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中州大俠王天縱(1)王天縱揭竿而起

2013/11/25 16:25:00 點擊數: 【字體:

中州大俠王天縱(1)王天縱揭竿而起

“砰“的一聲,王天縱這邊就開槍了,剛進門的一個清兵應聲倒下。 李玉明 繪
 
    豫西民風剽悍,自古以來就是出刀客的地方,八百里伏牛山伏虎藏龍,走過無數綠林英雄。當歷史走到了清末民初,豫西山區井噴式涌現一批趟將,而第一個登臺亮相的就是王天縱,他的“楊山十兄弟”和后來的鎮嵩軍攪動了整個中原政局,揭開了一幕幕血雨腥風的歷史場景。

  (一)這里的人們提起土匪津津樂道,用詞語氣幾無貶義。原來,土匪文化也是一種旅游資源

  自古以來,提起土匪,人們嘴里不會有啥好詞匯,最后無非歸結為幾個字:“可怕”或“可殺”!可是如果你到嵩縣、伊川走走,問問當地過去鬧土匪的情況,當地群眾就會滔滔不絕地向你講述當年土匪的“驚人事跡”,而且往往津津樂道,用詞和語氣幾乎無貶義。

  他們的嘴一張,就讓時間倒退到1879年。這一年是清光緒五年,這一年之前18個月,洛陽及周圍各縣沒有下一滴雨,伊河水深只有0.2米,水面最寬處7米。這一年的后5個月,洛陽城鄉又遭遇幾次冰雹襲擊,冰雹大如鵝卵,砸死牲畜無數。這一年,清廷批準河南巡撫的奏請:洛陽地域出現土匪,可以就地消滅,不須上行解押。足見豫西匪患之嚴重。這一年,嵩縣鳴皋鎮(當時鳴皋鎮屬嵩縣)一戶農家,降生一個男嬰,取名天從,后更名為天縱,此人便是本文的主人公。

  他們的手一指,就指向了一座山,這座山類似《水滸》里的水泊梁山,只不過比“梁山”更陡峭,更奇絕——這便是楊山,當地人稱之為“楊山寨”,位于嵩縣木植街鄉石滾坪村附近,與欒川交界, 因宋朝楊六郎在此屯兵而得名。這里便是本文主人公落草為寇的大本營,是“楊山十兄弟”大結盟的地方。

  100多年前,當王天縱這群好漢走上這道山嶺時,清朝的光景已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他們就這樣踏著清朝的落日余暉,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那時他們沒有明確的反清意識,卻在懵懂無奈中看到了自救的路徑,這條路就是離家、上山、殺富濟貧,他們稱自己為刀客,老百姓稱他們為土匪。

  100多年后,當我踩著他們當年馬蹄經過的山石,面對這座險要無比的山峰時,心中只有一個感受:這地方太適合土匪扎營了!那高高的楊山寨,在1888米的主峰之上,三面都是懸崖,只有西面勉強可以出入,但山頂之上,竟有百畝平地,可蓋房造屋,附近還有泉水供飲用。

  從嵩縣田湖鎮陸渾水庫大壩處拐向飯坡鄉,經黃莊鄉到木植街鄉,你越走越覺得這里的山勢適合打游擊,覺得那草叢斷崖下埋有伏兵。而前面突然出現的“楊山風景區”的大牌坊,提醒你這里正在成為新的旅游區。有人交代說:遇見當地人,你可別說是來看土匪寨的,會惹得人家不高興,你說是來旅游的,人家就會很高興地給你指路徑。如果你有文化,說是來尋找“趟將”營盤的,好了,人家就把你當專家學者,畢恭畢敬了。 

  原來整個豫西地區,老早就發明一個詞來命名土匪,這就是“趟將”。這個“趟”極富動感,這個“將”也很威風。請教了當地學究,才知道“趟”指趟水過河,也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混一日是一日的意思,是豫西土匪自己對自己的稱謂。    

  這又是一種文化,可謂土匪文化。而當地百姓可沒那么客氣,不管你是不是“趟將”,無論你是“大將”也好,“小將”也罷,統統稱為“桿”,鬧土匪就是“起桿”,土匪老大就是“大架桿”,二頭目就是“二架桿”。架桿有“旗桿”之意,那意思很明確,就是土匪的領導。 

  考慮到讀者對“土匪文化”的生疏,所以在土匪還沒出場前,先介紹一下他們生存的環境。其實王天縱的家鄉鳴皋鎮,是個頗有文化底蘊的地方,此鎮左以外方山為屏,右以熊耳山為嶂,南控欒川,北上洛陽,伊水湍流而過,自古為交通要道和集市樞紐。《詩經》中“鶴鳴九皋,聲聞于天”詩句,指的就是這個地方。附近的九皋山,山勢雄偉,峰高入云,是嵩縣和伊川的文脈所在。北宋年間興建的伊川書院,原址就在鳴皋鎮上,老房子至今猶存根腳,理學家程頤親植的柏樹還活著,“程門立雪”故事還在鎮上流傳。

  這個地方出過許多文人,進士郭銘鼎是個教書先生,極有學問,性格耿直,是戊戌變法的積極響應者。本來這樣一個文縐縐的人,好像不會和耍槍弄棒的王天縱發生糾葛,但事有湊巧,偏偏因為他女兒的事,引發了人命案,牽涉到王天縱,點燃了導火索,一夜之間迫使200多人上山當了刀客。    

  (二)200多人圍住王天縱,要他拿主意找出路,誰知王天縱說出一句話來,把眾人嚇了一跳

  原來清朝末年,豫西地區時有荒旱,民不聊生民怨至深。嵩縣一帶的農民,素有反抗精神,不堪忍受如此困苦,紛紛揭竿而起,但這些造反者多是小打小鬧,成不了啥氣候,他們似乎在等待一個人。

  等來等去,這個人終于出現了,1879年,王天縱出生于鳴皋鎮曾灣村,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不能供他讀書,但他卻不在乎,喜歡舞槍弄棒,這也是當地尚武風氣使然。據說這里的人向來不怕事,不怕打架,身子骨瘦得像竹竿似的,也敢與胖大和尚比劃比劃;早飯喝碗能照見人影的稀湯,照例要拿根扁擔舞得虎虎生風。王天縱也不例外,他和弟弟王天佑,即使在街頭賣烤紅薯的時候,也會抽空掄掄胳膊踢踢腿。

  當時的鳴皋鎮上,還有一文一武兩個人物。文的是前面提到的郭銘鼎,進士;武的名叫孟老七,其父在山東做大官,其家屋宇連棟,家丁眾多,很是富足。這孟老七年輕有為,喜愛武術,尤愛結交舞槍弄棒的社會青年。他在鳴皋鎮上開了一處練武場,閑來無事,就去那里轉悠,以便發現人才。

  一天,王天縱來到練武場 ,認識了幾個社會青年,大家閑談時,都說鎮上孟老七結交甚廣,是個人物。王天縱便問:“他都結交啥人?”回答:“他上至官員,下至窮要飯的,三教九流,無所不交。”王天縱一聽,認為孟老七是可以結交之人,遂前來投拜,結為兄弟。

  這時的王天縱,不過十五六歲年紀,但體格高大,相貌堂堂,帥哥模樣,加上人又聰明,什么東西一學就會,孟老七非常喜歡他。孟家有的是槍彈,就讓他練習槍法,不到一年,王天縱槍法精準,百步穿楊,當即獲得一個綽號“神炮手”。不久,經孟老七介紹,18歲的王天縱,走進鳴皋鎮六合總局保安團,當了一名團丁。    

  話說鎮上的老進士郭銘鼎,膝下沒有男兒,只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年方十八,知書達理,十分惹人喜愛。孟老七看中了她,托人前來說媒,但姑娘已經有了心上人,是老進士的一個學生,舉止儒雅學習用功,是走科舉之路的料,所以父女倆沒有答應孟老七的求婚。

  孟老七惱怒,拿出江湖手段,設計侮辱郭家女兒的名聲,破壞她的形象,于是鎮上風言風語,使郭女無地自容,尋短見自殺了。郭進土見狀,痛哭不已,哀傷過度,竟然活活氣死了。

  這是一個突發事件,一夜之間父女喪命,在嵩縣以及周圍各縣引起軒然大波,老進士的學生遍布嵩縣、洛寧、宜陽等地,眾門生聽到噩耗,紛紛前來吊喪,鄉鄰也來幫忙。卻只見靈堂之內一片白:白色挽幛,白色紙扎,白色蠟燭,白色孝服,一片白色里回蕩著低低哭聲,忽然間白色背景里突然躥起一股紅色火苗,有人驚叫:紙扎著火了!紙扎著火了!眾人急忙救火,可已來不及了,紙扎燃著了靈堂,大家趕緊抬出郭家父女遺體。鎮上人紛紛議論:這是誰干的?人死了也不得安生?

  是孟老七干的!

  “真作孽啊!把人逼死了,連死人也不得安生!”老進士的學生們憤怒了,十幾個縣的門生和秀才串聯后,聯名向河南府狀告孟老七。王天縱聽說此事,從屋里拿起快槍,就往孟老七家趕去。

  王天縱走進孟家三進大院,正是掌燈時分。孟老七見王天縱進來,說:“神炮手來了,坐,坐。”顯得不慌不忙。可突然間家丁來報:“不好啦!洛陽來了官兵,聯合鎮上的保安團,往這邊來了!”孟老七這才站起來說:“天縱,看來我要躲一躲了,家眷來不及走了,只好托付與你了!”王天縱鎮定地說:“七哥先走,家里我來招呼,官兵逼得太緊的話,我就跟他們干,然后當刀客去!”

  孟老七走后,王天縱對家丁們說:“官兵就要來了!平素孟大哥待咱們不薄,如今他遭難,咱不能袖手旁觀,講義氣的跟著我與官兵干!”家丁們說:“中!只要王哥你挑頭,俺們都不是孬種!”這時門外人聲嘈雜,有人喊話:“我奉河南府之命,前來捉拿嫌犯,孟老七快出來!”

  話音剛落,“砰”的一聲,王天縱這邊就開槍了,剛進門的一個清兵應聲倒下。黑暗中,躥上屋頂的王天縱大叫道:“神炮手王天縱在此!不怕死的上來!”雙方展開激戰,王天縱這邊人少,寡不敵眾,他在擊倒幾名清兵后,沖出了包圍,帶著眾人跑到九皋山上。

  這時已是半夜時分,陸陸續續從山下各處跑過來200多人,都是孟老七以前結交的朋友。見了面,大家都說山下情勢甚是危急,官兵到處抓人,凡平時與孟大哥有牽連的都被帶走說事。200多人圍住王天縱,要他拿主意找出路,誰知王天縱說出一句話來,把眾人嚇了一跳。

  (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200多人發出了低沉而又興奮的呼喊聲。說干就干,王天縱正式起桿,當了大架桿

  九皋山頂,有個祖師廟。

  王天縱見眾人要他拿主意,就說:“此處離山下過近,不是議事的地方,大家都往山頂走,到祖師廟前會齊!”

  看到了吧,這個不到20歲的王天縱確實了不得——在這突如其來的“鳴皋鎮事變”中,王天縱的每次抉擇都非常果斷,孟老七走了,官兵來了,似乎要把他逼上絕路了,但王天縱卻把絕路看成出路。他把眾人聚攏到祖師廟前,說:“本來孟大哥逼死郭家父女這事,孟大哥確實理虧了,可大哥待咱們這些人不薄,如果不是這樣,大家也不會半夜三更上山來。叫我看,事情既然鬧起來了,誰回去也得殺頭,梁山好漢還不是逼出來的!要我拿主意,就一句話:上山!當刀客!我看也只有走這一條路了!”

  說到這里,他停下來不說了,夜闌人靜,九皋山也像屏住了呼吸,少頃人群里有人喊:“中!王大哥你起桿吧!俺們愿跟著你干!”王天縱說:“好!我們也只有造反了,我們要殺富濟貧,吃香的喝辣的!只要弟兄們信任我,今后咱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在豫西這一帶咱鬧出些名堂來!”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200多人同時發出低沉而又興奮的呼喊聲。于是王天縱正式起桿,率領眾人造反了,他們從此扔掉了鋤頭,拿起了刀槍,在八百里伏牛山又點燃起了一堆火。但他們沒有選中九皋山作營盤——因為不遠處的楊山,對他們更具吸引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8-02-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