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洛陽地名探源 《資治通鑒》傳千古 司馬村里憶先賢

2013/11/26 15:38:12 點擊數: 【字體:

洛陽地名探源 《資治通鑒》傳千古 司馬村里憶先賢

司馬村洪恩寺的一通古碑,記載著獨樂園的位置。

 
    今日地名:司馬村

  地方狀況:司馬村地處洛陽市區東南方向,隸屬偃師市諸葛鎮,北臨伊河,南望萬安山,東與下莊村接壤,向西南行約3公里即到龍門石窟,地勢平坦,水利條件優越,現有18個村民組,人口近6000人。

  村名由來:該村因北宋年間司馬光在此修筑獨樂園,編寫完成史學巨著《資治通鑒》而得名。

  司馬溫公

  嘔心瀝血編通史

  司馬村的由來究竟是咋回事兒?該村退休教師許慶西對此有深入研究。日前,他領著我們在村中遍訪古跡,詳加講解,道出了這其中的淵源。

  北宋時期,洛陽是全國的文化中心。眾多名臣遺老、文人學士云集洛陽,他們在這里廣修園林,寄情山水。據北宋學者、文學家,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所著的《洛陽名園記》記載,當時僅著名的私家園林就達19個,呈現出“天下名園重洛陽”的鼎盛局面。

  在這當中,司馬光修筑獨樂園,編寫《資治通鑒》,最為人稱道。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北宋陜州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因父親司馬池時任光山縣令,遂名其“光”。

  司馬光歷經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御史中丞等職。他酷愛史學,有感于歷代史籍的繁冗龐雜,萌生了撰寫一部編年史的想法。最初,他編寫了從戰國至秦的八卷編年史,進呈給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英宗讓他繼續寫下去,并為他在秘閣設置了書局,協助修書。兩年后神宗即位,以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名其為《資治通鑒》,并特別作了序文。

  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因與主張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合,司馬光出知永興軍(位于今陜西省),次年又改判西京御史臺等閑職,從此他便帶著書局的劉恕、范祖禹等及兒子司馬康居住洛陽,繼續編修《資治通鑒》。

  為了擺脫沒完沒了的應酬,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司馬光買田20畝,在尊賢坊北修建了一個園林,名為“獨樂園”,專心編修。這個過程長達15年,艱辛程度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前后一共用時19年,到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們付出了全部心血,《資治通鑒》終于脫稿完成。此時的司馬光已經65歲,積勞成疾,雙鬢霜白,目視昏近,牙齒幾無,用他的話說,就是“臣之精力,盡于此書”。

  《資治通鑒》編纂了上起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止五代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分為294卷,共計300多萬字。另外,還有《目錄》30卷,《考異》30卷。這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對后世史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清代王鳴盛譽它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駕崩,司馬光以舊黨領袖被召還朝,出任相職。次年,他官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罷黜新黨人物,將新法幾乎全部廢止。數月后,他因病去世,享年68歲,被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

  萬安山下

  苦覓尋到獨樂園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轉眼間已經過去了900多年。多少年來,人們都在探尋著一個地方——獨樂園。

  獨樂園的故址究竟在哪里?雖然司馬光本人所撰的《獨樂園記》點明為“尊賢坊北”,并介紹了園中的“讀書堂”、“弄水軒”等建筑和布局,李格非所著的《洛陽名園記》也將其列為當時洛陽眾園之冠,進行了介紹,但它的具體位置仍長期讓人摸不著頭腦。

  過去,有人認為獨樂園故址位于洛陽城北,有人說他位于今天的關林一帶,但大家四處尋訪,均認為這些推論缺乏依據。直到前些年偃師市諸葛鎮司馬村發現了眾多有關獨樂園的碑刻記載,大家才終于明白,這里應是獨樂園的真實所在。

  司馬村過去廟宇林立,古建眾多。在村西部,解放前曾有兩座規模宏大的古建筑,一為關帝廟,一為溫公祠,1950年前后,這里的房舍幾乎都被拆除,用來建設司馬小學。該校內存有一通清代重修關帝廟時所立的石碑,碑上清晰鐫刻:“今洛陽城東南常安村,乃司馬溫公獨樂園故址也,而壯繆夫子之廟(即關帝廟)實居其右……”

  對于這座溫公祠,村中的老人更是記憶猶新。它原來坐北面南,殿堂內塑有近丈高的司馬光彩色坐像,身著官服,目光炯炯有神。在大殿的上方,還懸掛著清朝光緒皇帝的御賜匾額“宏編資治”。

  2003年,許慶西等村民在司馬小學尋訪古跡,竟意外挖出兩通石碑,其中的一通是康熙年間河南府知府趙于京為溫公祠題寫的碑刻,上面載明:“獨樂園位于萬安山下,伊水經其北,渠流更易,祭臺乃可見乎,隱嵩少王公之序,蘇(東坡)李(格非)之詩與記其皆有合乎。”

  該村還有一座創修于北宋元礻右三年(公元1088年)的洪恩寺,曾為河南府十大名寺之一。幾年前,村民在該寺故址取土,意外挖出一通呈方柱形的罕見碑刻。此碑名為《重修洪恩寺大佛殿六祖殿碑記》,刻制于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碑文也說明了司馬光獨樂園的位置。

  更讓許慶西老人驚喜的是,在該村東南方向的萬安山上,2005年他還在山半腰處的白龍潭崖壁上,發現了司馬光居洛編修《資治通鑒》期間的行蹤石刻遺跡。石刻剝蝕得不太嚴重,“司馬光君實,王尚恭安之,閔交如仲孚,同至此處”等文字清晰可辨,落款時間為“元豐六年八月癸丑”,即司馬光編著完成《資治通鑒》前一年的公元1083年。

  一村百姓

  念念不忘司馬光

  司馬光一生嘔心瀝血修史,為官清正廉潔,主張以仁、義、禮、信治國治民,深受百姓愛戴。在他生活了15年的司馬村,人們對他更是懷念不已。

  據專家研究,司馬村原名古建村,司馬光去世后,噩耗傳出,汴人罷市,各地“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親”。古建村的人們,對這位學識淵博、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的先賢更是倍加思念,就將村名改為司馬莊,并建設溫公祠,年年祭拜。而司馬光的獨樂園,大家雖然關愛備至,但由于建筑得比較簡陋,大約在元代中期就化為廢墟了。

  到了明代,司馬莊改名為溫公里。后來,從山西前來的常姓族人日漸增多,在獨樂園故墟上筑宅建房,形成了常安村,但溫公里這名仍然并存。清代廢除里甲制,溫公里和常安村又合二為一,因為當時村子規模大,中心的街道東西長達三里,所以人稱該村司馬街村。

  司馬街村過去一直隸屬洛陽縣,1955年,區劃調整,隨同周邊的眾多村莊,被劃歸偃師,從此定名為司馬村,一直沿用至今。

  這些年來,司馬村百姓念念不忘司馬光,在村中的學校專門開設課程,講授《資治通鑒》,普及有關司馬光的知識。他們建起展覽館,專門陳列宣傳相關的古跡和史料。大家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恢復獨樂園。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8-07-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