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邙山列塋三后主——李煜(下)志短為臣虜 才高成詞宗

2013/11/25 15:40:34 點擊數: 【字體:

邙山列塋三后主——李煜(下)志短為臣虜 才高成詞宗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玉明 繪

    李煜的性格,是三分聰明加四分懦弱,剩下的全都是無奈,不過他的詞卻算得上一流,稱得上風流婉轉,其搖曳生姿之靈氣,開宋詞婉約派之先河?墒,人們一提到他便不大恭敬,自然是因他身為皇帝,竟然折節投降,被宋太宗毒死,埋骨于洛陽邙山……   

  上篇說到,公元974年冬天,宋軍渡過長江,將金陵包圍了。

  李煜這時不但不組織軍隊抵御宋軍進攻,反而住進了凈居室,聽僧人講解《圓覺經》。那個北宋派來的“間諜和尚”竟欺騙李后主說:當以佛力御敵!于是李煜走出皇宮,令僧人和軍士念誦救苦菩薩經文。一時間,中國京城保衛戰中最荒唐的一幕出現了:金陵城外,宋軍人喊馬嘶,虎視眈眈,準備攻城;金陵城內,眾人正襟危坐,雙手合十,誦經聲聲。

  唉!你說說,這樣的君王,該不該亡國?

  此時,京城之外還有南唐將士在前線拼死抵抗,李煜不與他們聯絡,卻在宮中填詞。他寫了一首《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粘至_帶,回首恨依依。”

  可嘆他這首詞還沒填完,宋軍就攻下了金陵,最后3句詞還是他后來補上的。時為北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后主肉袒,打開城門,率眾投降,做了北宋的俘虜。屈指算來:南唐從公元937年建立,到此時滅亡,共經歷3代帝王,歷時39年。

  一

  南唐亡國早有預兆,李煜是應該承擔責任的。

  他18歲時與南唐老臣周宗的長女周薔(小名娥皇)結婚。這雖是一樁政治婚姻,但婚后兩人感情很好。娥皇比李煜大一歲,柔美俏麗,富有才情。據陸游的《南唐書》載,她“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當上皇后之后,她與李煜合作,改編了盛唐流傳下來的《霓裳羽衣曲》,使之更加清越動聽。

  周后的到來,讓李煜多了一個紅顏知己,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他認為,自己的婚姻是愛情中含著藝術,情歡意洽,甚為得意。他寫道:“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同醉與閑平,詩隨羯鼓成。”新婚的喜悅,使二人決意盡享愛情之春:同飲、同醉、同歸,哪里還過問什么政治!他們一起切磋詩文,精研音律,品評書畫,如同藝術王國里的一對白天鵝,過著溫馨浪漫的日子,這也使李煜的藝術鑒賞力不斷提高,其詩詞書畫均上了一個新臺階。

  李煜繼位后,無心于軍事國防,卻醉心于享樂和填詞。其宮中懸著一顆寶珠,到了晚上熠熠生輝,把室內照得如同白晝。在這盞“長明燈”下,李煜與宮娥歌舞歡宴,通宵達旦。他的《玉樓春》正是這種生活的再現:“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他的這種驕奢淫逸的生活,已破壞了一個帝王的正常思維,每天與他在一起的,不是文臣武將,而是宮娥嬪妃。他被紅粉隊伍徹底包圍了,身上的胭脂,怕是要有幾斤了!心中的艷詞,怕是都染上口紅了!請看他作為一代君王寫的這些詞:“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嘖嘖!這就是那首有名的《一斛珠》,完全是病態的、女性的、性感的,哪像一個國家元首的正常思維?他關注女人,關注女人化妝的細微動作,比關注國家大事細心多了!我們不妨把這首詞略作解釋,看他的心思都用在哪兒了——曉妝初過,該用沉檀了,就是一種化妝品。古代女子喜歡將沉香、檀香、紫丁香、梨子汁放在一起蒸,過濾后得到絳紅色的濃稠液體,用來點口紅。你看這個李煜,總是在關注人家的嘴,寫這個女子用沉檀來點她的小嘴,又寫人家怎樣唱歌,怎樣張開櫻桃小嘴“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然后寫君王怎樣賜酒給她喝,喝得多了,杯子一晃,酒濺出來把衣服染了,然后就醉了,就斜靠在繡床上 “嬌無那”了,于是“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確實無聊,但這種無聊,正好展示了李煜荒淫的生活。

  二

  李煜詞中的這個女人,就是周后。她常彈唱李煜的詞,極得后主贊美,是后主作詞的原動力。請看李煜的《浣溪紗》:“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詞中把他迷戀周后的纏綿情形全寫出來了。

  世上沒有不散的鴛鴦。李煜28歲那年,周后生病了,他朝夕相伴,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累夕。就在這時,周后的胞妹周薇(小名女英)出現了,她比姐姐小14歲,姐姐病了,她常來探視姐姐。

  15歲的小女英,是有名的錢塘美女,正是情竇初開之時,性格活潑可愛。接觸多了,李煜對她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她每次來探望姐姐,都被安排住在瑤光殿畫堂里。一日中午,李煜來看望她,見她薄衣而眠,情態動人,就寫了一首詞:“蓬萊院閉天臺女,畫堂晝寢無人語。拋枕翠云光,繡衣聞異香。潛來珠鎖動,恨覺銀屏夢。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宮女把這首詞拿給女英看,她馬上明白了姐夫的心意。幾天后姐夫約她到御花園相見,時值三更,月色朦朧,她跟著傳話的宮女,出畫堂,悄移步,可腳下的金縷鞋發出了響聲,她脫下金縷鞋,提在手上往前走。宮女把她引到紅羅小亭她姐夫的身邊,便急急轉身退出……

  此夜過后,李煜便愛上了小姨子,一發而不可收。而小女英呢,也不去探視姐姐了,整天和姐夫泡在一起。后主少不得又要借詩抒情,填了一首詞,把自己和小姨子的私情,全部寫在這首《菩薩蠻》中:“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這首詞寫得十分香艷,很是撩人,很快被那些長期壓抑著情欲的嬪妃和宮女傳播開來,流于宮外,后主與小姨子的曖昧關系連民間都知道了。只可憐那周后抱病在床,并不知道此事。而李煜偏不謹慎,有一次竟親執檀板,讓小女英載歌載舞。周后聽見了,心中已明白幾分,她叫過妹妹詢問,小女英倒不相瞞,說已經和姐夫相好多日了。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李煜28歲的時候,周后死了,他封其為昭慧皇后,于次年正月將其葬在懿陵。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32歲的李煜再行婚禮,用皇家儀仗迎娶女英。自此,李煜便把一切愛意投入到小周后身上,不問軍政大事,二人似閑云野鶴一般,每日吟詩作對。

  可是,好景不長,他再也不能終日面對小周后了,他得面對大宋王朝了。金陵城被占領之后,李煜只好帶著嬪妃冒雨北上,往宋朝的首都汴梁而去。一路上,看著故國山河漸漸遠去,為臣虜的日子漸漸近了,他心中好不凄涼,寫了一首《破陣子》,真實地表達了這種心情:“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要說這個李煜,倒也是性情中人,是個真正的詩人,他無論作詩還是填詞,從沒有半點兒虛假,有啥就寫啥,照單全錄,就像記日記一樣:與小姨子偷情記下來了,國破家亡也記下來了,原汁原味,倒像是另一種風格的“詩史”,為后人研究當時的情形提供了生動又真實的史料。所以后人說“詩中李太白,詞中李后主”,他即使在最倒霉的情形之下,在最糟糕的心境中,也能寫出非常優美的詞。

  唉!多虧了因他而亡國,因為他到了汴梁,不知寫出了多少好詞呢。

  三

  李煜一行人,在北宋大將曹彬的押送下,長途跋涉,于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年底抵達汴梁,過起了被幽禁的生活。由于他“表現好”,次年正月被封為“違命侯”,實際上是“亡國奴”。太宗即位,他被封為隴西公,40歲的他,于幽居中不得不反思自己:昔日座上君,今日階下囚。巨大的反差,使他陷入了思考。他寫道:“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此時,他的詞風大變,再也不帶脂粉氣了,變得沉郁起來,化不開的哀愁,在他的作品中彌漫開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就是他那首流傳千古的《虞美人》,把憂愁比作一江春水,真是天下最奇絕的比喻了。

  李煜的憂愁很多。降宋之后,他的屈辱連連:宮娥被宋將瓜分霸占了;他摯愛的小周后,此時不過二十五六歲,年輕漂亮,被太宗看上了。宋人記載:趙光義多次強留小周后于宮中媾合。每次小周后回來,都是又哭又罵,埋怨后主。明人沈德符《野獲編》記載:“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元人馮海粟就在畫上題詩,前兩句為:“江南剩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

  李煜很痛苦,很無望。無望之人,也就不怕死了,不顧忌什么了。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七月七日,他要過自己的42歲生日了。他讓僅有的幾個歌伎作樂,唱自己不久前寫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此夜月白風清,而其歌聲凄切,樂聲聞于府外。宋太宗聽說后,惱他還在想念故國,就派人送來一杯毒酒,酒中放入了牽機藥。

  牽機藥是劇毒藥,人服用后會首足相抵,一伸一蜷,一日數十次發作,如同牽機一般,死后軀體形狀便像跪地稱臣一樣。李煜飲了毒酒后,就以這樣的姿勢死去了,想那宋太宗也太狠毒了。小周后也在當年不明不白地死去。

  就這樣,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天才藝術家,帶著屈辱走了,卻留下了千古好詞章。他開宋詞婉約派之先河,后世稱其為“詞圣”。正所謂:不幸亡故國,有幸成詞圣;志短為臣虜,才高成詞宗。歷史上出了一個李煜,不知讓世間多了多少嘆息聲……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7-12-0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