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孫欽良
在寫洛陽古代園林之前,我到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采訪,辦公室的張玉橋說:我市近年來不但注重生態洛陽建設,還注意收集有關洛陽古代園林的資料,你可以去找青年文化學者王愷,他那里有不少資料。
王愷認為,說到中國園林,最有發言權的城市是洛陽、北京、蘇州。而北京、蘇州園林興盛期都遠遠晚于洛陽。洛陽乃是中國園林的發源地,即使那些花朵早已枯萎,卻依然在余香中傳遞著文化基因。從東漢到魏晉,歷朝歷代都修建園林,劉邦在洛陽建都3個月,仍不忘修建南宮宮苑。劉秀更執著,和他的子孫在洛陽建成了皇家園林、學宮園林、陵園園林,使園林的類型和內涵得到了擴展;魏晉兩朝都洛近百年,也造就了許多園林勝景。
東漢皇家園林
宮苑一體之景色
漢代園林稱“苑”。皇家宮苑是漢代園林的主流,其中“宮”有連接、聚集之含義,多指帝王的行宮園林;“苑”原意為“養禽獸所也”,多指帝王游獵之場所。這種園林的特點,是在園林中建行宮,皇帝駕到,不但可以游憩,還可以就地辦公,處理朝政。漢高祖的“未央宮”,漢文帝的“思賢園”,漢武帝的“上林苑”,皆屬此類園林。
皇家園林的風景之美、影響之大,歷史早有留痕。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對此做過生動描述。上林苑是漢武帝在秦時舊苑基礎上擴建的,離宮別院,廣布苑中,蔚為大觀。其中的太液池,運用山池結合手法,造蓬萊、方丈、瀛洲三島,作為主體的點綴,而島上宮室亭臺、珍奇花草,頗得人文與自然相諧之趣。
東漢園林,是在上林苑造園藝術的影響下蓬勃發展起來的。洛陽人都知道隋代的“西苑”,其實“西苑”之名,早在東漢已經出現了,只不過東漢之西苑,規模沒有隋代西苑廣大,苑址靠東邊,在白馬寺附近。東漢西苑乃是東漢第七任皇帝漢順帝劉保所建,建于公元132年。《后漢書·順帝紀》記載“起西苑,修飾宮殿”。《元河南志》記載“西苑周三千三百步,并在宣平門外”,說明此苑在北宮之西,故而得名。
不少洛陽人想起古代洛陽的時候,一廂情愿地認為古城就在今天的洛陽市區,其實只有隋唐洛陽城才與今天的洛陽城區部分重疊,還有周王城也在今天的市區內。但東漢、曹魏、西晉乃至北魏王朝,其萬千宮闕,都在白馬寺以東,街巷里坊一部分延伸至孟津境內,一部分延至偃師境內。明白了這些,你就會明白東漢的平樂苑、顯明苑等為啥都集中在孟津平樂一帶了。
那時,孟津平樂一帶的皇家園林很多,如顯明苑、鴻德苑、靈昆苑等,其實都是“離宮”性質:皇帝在閉塞莊嚴的宮殿呆久了,難免覺得枯燥無味,想出來透透空氣,看看花草,活動一下筋骨,于是就帶領“公務員”們出來辦公。所以,這些宮苑離皇宮不會太遠,遇有重大國事,需要朝廷全班人馬開會研究時,大家很快便可撤回——出入方便,來去自如,是這類宮苑的一大特點。
由于皇家宮苑建設,從如今澗西區西端到當時的漢魏故城一帶,形成了一條風景帶。這條風景帶的形成,得益于谷水。谷水發源于澠池崤山以東的馬頭山谷,全長90公里,經澠池,過新安,入洛陽;自王城西北汩汩東流,又繞著漢魏故城轉了一圈,活躍了四圍氣氛,成為一條風景河和園林河。
實際上東漢皇家園林規模不大,建設中也比較節儉。在園林藝術方面,只是學會了引水入苑并讓其環繞行宮,就這樣小打小鬧地在洛陽周邊逶迤了幾條風景線,仿若城郊園林。倒是東漢的外戚此起彼伏,不時權傾朝野,每每窮奢極欲,大造私家園林,鬧出了很大的聲響。
東漢私家園林
深林絕澗之景觀
東漢私家園林,以梁冀的私家園林為代表。
東漢順帝至桓帝統治時期,大將軍梁冀開始擁有“深林絕澗,有若自然”的私家園林,這8個字引自《后漢書·梁冀傳》,這是正兒八經的史書,說明當時梁冀的私家園林,已經修建得十分闊大,因為“深林絕澗”這樣的景致,不是“小盆景”可以容納得下的。
梁冀的妹妹,是漢順帝的皇后,所以梁冀被提拔為大將軍,掌握軍權。公元144年,漢順帝駕崩,梁冀專門立小孩子當皇帝。他先立了一個兩歲的沖帝劉炳,劉炳當了半年傀儡皇帝就死了;后又立質帝劉纘,他才8歲,但看梁冀獨斷專行,很氣憤,有一天在朝堂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指著梁冀說:“大將軍是個跋扈將軍!”
梁冀一聽氣壞了,吩咐內侍把毒藥放在餅子里讓質帝吃。質帝吃后肚子疼,說:“吃了餅子肚子疼,口干,喝點兒水還能活嗎?”梁冀冷冷地說:“不能喝!喝了要嘔吐!成何體統?”于是質帝倒地身亡。
梁冀敢弒君,當然也敢建私家園林。
他與妻子孫壽謀劃,開始建設最豪華的私家園林。他搶占民田,大興土木,竟把洛陽周圍的千里山河都劃入他的私家園林。《后漢書》中說他“廣開園圃,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崤山在洛寧縣西北)。深林絕澗,有若自然。奇禽馴獸,飛走其間”。園林建成之后,他又派人搶掠平民數千人,強迫其為奴,對外卻稱這些人是“自賣人”,讓其充填園中,種糧種菜,圈養獸禽,提供后勤服務。他和妻子乘車輦,張羽蓋,帶領歌伎與隨從,在苑中高歌狂歡,如臨無人之境。
這個園林,史書稱之為“梁冀城西苑”,是大型別墅苑,其中房舍連棟,綠樹掩映,實同皇家離宮,但建筑的規模和華麗程度超過了皇家宮苑。比照現在的洛陽市區地圖,梁冀城西苑的位置,應該在白馬寺西北平樂鎮以南的趙村、象莊一帶。
在如今的延秋、宜陽、韓城一帶,梁冀還建造了一座私家園林,名曰“西菟苑”,其規模“經亙數十里”,風景殊麗,十分精致。《后漢書·梁冀傳》記載:梁冀“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農,東界滎陽,南極魯陽,北達河淇,包含山藪,遠帶丘荒,周旋封域,殆將千里”。就是說:梁冀多建園林,形同王室。其園林延伸得很遠,西邊到了如今的靈寶市,東邊到了如今的滎陽市,南邊到了如今的魯山縣,北邊到了如今的林州、淇縣一帶,東西約250公里,南北約300公里,其中的部分土地,農民尚可耕種,但山林川澤,均屬梁冀所有,他甚至連樊籬都不用設置,僅僅插上一面旗幟,上寫“民不得犯”,任何人也不敢靠近了。
漢代是中國園林的發展期,園林類型開始多樣化。像上面講過的皇家園林,一般都在洛陽城郊,屬于離宮苑,其特點是小規模、多果木、有園池,景象自然,藝術風格粗獷,不是太精致。但此時的私家園林,追求規模宏大、建筑華麗,比較精致,如梁冀的私家園林就是如此。
東漢還出現了學宮園林,也就是太學園林。東漢太學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校舍宏大,學生最多時達3萬多人,校園綠化得很好,茂林修竹,桃李成行,開我國校園園林綠化先河。
另外,東漢還注意建設陵園園林,位于孟津的漢光武帝劉秀原陵,俗稱劉秀墳,就是這種園林的典型代表,其中有陵冢,高達20米;周圍栽柏樹,共有千余株。入其中,只覺濃陰籠罩,氣氛肅穆,這是陵園園林的特點。
魏晉娛樂園林
曲水流觴之景致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歷史在刀光劍影中進入魏晉時期。魏是指曹魏,曹操擺下的龍椅,他的兒子曹丕坐的江山;晉是指西晉,司馬懿鋪墊的底子,他的孫子司馬炎建立的王朝。
說來也怪,越是亂世,越講究娛樂。曹魏一朝傳到魏明帝曹睿又手里,朝政已顯亂相,司馬氏已開始窺視國璽,但地位岌岌可危的魏明帝卻熱心園林建設。他建了一個芳林園,引谷水入園,在九龍殿前回環,讓碧水從青石雕鑿的蟾蜍嘴里吐出,匯入一個大池,名曰天淵池。池旁造林,放入禽鳥,挑選上千歌伎歌舞其中,通宵達旦,飲宴作樂。
這是娛樂性質的皇家園林,一般百姓不能進入。其中心區既然能容下千名歌伎,說明其規模宏大。魏明帝下令:凡宮中大臣,都需抽出時間,到園中義務勞動;又發動東漢太學的上萬名學生支援園林建設。為起表率作用,這位皇帝竟脫下龍袍,身著便裝,挽起袖子,和大家一起勞動。造園活動常年不斷,不斷完善園中設施,聲勢之大波及全國,各地能工巧匠云集洛陽,還從長安運來了銅駝、銅人雕塑,立在九龍殿前。
芳林園建成后,有山有水有宮殿,風景優美,宮觀巍峨,僅其中的一個觀景臺(觀闕)就高達23米,登高遠望,只見宮闕聳立,流水環繞,百花爭艷,芳香四溢。直到1000多年后,洛陽人為西工的道路命名,還不忘建一條芳林路,延續其余香。
只是古人忌名諱,輪到齊王曹芳當政,為避開一個“芳”字,芳林園改名“華林園”,名字雖然不同,其實還是指同一座園林,只是洛陽人愛典故,不愿失卻點滴留痕,于是在今天的瀍河以東,還建了一個華林新村,又對歷史作了一次回應。
到了西晉時期,華林園還存在,不過它在晉武帝司馬炎手里時,又增添了許多果樹。如今的洛陽人,約略知道,往昔瀍河兩岸栽滿櫻桃,所謂“瀍壑朱櫻”為洛陽八小景之一,卻不知在此處栽果樹的習俗,著實有人家晉武帝的功勞。《晉紀》記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農歷二月,這位篡奪了曹魏江山的晉朝皇帝,帶領群臣來到華林園中,又是飲宴,又是摘果子吃,又是吟詩作賦,十分愜意,直氣得曹魏遺老咬牙切齒:果樹雖是你晉朝栽,園子卻是我曹魏開,這吃的可全是曹魏的肉啊!
話說晉之統治時期最是黑暗,正直的文人都不與司馬氏合作。他們或隱居山林或云集私家園林,暫做著與世隔絕的夢。當時洛陽城活躍著“金谷二十四友”,像潘岳、陸機這樣的帥哥美男,常常鉆進石崇的金谷園中,吟詩作賦,優哉游哉。
石崇入仕很早,20歲登朝,因東征有功,在晉惠帝執政時當了中郎將和荊州刺史。這人膽子很大,在荊州為官時,竟然大白天堂而皇之地在衙門辦公,天黑了就領著人出來搶掠過往商旅,積累了大量私財。他做官做到50歲,有退隱之意,就開始在洛陽建造金谷園。
提起金谷園,便想起火車站,其實金谷園的真正位置還要靠北,是在今天孟津送莊的邙山金谷澗,我這里不考證其址,單說“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其中林泉丘壑、畫閣朱樓、池沼游船應有盡有。既有水系相繞,必有河岸柳陰;剛見庭前海棠,又睹宅旁石榴,再加上案前文士揮毫作畫、屏后美人鸚喉婉轉,端的是天下少有的勝景,真如世外桃源一般。
在這樣的私密場所,“金谷二十四友”曲水流觴,將那小小酒杯,漂浮于彎彎的水岸,盡遣浪漫情懷:“出則以游目弋釣為事,入則有琴書之娛。”史書記載:石崇帶領著這幫文人,在金谷園中吃吃喝喝,走走停停,搞一次游宴,竟需要三天才能轉遍此園。但畢竟西晉黑暗,倏忽玩兒完,在洛陽建都51年后,敗了。洛陽的天空,開始翱翔北魏之鷹,于是佛寺園林和名勝園林,又來到花花世界,現出另一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