗試的人。他曾在后宮開辦集市,令宮女們賣菜賣肉,自己也穿著商賈的衣服湊熱鬧;他“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座、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尤其引進胡人的“馬扎”,加靠背改成椅子,加四條腿改成凳子,由此改變了中國人“跽坐”的習慣。靈帝對文藝尤為偏愛,好作賦頌,曾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出于對文藝的愛好,他創辦了鴻都門學。

    也有人認為,鴻都門學創辦的緣由并不如此簡單。當時東漢社會矛盾重重,宦官、外戚、儒家士大夫三種勢力糾結纏斗,宦官為了培植政治勢力,與清流士大夫形成對抗,攛掇靈帝開設鴻都門學。

    無論如何,從鴻都門學學士中選拔官員,很快招致士大夫們的激烈諫議。這樣選官,不僅考察內容由儒術、道德改變為向來視為末技的辭賦書畫,考察形式也完全改變了漢代鄉舉里選的選才程序。

    楊賜、蔡邕、陽球等著名清流士大夫紛紛上書反對,但他們的著眼點并不一樣。楊賜與陽球等根本看不上那些沒有顯赫出身、不習儒學、僅“工書鳥篆者”,他們不惜對鴻都門學的學士進行人身攻擊,認為他們“皆出于微蔑,斗筲小人”,“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更認為他們品德統統不好,“郄儉、梁鵠,俱以便辟之性,佞辯之心,各受豐爵不次之寵。”

    相比之下,蔡邕的態度就緩和得多,他只是認為不應該選拔這些人做官,工書鳥篆是“小能小善,雖有可觀,孔子以為致遠則泥,君子故當志其大者”。

    蔡邕的態度很有意味。他本人就精于書法,相傳他曾于鴻都門見工匠以堊帚成字,由此創“飛白書”,后世評其“得華艷飄蕩之極”。蔡邕寫有《筆論》、《九勢》等,論述自己揮灑筆墨所體會到的意趣,總結書法創作和欣賞的經驗,敏銳地涉及書法藝術的審美本質和創作規律,是早期書法理論的重要著述。他反對漢靈帝提高書畫辭賦地位的做法,卻被鴻都門學的書法深深打動,據說他曾“入鴻都門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如鄭軍健所論,“正統儒家的理智和藝術家的沖動,在蔡邕身上構成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既說明儒家文藝觀的強大,也標志著書法從實用向藝術演進的不可遏止”。

    由于士大夫的激烈反對,鴻都門學很快沒了下文,甚至什么時候廢止也沒有記載。

    曹操癡迷書法

    鴻都門學存在的時間很短,但這個“藝術專科”學校的出現,具有一定標志性意義,在當時和后來都引起諸多爭議。貶之者將其等同于賣官鬻爵,認為開了以文藝才能選拔人才的先河,導致中國社會“世之趨而日下”。

    以現在的眼光看,鴻都門學的出現,并不只是漢靈帝肆意妄為的產物,文學藝術日漸獨立與覺醒,是其產生的深厚文化背景。儒學士大夫中,愛好文學藝術也已漸成風氣,蔡邕就是例子。而鴻都門學無疾而終,反映了儒家正統觀念和世家大族勢力的強大。伴隨著東漢末年的天下大亂,經學統治趨于衰落,社會思想趨于開放和自由,文學藝術獲得了充分的發展空間,進入藝術的自覺時代。動亂的政局與繁榮的文學藝術,形成鮮明的對比。

    鴻都門學學士中,師宜官、梁鵠最為著名,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當的官大,更因為書法成就大。師宜官在進入鴻都門學之前名氣就極大,有人評價他的書法“如鵬翔未息,翩翩而自逝”。梁鵠是師宜官的學生,后來成就很大,曹操十分喜愛他的書法,認為超越了師宜官,常把他的字懸掛在帳中觀賞。曹操是著名的書法迷,觀賞梁鵠的字,他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太祖(曹操)忘寢,觀之喪目”。曹魏營建洛陽時,皇宮內殿堂樓閣的匾額,都由梁鵠題寫。

    曹操對書法的酷愛,使他與當時一流書法家鐘繇、邯鄲淳、韋誕等,都有著深厚的友誼,據《書苑菁華》記載,他還救過鐘繇的命。有一次,曹操與鐘繇、邯鄲淳、韋誕、孫子荊等書法名家聚會探討筆法,鐘繇見韋誕座上蔡邕的《筆論》,順手拿了翻閱,頓時愛不釋手,要借走細讀,但被韋誕拒絕。事后鐘繇千方百計求借,韋誕都沒答應。鐘繇更想看,急火攻心,又懊惱又無奈,三天不思寢食,捶胸長嘆,以致胸口青紫,口吐鮮血,命懸一線。曹操得知,派人送來五靈丹,才救了他的性命。此后,鐘繇一直耿耿于懷,韋誕死后,他派人夜盜韋誕之墓,才得到《筆論》,遂了心愿。

    曹操是個曠達不羈的人,文學藝術造詣極深。在東漢末年的大動亂中,這樣一個人強勢崛起統一北方,其個性和文學藝術方面杰出的才華,無疑對“覺醒時代”的到來產生了深遠影響。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2-03-0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