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匾額背后的故事 “衣缽真傳”贊明德 “無匾不李”憶振九

2013/11/26 15:59:18 點擊數: 【字體:

匾額背后的故事 “衣缽真傳”贊明德 “無匾不李”憶振九

    匾額狀況:“衣缽真傳”匾上款為“明德母校留念”,下款為“中華民國十一年六月□□李振九”。匾長2.14米,寬1.06米。

  專家評析:這是一塊教澤匾。衣,指的是衣服。缽,佛教徒盛飯的用具。衣缽真傳常用來形容手藝或知識是嫡傳親授,當然,傳授的一方肯定是大家了。用在此匾,表達的是老師對學生情真意切、耐心教導的美好品德。

  欄目統籌 陳運團

  “衣缽真傳”匾涉及了洛陽民國時期的一人一物,人叫李振九,物是明德中學,兩者在當時都很有名。

  按匾額的上下款順序,我們先來說說明德中學。

  洛陽第一所私立中學

  明德中學是洛陽創建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學。它創立于19世紀20年代,剛開始校址在城內三官廟,后遷至老城東南隅文廟內,也就是現在的文明街小學。明德中學新建時系一所初級中學,規模不大,三個年級三個班,沒有幾個學生,到1932年才又招收兩個班,加上一個春季班,整個學校也就6個班級。

  這里不妨加敘一下解放前洛陽的教育,當時是非常落后的。單說抗戰時期,洛陽城內有洛陽師范、省立洛中、省立農校、縣立師范,私立初級中學以明德中學創辦最早,以后依次是河洛中學、復旦中學,抗戰時期又成立念五中學、潞澤中學、中正中學、回存中學等。小學有和平小學、扶輪小學、洛師附小、四維小學、德來小學、崇德小學、省立十六小學、省立十小等,城郊有達德中學、弘道中學、鄉完小46所,保初小540所。當時,全洛陽縣的中學生加起來只有約3000人,小學生約46000人,總數只占洛陽總人口的9%。

  英才輩出的明德中學

  在學生們的回憶中,明德中學的足球運動全省聞名,體育教師馬子紀、趙巨川都是足球名將,其中趙巨川還是省足球隊的守門員。當時的國腳王子宣,掛靴后住在老城壽春街老宅,有事兒沒事兒,常到學校教學生踢球。

  當然也有名師的故事流傳,選說其中一個——郭鐵林,老城東大街人,清末秀才,曾任洛陽明德中學及河洛中學教師,教圖畫和動物學,他的生日不詳,去世時間是日寇宣布投降的前一日。

  郭鐵林以畫畫聞名豫西,但他又耿介正直,不媚權貴,他有三不寫三不畫:官宦之家不寫不畫,豪紳富商不寫不畫,紅白大事不寫不畫。相傳洛陽十區專員王次甫曾請其作畫,但送來的紙都被他當作了上廁所擦屁股的手紙。

  1944年,洛陽淪陷,日本人聽說郭鐵林的大名,想請其出山做官,被他拒絕,從此后,他閉門謝客,足不出戶。他原來就是一介寒儒,不出門生活更加無著,有人憐其艱難勸他隨波逐流,他的回答是:“吾聞渴不飲盜泉之水,饑不食嗟來之食,吾謂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寧愿餓死,絕不事敵。”

  郭鐵林傳世的軼事很多,有一則說的是到了年關,原本貧困的他更覺凄涼無助,有感而發,手撰一聯,上聯曰“富居深山,三眼銃打不斷扯淡親戚”,下聯是“貧住大街,五爪鷹抓不來知心朋友”,評說世態炎涼,可謂鞭辟入里,一針見血。

  跟其他學校一樣,解放前,地下黨在明德中學也比較活躍。國民黨將學校內的積極分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為了掌握學生的情況,1934年,國民黨派出一個姓任的到學校任訓育主任,兼教學生的黨義課,上課輸毒之余,任主任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經常深更半夜潛到學生寢室內偷聽監視。學生自有對付他的辦法,乘其不注意,端起尿盆就往頭上倒。有一次,他又在深夜潛入學生寢室,藏身于暗處,偷聽學生說話。學生知道又是他,憤恨之余心生一計,有人隨即大喊:“有小偷了,打小偷!”眾學生聞聲而起,圍住就打,打得他連呼帶叫“我是訓育主任”。學生裝作恍然大悟,停下手說:“任老師,你半夜三更躲在我們寢室干啥?又藏在黑暗角落里,我們也認不出你,實在是對不起。”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悻悻離開。

  明德中學于1932年開始招收高中班,同時招收女生,從那時起到以后的幾年里,是明德中學的鼎盛時期,學校有近30個班,學生達千余人,教職工五六十人,圖書館藏書萬余冊,各種工具書基本齊全,已經成為當時洛陽的名校。

  抗戰結束后,由于沒有好領導好教師好設備,教學質量上不去,在校生的人數就越來越少,到1948年洛陽解放,明德中學就解散了。

  雖然存世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但明德中學還是為國家培養了不少人才,其中有名的有李恒德,曾經留學美國,1951年回國后在清華大學擔任系主任。李子放,解放初期任洛陽縣縣長,后任上鋼、重鋼黨委書記。趙騰云,洛寧人,初中畢業后考入洛陽師范學校,曾任《河南日報》第一任總編輯。

  “無匾不李”李振九

  李振九,原名鼎岑,振九是他的字,號茫廬主人,生于1888年,卒于1961年。他15歲入學為庠生,后就讀于省立洛陽中學,畢業后歷任縣立第一小學校長、縣圖書館館長、縣參議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任洛陽市第一屆政協委員。

  跟郭鐵林一樣,李振九也以書法聞名于世,他的字,人稱“歐趙合璧”,甚是了得,在上世紀40年代名噪豫西廣大地區,四方向其求書者絡繹不絕。當時的洛陽城,隨便到哪一家看看,門上掛的幾乎都是李振九題的匾額,人稱“無匾不李”,人們對他的字已經到了一種崇拜的程度,甚至他糊在墻上的習字廢稿,都被揭下來當作珍品收藏。

  李振九曾就自己的習字心得教育別人,“學字必須多臨帖、讀帖”。要“快”,看人學書三年即成,但這種字往往經不起考究,顯得功力不足,只能取悅一時。說“慢”,十年臨帖、讀帖不足長,這類字,功到自然成,令人百看不厭。又說“學而后知不足,為名家之道,林東郊曾讀帖千余種,而我才讀過八百種”。

  除了書法高明,李振九為人也灑脫重義,他交友很廣,凡有求字者一般都給予滿足,所以他的書法墨寶民間收藏較多。上文說的郭鐵林死后,家里一貧如洗,后人無力殯葬,也是他出面主持募捐,郭才得以入土為安。

  李振九晚年不幸患上偏癱,但他寫字不輟,右手不行用左手,留下又一段佳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8-07-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