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簡介:扣馬村,地處孟津縣會盟鎮最東端,距縣城約30公里,南依邙山,與偃師市邙嶺鄉交界,北臨黃河,與焦作孟州隔河相望,東接鞏義市康店鎮趙溝村,現有村民近3000人,面積約5平方公里。
地名由來:扣馬村名稱的由來,與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重大事件——武王伐紂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武王伐紂過黃河
八百諸侯會孟津
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紂王昏庸暴虐,荒淫無道,各地民不聊生。周本是商王朝的一個屬地,地處陜甘一帶。到公元前11世紀初,在周公、召公、姜尚等輔佐下,周武王姬發勵精圖治,疆域西自甘肅靈臺,東到河洛,并且占有長江、漢水流域的廣大地區。
為了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親率大軍東征,一舉攻克西亳(在今偃師市西約7公里處),陳師于黃河中下游最重要的渡口——孟津渡,準備渡河北上。聞此消息,天下八百諸侯不期而至,都請求伐紂。他們還在渡口附近筑起會盟臺,舉行了軍事聯盟的誓師大會。
《史記·周本紀》載:“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認為伐紂時機已到,于是遍告諸侯:“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隨后,他率兵浩浩蕩蕩又來到了孟津,集合諸侯,發布訓告,痛斥殷紂之罪惡,鼓勵大家,只要齊心協力,伐紂必克。第二天,武王還大巡六師,明誓眾士,同時申明軍紀:“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
誰料,就在大軍斗志昂揚要渡過黃河的時候,突然有兩位老人攔住了武王的馬頭。
伯夷叔齊同讓國
邙山腳下扣馬諫
這兩位老人是孤竹國君(國家位于今天的河北東部)的兩個兒子,名字叫伯夷、叔齊,在兄弟中分別排行老大、老三。中國古代君主傳位,通常傳給嫡長子,可年老的孤竹國君認為叔齊賢能,表示要傳位給叔齊。不料孤竹國君死后,叔齊堅決不肯繼位,理由是按慣例這個君位應歸大哥伯夷,自己若坐,將讓世人恥笑;而伯夷更不肯干,理由是父親生前講明要讓叔齊繼位,自己坐君位,不僅不孝,還有欺弟之嫌。相持不下,兄弟兩人不約而同在一天夜里出走了,從此一個天南,一個地北,游蕩多年,飽嘗人世辛酸。到了老年,兩人竟意外地在洛陽北邙相遇了。
公元前1025年歲末的一天,他們得知周武王率領大軍準備渡河北上,前往朝歌(今河南淇縣一帶)討伐商紂王,非常想不通,于是風風火火趕到孟津渡,攔住武王的馬頭勸阻諫道:“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殺君,可謂忠乎?”意思是你的父親(即周文王)剛死還沒有安葬,你就大動干戈,怎么稱得上“孝”?你作為臣子,竟要去殺君主,怎么稱得上“忠”?武王的衛士一聽此話,正要對他倆動武,恰巧被姜太公發現,姜太公說了聲“此義人也”,迅速扶他們離開。
再說周武王,雖然聽到了伯夷、叔齊的勸諫責難,但并未為其言所惑,毅然率軍橫渡黃河,揮師北上,經過牧野之戰,最終完成了伐紂的全勝,建立起周王朝的統治。
《史記·伯夷列傳》記載,天下歸周后,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最后,他們餓死在首陽山上。
人文圣地受仰慕
古寨碑刻訴滄桑
伯夷、叔齊的言行,被世人視為忠順的楷模,大加贊頌。司馬遷評價他們曰:“末世爭利,維彼奔義;讓國餓死,天下稱之。”數千年來,人們在孟津渡附近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夷齊祠、天意閣、武王廟等建筑,對周武王和伯夷、叔齊一同進行祭祀。由此而形成的扣馬村,不僅成了商賈云集、舟車輻輳的大鎮,還成了歷代達官顯宦、文人騷客瞻仰憑吊的圣地。
日前,記者前往扣馬村,雖然這里早已發生了巨變,但古風、古意仍撲面而來。
村子中間,一座磚石結構的古寨門巍然而立,上面鑲嵌著“長贏門”石額,還有“扣馬”等刻石(上圖)。人們圍聚在寨門附近,擺攤經商,怡然自得。村里老教師焦海波介紹,清朝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為了抵御兵災匪患,扣馬村人自發修起了一座扣馬寨,周長約2公里,寨有四門,北曰“迎恩門”,南叫“長贏門”,東邊是“春旭門”,西邊為“寶城門”。只可惜,整個古寨目前寨墻損毀殆盡,僅剩下了這座作為正門的南門。
進入“長贏門”,左面是一座青磚灰瓦、頂塌墻歪的老房,一通高2米多的大碑鑲嵌在東墻上,字跡模糊,年代久遠。細細觀看,它原來正是明代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河南巡按王洙等所立的《重修夷齊祠碑記》。老房的窗戶上方,還有一方刻石,上書“商夷齊扣馬地”。
焦海波講,這座老房是明清時期的夷齊祠的主要建筑,從其所鑲碑刻的內容來看,更早、更古的夷齊祠在村北邊的黃河灘中。1962年,黃河枯水,在他們村子北面約3公里的河道中曾經露出了一處古村落遺址,有石墻根基、石磨、碾盤等,尤為珍貴的是,還挖出了一塊沒有具名年代的青石匾額,上面刻的就是“商夷齊扣馬地”。
武王會盟伐紂,夷齊扣馬而諫,還給這里留下了會盟臺(左圖)、武濟城等眾多遺跡。現在,村中“長贏門”內東側有座“會盟臺”,它雖是上個世紀90年代人們堆建的,但所用材料基本都是從村中搜尋來的古建筑石材,其中僅歷代碑刻就有數十件。站在上面,背對著莽莽蒼蒼的邙山,遙望著浩浩蕩蕩的黃河,不由得讓人更加體會到扣馬村的厚重和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