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后主劉禪被毒死后,埋骨于洛陽邙山。時隔500多年,歷史再次重演——五代十國時期后蜀后主孟昶,步了劉禪的后塵,被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毒死后,同樣埋骨邙山,與劉禪做了土中亡友、冥間伙伴。
殺了兩個人,孟昶便坐住了江山,穩住了陣腳
孟昶的爸爸孟知祥,是后蜀的締造者。
這個小小的國家,出現得比較偶然。當時正值五代時期,天下大亂,群雄并起,誰都想當皇帝,建立一個割據政權,就跟鬧著玩似的。當時的孟知祥,本是后唐派到大西南的一個重要官員,擔任西川節度使。他見后唐王室矛盾重重,斗爭激烈,覺得有機可乘,便暗結珠胎,來了一個計劃外生育——讓后蜀王朝呱呱墜地了。
時為公元934年,孟知祥當了皇帝。可他高興得過了頭兒,僅僅當了幾個月的皇帝就死了。他的第三個兒子孟昶繼位,是為后主,年僅16歲。今天看來,16歲的孟昶不過是個高中生,人們不免擔心:他能把一個國家管理好嗎?
說來也怪,這個孟昶,少年老成,很有才干,竟把國家管理得井井有條,把后蜀建設得花團錦簇一般。史料記載,后蜀京城成都,市井繁華不亞于北宋京城汴梁。可是,皇帝龍眠處,總有龍卷風,孟昶的皇帝寶座還沒有暖熱,頑固勢力就出來與他較勁了。
孟知祥在世時非常講義氣,對跟著他南征北戰的大臣厚愛有加。他死后,這些大臣欺孟昶年幼,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干預朝政,魚肉百姓。大將軍李仁罕、御林軍首領張業、藩鎮大將軍李肇都很霸道。
李仁罕霸占民田,廣修屋宇,挖人墳墓,還向孟昶索要掌管六軍的權力。孟昶迫于對方資格老,就先答應了他的要求。李仁罕做了中書令后,得意忘形,以為江山就是他李家的了,于是更加驕橫恣肆,全無顧忌。小皇帝當然不會任其撒野,悄悄派“私家偵探”跟蹤李仁罕,搜集其罪證,以待時機成熟,將其治罪,最后終將此人問罪斬首,顯示了小皇帝的果敢。
李仁罕的外甥張業,是御林軍的首領。李仁罕被斬后,為了穩定局勢,小皇帝非但沒有動他,還封其為宰相。張業得意忘形,全然不顧老舅被殺之教訓,私設公堂,濫用刑罰,最后竟在家中私設監獄,嚴重損害了國家司法形象。是可忍,孰不可忍,小皇帝派人捉拿張業,將其誅殺。
在此之前,藩鎮大將軍李肇倚老賣老,整日里拄個拐杖,見了小皇帝不肯下跪,說是上了年紀,腿腳不靈便。看到孟昶殺了李仁罕和張業之后,他算是領教了小皇帝的霹靂手段,于是他再見到小皇帝時,老遠就扔掉拐杖,跪拜于地,再也不敢說自己腰酸腿疼了。
殺了兩個人,放了三把火,孟昶便坐住了江山,穩住了陣腳。接著,孟昶親訂《官箴》,細化了對官員的管理制度。他還免除苛捐雜稅,與民休息,使農業得到蓬勃發展,把后蜀建設得非常繁榮。
后蜀繁榮到啥程度呢?眾所周知,晉代的王愷、石崇是當時有名的富豪,但后蜀的宰相李昊卻說:“這些人不過是窮儉乞兒,居然以此為富,可笑!可笑!”更有《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貞觀年間,“斗米不過三四錢”,而后蜀廣政年間,“斗米三錢”,比“貞觀之治”時期的米價還便宜,可見后蜀已經富得流油了。
孟昶是“戴著大學校徽”的皇帝,他的最大特點是有文化
孟昶是“戴著大學校徽”的皇帝,他的最大特點是有文化。他在位期間,一邊整理文獻,發展文化事業,一邊梳理愛情,與花蕊夫人卿卿我我,在嚴肅的歷史版面上,時不時點綴些浪漫花絮,倒也顯得輕松活潑。
孟昶很會品賞女人。他認為,征選來的宮中美女中,很難遇到可意的女朋友,所以想去岔路上找風景。他的心腹太監為他介紹了一個美女,這個人便是花蕊夫人。
這個岔路,便是伎館。話說那時的歌伎,與近代的妓女不同,她們往往“上道”很早,六七歲便開始學藝,但輕易不賣身,即使到后來賣身了,也絕不像妓女賣身那樣毫無情致。她們主要是賣藝,吹拉彈唱,詩詞歌賦,樣樣在行。這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全國的明星。話說孟昶找到的這位花蕊夫人,姓費(一說姓徐),青城(四川灌縣)人,歌伎出身——美女加才女,魅力無窮。先不說她有多美,先交代一下另一位花蕊夫人,以防把她倆弄混。
原來,歷史上有兩個花蕊夫人。另一個是誰?另一個就是前蜀國君王建的妃子,姓徐,人稱小徐妃,又稱花蕊夫人,兩人同樣有才色,但她畢竟比不過孟昶的這個花蕊夫人。這個姓費的花蕊夫人,進宮之后,充分展示了她的魅力:懂詩詞、通音律、擅歌舞,而且才貌兼備,善解人意,很快贏得小皇帝的寵愛。孟昶封她為慧妃。
花蕊夫人愛牡丹花,也愛梔子花。孟昶為討美人歡心,便令全國種牡丹,并說:“人都說‘洛陽牡丹甲天下’,我要讓成都牡丹甲洛陽!”他還在宮中開辟牡丹苑,與花蕊夫人徜徉其中,優哉游哉。
傳說梔子花為道士申天師所獻,起初只有兩粒種子,每逢花開,色澤鮮艷,香氣襲人。后來花種傳播,梔子花遍開后蜀,花開時節,花團錦簇,爭奇斗艷,沿城四十里,如同鋪了錦繡一般,城中彌漫著陣陣花香。孟昶賞著梔子花,擁著花蕊夫人,真是花與美人同在懷,其他野花都不睬了。
花蕊夫人愛詩,孟昶是個詩人,他們正好在一塊兒切磋。《全唐詩》收錄了孟昶與花蕊夫人的詩詞百余首,其中有許多傳世之作。廣政三年(公元940年),孟昶命衛尉少卿趙崇祚收集詩詞五百首,分為十卷,名為《花間集》。好了,我這里一提到《花間集》,你的眼睛必然一亮,就知道孟昶確實是很有文化了,因為《花間集》在中國文學史、音樂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次年,孟昶又命人編輯《古今韻會》五百卷,對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廣政十六年(公元953年),孟昶命人在石頭上刻《論語》、《爾雅》、《周易》、《尚書》等十經,盡依太和舊本,歷時8年刻成,后又怕石經流傳不廣,就刻在木板上,以便于流傳。后世人用木板刻書,也是孟昶先發起的。
孟昶還酷愛醫學,常讀醫經。史書記載,有一次他的母親患病,名醫都束手無策,說是沒治了,但他偏偏不信,就去查閱醫書,自擬藥方,熬了湯藥,請母親服下,老人家竟痊愈了。之后宮中大臣若患疑難雜癥,孟昶便為他們醫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他還針對當時醫書過于雜亂的情況,下令重修醫學著作,很快修編了20卷,后世稱為《蜀本草》。此書對后來中醫藥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孟昶還是我國春聯的鼻祖。有一年新年來臨,他命人備桃符,提筆寫道:“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副對聯中,有“新年”、“嘉節”、“長春”三大元素,具備了春聯的基本特征。舊時過年,人們為了驅鬼辟邪,將神荼、郁壘二神畫在桃符上,放在大門兩邊。而孟昶不但要辟邪,還要祈福納祥,桃符上不再有二神畫像,而是寫上祈盼吉祥的話,這就擴展了桃符的內涵,開春聯創作之先河。
有人說,孟昶更像是一個文化部部長,他愛好音樂,且能作曲。在今天的福建,人們論起音樂的祖師爺,都說是孟昶。有的文藝社團還供其塑像,稱其為“南管祖師爺”,或稱“孟府郎君”、“郎君大仙”。
孟昶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畫院,請當時的著名畫師進院創作。
孟昶愛好廣泛,熱心文化傳播,可謂后蜀文化推廣的集大成者。這位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頗有成就的君主,若能這樣善始善終,一定會把后蜀建設得更好。惜乎他沒能抵擋住美色的誘惑,日益墮落腐化,最終失去了父親為他打下的江山。
只恐流年暗中換——孟昶就像是個預言家,悲慘的結局,正一步步向他走來
自古以來,皇帝受到的約束都很小。皇帝有錢有權有嬪妃,可以為所欲為。可是,如果沒有把握好這個“度”,超過了界限,事情就可能發生質的變化。
孟昶怕熱,一到酷暑,他便坐臥不安,喘不上氣來,于是大建水晶宮殿,作為避暑山莊。宮殿墻壁皆用琉璃鑲嵌,內外通透,四周綠樹環繞,別有情趣。孟昶與花蕊夫人日日在此飲酒作賦,夜夜醉生夢死。他還自編歌詞,命人譜曲,讓花蕊夫人與宮女一起吟唱,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孟昶之母李太后,對孟昶這個樣子很不滿,對官員的貪污腐敗、官府的橫征暴斂也很擔憂。她警告孟昶:“得天下易,守天下難,不可荒廢國事、不理朝政。”孟昶卻沉湎于花蕊夫人的溫柔鄉,對母親的勸告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甚至后來聽厭煩了,數天都不去向母親請安。結果上行下效,皇帝墮落了,大臣們也墮落,國家經濟漸漸凋敝,越發不堪一擊了。
一天,孟昶又與花蕊夫人在水邊納涼,不知不覺,兩人都喝醉了。他看花蕊夫人越發美麗動人,就擁著美人,借著酒意,提筆作詩一首:“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云鬢亂。起來瓊戶寂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只恐流年暗中換”,孟昶真是個預言家——父親打下的江山,馬上就要被宋軍“暗中換”了。對于孟昶領導的這個國家來說,悲劇即將來臨。而孟昶卻認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憑借后蜀的地理優勢,宋軍不可能打進來,于是便關起門來當皇帝,對外面發生的事不管不問,繼續與花蕊夫人飲酒作樂。
有一天,正當他與花蕊夫人作詩時,部下稟報:宋兵已經攻進后蜀境內!孟昶竟然呵斥道:“何人竟敢擾我詩興!”唉,孟昶搞起文化來,確實挺認真挺專注的,但那個出生于洛陽的趙匡胤,可是一個赳赳武夫,他當了北宋開國皇帝后,說了一句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他的軍隊馬上就要把后蜀滅掉了。
悲慘的結局,正一步步向孟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