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狀況:滑城河村位于偃師市市區東南約20公里處,隸屬府店鎮,是府店鎮府北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村子處在古滑城遺址上,現有居民400多人,以從事農業種植為主。
村名由來:春秋時期滑國都城在此,都城東、北方向有河溝名滑城河,因此得名。
小小村莊 曾為國都
從府店鎮出發往東北方向,也就一二里的路程,就到了滑城河村。
村子里比較寂靜,車子經過之處,街道邊人家門口的陰涼地兒,只見兩三個男女閑坐著拉家常。聽見車輪響,他們老遠就扭過頭來,帶著好奇的眼光。
多虧熱心的府北村黨支部組織委員馮現好,帶著我們找到了同樣熱心的滑城河村村民馮雙海—— 一個對古滑城歷史頗有研究的土專家。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向村子的更北處走去。
眨眼就出了村子,一條水泥村路,路邊田里的玉米已經一人多高。下了一個坡后,我們停在了一方空地上,空地的東邊,是一個青磚砌成的城門,城門不大,有六七米高,兩米多寬。城門洞上方,嵌著三塊青磚,磚上刻著三個字“古滑城”,下面的落款是“道光十七年三月立”。
古城門正對一個斜坡,斜坡南北兩邊,是兩堵高高的土崖,馮雙海告訴我們,這就是滑國故城的城墻。我們走到近前,細看其中的一段,厚厚的黃土從腳下壁立而起,到兩米多高處,土層變得混亂起來,夾雜著許多碎瓦片,碎片的棱角枝枝杈杈,向外伸著,從這些伸出的殘片上來看,土層中堆摞的有筒瓦、板瓦、瓦當等。瓦層的上方,是兩米多高的夯土層,夯土層的上方,就是以前的都城現在的莊稼地了,郁郁蔥蔥長著一人多高的玉米。
“瓦片是我們這兒最常見的遺物了。”馮雙海說,現在的滑城河村,就坐落在滑國故城遺址上,平時鄉親們犁地,帶出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瓦片,拾都拾不完,他家里就有一堆這樣的瓦片,是當年建房挖地下室時挖出的,“它們在地下兩三米處,結結實實地堆積在一起,弄得那個層面的土非常不好挖”。
除了瓦片,鄉親們在耕作時,還撿到過生銹的箭頭,發現過埋在地下的根腳(豫西農村對房屋地基的俗稱),“根腳上的石頭大著呢”!
滑國故城 彈丸之地
眼前的景象和馮雙海的敘說,讓我們油然而生的,是對2000多年前古滑國的遐想,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呢?
滑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準確地說,是周王室的一個四級封國,它很小,小到什么程度?面積25平方公里,現在的半個府店鎮不到,是個典型的“彈丸之地”,屬于誰想欺負就欺負的那種。歷史上的滑國不是給人當附庸就是被人收拾,它先依附于衛國,后來被鄭國收拾,再后來被秦國滅掉,最后成為晉國的領土,終其一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可憐之極”。
國家那么小,都城自然也不大,據《偃師縣志》記載,滑國故城“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較窄,北部依地形向西突出一部分,寬約1000米,中部寬700米,南部寬約500米,總面積14萬平方米”。
滑國故城在1962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發現,與它一起被發現的,還有許多春秋和戰國時代的遺物,包括鬲、罐、盆、豆等陶器。
時近中午,我們站在古城門的門外,遙望東北處一段城墻,殘缺的城墻壁上,是后人開出的一孔孔窯洞,這些曾經是當地人生活的地方如今早已無人居住,現在看到的,只有曠野中的荒涼與寂寞。夏日的陽光慢慢悠悠地灑在青翠的玉米葉上,從容舒展,無聲無息,時間的悄然流失中,涌起在我們心中的,是對歷史的敬畏和對興亡的感慨——“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弦高犒軍 滑國遭殃
講滑國故城,不能不講弦高犒軍,這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就發生在滑國。
這事得從秦國伐鄭說起。
秦國的封地,大家都知道,在今陜西一帶。鄭國的封地,在今河南新鄭一帶。秦國到鄭國,從西到東,要經過許多諸侯國。
秦國到了秦穆公統治的時候,有一天,有個叫杞子的人派人給穆公送信,信中說:“鄭國人將北門的鑰匙交給了我,讓我看管北門,你趕緊來吧,來了我把門打開,里應外合,滅掉鄭國。”秦穆公一聽,多好的事兒呀,他有點動心了,就問身邊的大臣蹇叔。蹇叔是個明白人,一聽就連說不可,“經過幾個國家上千里路去襲擊別人,很少有成功的。我軍的行動鄭國一定會知道,不能去”!
秦穆公覺得鄭國唾手可得,堅持要去,就派了孟明等三人帶兵襲鄭。
老一堅持要打,誰也沒辦法,蹇叔只好去為部隊送行,他哭著對孟明說:“明啊,我看著你出軍卻看不到你回來呀!”穆公一聽,咋還沒出兵你就來送晦氣?真是個烏鴉嘴!他很生氣:“你個老不死的,你懂啥呀!你咋不早死呢,你要早死,你墓地的樹都有一抱粗了啊!”
蹇叔的兒子也在出征的軍中,蹇叔又哭著送他:“兒啊,你回來時一定會遇到晉國的伏擊,他們伏擊的地方必定在崤山。崤山有兩座山峰,它的南峰,是夏朝君王皋的墓;它的北峰,是周文王避風雨的地方。你必定死在它們之間,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
秦國的軍隊出發了,這天來到了滑國地界。
再說鄭國有個叫弦高的,是個牛販子,這天他又往王城洛陽販牛,半路上遇見一個老朋友,兩人談論時政,朋友告訴弦高,穆公派兵襲鄭,快要到了。
別看是販牛的,弦高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愛國者,他一聽這話急了。焦急中弦高忽生犒軍之計,他一面派人火速回鄭通報敵情,一面選出肥牛十二頭、好牛皮四張,坐著小車就迎向了秦軍。
弦高在滑國遇著秦軍,他獻上活牛和牛皮,對孟明說:“我們國君聽說貴軍要路過我國,特派我來迎接,犒勞大軍,我們國家貧窮,無以厚贈,屆時您若小住就提供一天的糧餉,路過就負責一夜的宿衛。”
孟明一聽,完了,敢情鄭國已經知道了偷襲的事兒并做好了迎擊的準備,這樣下去還有啥意思,于是對部下說,算了,撤吧。
弦高救了鄭國,卻坑了滑國,你想,秦軍大老遠地從陜西跑來,怎么會甘心空手而返呢?好歹得弄點啥回去。弄啥?把滑國滅了吧,于是就地開打,滅了滑國。
滅了滑國的秦軍并沒有撿到好果子,他們在歸途中遇到了晉國軍隊的伏擊,幾乎全軍覆沒。遭襲的地方,就是蹇叔所說的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