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中州大俠王天縱(4)洛陽起義后的王天縱

2013/11/25 16:30:14 點擊數: 【字體:

中州大俠王天縱(4)洛陽起義后的王天縱

王天縱終于看出路徑來了,覺得還是孫中山值得自己舍命追隨,于是與孫中山取得了聯系,赴上海拜謁了孫中山大元帥。 李玉明 繪
 
   武昌起義爆發,南北各省響應,王天縱率眾參加洛陽起義,在中國同盟會河南支部的指引下走上革命之路。在北京,他親率衛隊,冒著彈雨,扒開圍墻,猛攻張勛公館,給“張勛復辟”以迎頭痛擊。在上海,他拜謁孫中山,被委任為靖國豫軍總司令。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一聲槍響,辛亥革命浪濤洶涌,南北各省積極呼應,洛陽起義也進入緊鑼密鼓的準備中。

  根據當時中原形勢,中國同盟會河南支部把洛陽起義看成全省起義的重中之重,對起義準備做了周密部署,同盟會會員分片包干,分頭下去聯絡發動:甲部由楊源懋、劉純仁、張鈁等4人負責,策動陸軍巡防營舉事;乙部由4名革命黨人負責,發動洛陽教職員工和進步學生;丙部活動于各會、社、黨派之間;丁部活動于綠林之中,動員豫西刀客攻打洛陽城,由石言、蔣峨、劉鎮華等4人具體負責。

  起義指揮部還決定甲、乙、丙、丁四部,每部都刻制將軍大印一枚,起義后各部首領即以“將軍”相稱——而綠林一部的“將軍”銜,看來非王天縱莫屬了。

  (一)士兵們傳開順口溜:“打下洛陽城,殺了狗知府;趕走宣統帝,孫文坐天下。”

  此時的王天縱,已經成為豫西綠林領袖,可以隨時聯動數千人馬,加上他多次與革命黨人接觸,反清立場更加堅定,以“楊山十兄弟”為核心的武裝力量,遂成為中國同盟會河南支部的重點爭取對象。

  1911年10月16日,中國同盟會河南支部領導人楊源懋(字勉齋,偃師人)、劉純仁(字粹軒,新蔡人)、劉鎮華(字雪亞,鞏縣人)從省城開封潛往洛陽,準備聯絡并集結武裝力量實施洛陽起義。他們初步選定了兩支人馬,第一支是王天縱的綠林隊伍,有好幾千人,十分剽悍,成分復雜。第二支是洛陽縣下園村秘密反清結社組織“在園會”,人數也不少,有市民有農民,首領是反清義士南大定。兩支武裝力量的任務是:王天縱從嵩縣一路打過來,主攻洛陽城;南大定領導的“在園會”組織,在城中搞接應,里外夾攻奪取洛陽后,進而攻占鄭州,中斷京漢鐵路運輸,配合武昌革命軍,夾擊南下的清兵。

  時間緊迫,大家兵分幾路前往各處聯絡。往嵩縣這邊趕來的是劉純仁、吳滄洲、冉信甫三人,共乘一輛毛驢車,走了一天,未至楊山,當晚夜宿南莊學堂。當時革命黨人石言,是學堂的負責人,此前他曾陪同王天縱去上海開眼界,一路上給王天縱灌輸了革命思想,他料定天縱一定會參加洛陽起義,于是修書一封,交給劉純仁三人。次日天未亮,三人便帶著石言的書信趕赴楊山,見到了王天縱。

  王天縱的日子正瀟灑,整天守著堅固的山寨,守著從上海娶來的漂亮夫人,方圓百里,綠林好漢眾星捧月一般圍著他,若是一般的山大王,肯定優哉游哉不思進取,但天縱一聽同盟會的人說要打洛陽,馬上同意了,召來眾頭目,要他們分頭回去調兵遣將,充實彈藥,三日后準時行動。

  22日,王天縱留一部分人馬留守楊山大寨,自己親率綠林武裝千余人在山下集結,拉開了洛陽起義的序幕。他們首先攻占了嵩縣田湖鎮,迫使清守軍一個巡防營投誠。24日又攻克鳴皋鎮。這是他的家鄉,除得到一個巡防營外,還接納一些鄉親參軍,繼而北上,分兵攻取白沙、彭婆。

  清軍見王天縱攻勢凌厲,紛紛繳械投降。12月1日,王天縱率軍已經進抵龍門,士氣大振。這些綠林好漢,平日里都是被官軍追來追去,雖驍勇善戰,但畢竟被稱為刀客。如今他們接受中國同盟會河南支部的收編,舉起了反清大旗,隊伍之性質,變成了義軍。眾頭目歡天喜地,紛紛說道:“六哥當了官,我們有吃穿。”士兵們也到處傳開順口溜:“打下洛陽城,殺了狗知府;趕走宣統帝,孫文坐天下,百姓笑哈哈。”

  但兵臨洛陽城下的王天縱卻恨聲道:“只是便宜了清廷走狗謝老道!他圍剿我們十幾年,如今到南陽做他的鎮臺去了。不然老子進了洛陽城,非殺了他不可!”眾人安慰道:“放心吧六哥,謝老道惡有惡報,早晚得死在你手里!”

  (二)王天縱率精銳分隊離潼赴宛,準備在南陽打開缺口,伺機進攻洛陽

  此時的南大定,已在洛陽城內安排好內應,埋下了伏兵,等候著王天縱大兵的到來。眼看著攻打洛陽城已在舉手之間,不料“在園會”成員、出身富戶的韓廬云(七里河人)叛變,向河南知府密報了義軍的部署,清廷立即派北洋軍第六鎮協統周符麟率六千人乘火車趕赴洛陽。

  “在園會”首領南大定等三人被捕,“在園會”組織遭到破壞,會員四散藏匿。南大定等人被殺害,首級懸掛在東關的魁星樓上。王天縱義軍進至關林,聞洛陽城內敵情有變,不得已放棄了攻洛計劃。

  洛陽起義雖然夭折了,但兩支起義軍在進攻洛陽之前,已經掃清嵩縣、龍門、關林、孟津等地守軍,給清廷以極大的震動。清廷惱羞成怒,派清兵血洗了孟津縣城,數百革命黨人遇難。

  出師不利,血雨腥風,王天縱仰天長嘯,眾弟兄嘆息連聲——這支起義軍何去何從,頓時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重新返回山林當刀客呢?還是沖破白色恐怖一路反清往前走?王天縱選擇了后者,他接受了劉純仁、石言、劉鎮華的建議,毅然加入張鈁(新安縣人)領導的秦隴復漢軍序列。

  而張鈁領導的這支軍隊,當時還在陜西境內。王天縱被張鈁任命為東征先鋒官,但他卻不能立即東征,只好向西去和張鈁軍匯合。

  “楊山十兄弟”說走就走,各自把部下集中起來,合在一起共有八千之眾,當下里打破壇壇罐罐,留下山寨和親友,義無反顧向西走去。時為1911年深冬,洛河沿岸一片肅殺,部隊走得倉皇,士氣滿是悲愴,他們默默地沿著洛河往潼關走,期待著與陜西革命軍匯合,然后再殺將回來,挺進中原打下洛陽。

  進軍途中,洛寧縣趟將丁同升、全包山聽說王天縱帶兵西去,主動率部加入義軍行列;宜陽縣趙長榮綠林武裝也及時匯入義軍,就這樣邊走邊擴編,到了靈寶地界,人馬已增至一萬多人。

  部隊到達陜西之后,整編、誓師,開始東征——王天縱率軍來了個回馬槍,東取洛陽來了!他統領的先鋒軍數千人,全是殺人不眨眼的刀客,本來打不下洛陽就窩了一肚子火,現在得以大開殺戒,便如開閘洪水,一路猛打猛沖,連克潼關、靈寶、澠池,各地清軍根本抵擋不住,被打得哭爹喊娘,落荒而逃。

  清廷為之震動,眼看王天縱已經逼近新安,劍鋒直指洛陽,一時慌了手腳,急令三個方面部隊進行抵擋:一是洛陽守軍周符麟部,一是北京騎兵一部,一是北洋軍第二鎮王占元部。這三部人馬合起來,兵力數倍于先鋒軍。東征軍張鈁、王天縱等人見敵眾我寡,被迫調整了戰術,一方面退保潼關,一方面側擊洛寧,威脅清軍后方。

  東征失利,王天縱不氣餒,他征得張鈁同意,去南陽地區發動綠林人馬,于是帶領一支精銳分隊離潼赴宛,擬在南陽打開缺口,伺機進攻洛陽。王天縱到底是中州大俠,手下個個如虎似狼,一路殺過商洛山、荊紫關、內鄉縣、鎮平縣,連戰連捷,打得清兵丟盔卸甲。他走到哪里,都能發動當地綠林武裝與之配合,情報有人供,后勤有保證,到1912年2月18日,終于兵臨南陽城下。

  話說這天正是農歷壬子年的正月初一,王天縱的老仇人謝老道,在南陽城中聽說王天縱來了,并且要和鄂北革命軍一道攻城,深知末日已經來臨,長嘆一聲:“完了!”自覺主動,自殺了事。

  南陽旋被攻克,宣告光復。

  (三)王天縱赴上海拜謁孫中山,被委任為靖國豫軍總司令

  1912年2月14日,孫中山根據當時形勢,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袁世凱繼任此職。這時的王天縱已很出名,河南政界軍界的大員都看好他。南北議和后,袁世凱讓王天縱進京領職。天縱興高采烈,將其部屬交軍師馬文德代管,自帶一個連的衛隊來到北京。

  時為1912年5月,袁世凱見到王天縱之后,覺得這位綠林好漢匪氣已脫,英氣逼人,最可喜是他才33歲,卻已名震中原,取得驕人成績,當下心情高興,就多次召見王天縱,委任其為京師總督察處副處長,并將天縱所帶衛隊也編入督察處稽查隊,任其指揮。

  稽查隊的職責,是維持京師秩序,督察軍風軍紀。為了攏住王天縱的心,使其為己所用,袁世凱很快撥給王天縱一座豪華公館,并發給他豐厚的薪水,還讓他把家眷接來北京同住。這一切,還真讓王天縱感動得不行。

  但這個職務,似乎與王天縱的“專業”不對口, 他慣于闖蕩綠林,催馬揚鞭,疾馳如電,可袁大頭卻讓他干這種類似城管隊員的角色,真是讓他郁悶。他還發現督察處的任務中,竟有一項是搜捕革命黨人。王天縱感覺不對頭,干脆不上班了,呆在公館里。

  1913年,豫南白朗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連克禹縣、新野。消息傳來,袁世凱調兵前去鎮壓。王天縱乘機請纓,對袁世凱說他與白朗相識,彼此友好,愿回河南勸降白朗。袁窺透其意,不讓他走,好言勸慰,說對你另有重用,不必前去豫南。時隔不久,袁世凱任命王天縱為直、蘇、豫、鄂四省剿匪聯軍總司令。

  1916年袁世凱死,黎元洪繼任總統。黎與王天縱素有交情,對其頗為賞識,數次召見,勸其暫勿他去,定有重用。1917年黎元洪和段祺瑞分裂,張勛乘機復辟,于7月1日擁立已經遜位的末代皇帝溥儀再次登基,王天縱看到反清反了許多年,竟然舊帝新立,死灰復燃,大怒道:“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乘段祺瑞討張之際,親率原帶衛隊,冒著槍林彈雨,扒開南河沿以北的圍墻,架起云梯,猛攻張勛公館,迫使張勛逃入荷蘭使館。

  張勛復辟失敗后,段祺瑞以“再造民國”的元勛自居,再次出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公然取消國會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以恢復國會和《臨時約法》為名義,舉起護法旗幟,于1917年8月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成立了軍政府,孫中山任護法大元帥。

  王天縱終于發現了大道正途,于是通過田范九(嵩縣人),與孫中山取得了聯系,赴上海拜謁了孫中山大元帥。孫中山委其為靖國豫軍總司令,并撥給他一部分軍費。王天縱派陶福榮、李魁元赴豫西和南陽一帶召集舊部,自己則到四川夔府(今奉節縣)擴充人馬。

  1919年夏,王天縱經過努力,使河南靖國軍發展到萬余人,王天縱委任陶福榮、李魁元為師長,加緊訓練,隨時待命。不久,他赴重慶參加唐繼堯主持召開的川、滇、黔、豫、鄂五省靖國軍總司令部軍事會議。會后,他擬出秦嶺,北上援陜,卻因糧餉接濟困難,暫未行動。1920年春,王天縱病逝,時年41歲。一代趟將,永載史冊。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8-02-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