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匾額背后的故事 三龍溝里出武舉 義方教子美名揚

2013/11/26 16:06:23 點擊數: 【字體:

匾額背后的故事 三龍溝里出武舉 義方教子美名揚

    匾額狀況:“義方教子”匾額長160厘米,寬86厘米,上款為“恭述大德望耿老先生大人懿行”,下款為“道光十四年歲次甲午仲春上浣榖旦,合鄉仝立”。該匾書法精妙,至今保存完好,四周邊框分別雕刻團壽、蝙蝠等圖案,蘊含“五福捧壽”的吉祥祝愿。

  專家評析:此匾屬于一塊功德匾,是鄉親們為了追述和稱頌匾主人教子有方而敬獻的。道光十四年即公元1834年,距今有174年的歷史。題款中的“大德望”是舊時對德高望重的長者的一種敬稱,同類的褒語還有“大鄉望”、“大碩德”、“大鄉范”、“大京元”、“大耆英”等。

  教子走正道

  古來為義方

  “義方教子”這塊巨匾現存于偃師市顧縣鎮曲家寨村,該村的耿氏族人數代珍藏,前些年才被耿建升老人拿出來,重新懸掛在老宅的門樓上。

  來到曲家寨三龍溝,看到這塊熠熠生輝的大匾,許多人不由得想知道:匾上的文字究竟是啥意思?所謂“義方”又指的是什么呢?實際上,這牽涉到一個典故,就是《三字經》中的幾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本名竇禹鈞,是五代后晉時的人,因為家居北京附近的燕山一帶,因此被后人稱為竇燕山。傳說,竇燕山出身富戶,年輕的時候品行不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兩。他這樣雖然賺了很多錢,但直到30歲還沒有子嗣。一天夜里,他做了一個夢。在夢里,早就過世的父親說他心術不正,惡名已被天曹記下,不但無子而且無壽,只有盡快改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才有可能挽回。

  醒來后,竇燕山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決心改邪歸正。從此,他周濟貧寒,廣行善事,還在家里興辦義學,請名師教課,對貧寒之家的孩子均免收學費。后來,他和妻子果然生了五個兒子,分別取名儀、儼、侃、稱、僖。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養教育兒子身上,在他的培養教育下,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后登科及第,長子儀官至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次子儼任禮部侍郎,三子侃為起居郎,四子稱做到參知政事,五子僖在北宋任左補闕。他們為官清廉,名揚四方,時人贊為“竇氏五龍”。一位叫馮道的侍郎專門為此賦詩一首:“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由此來看,“義方”就是做人的正道,每個家長愛自己的孩子,就應當教之以“義方”,不要讓其走上邪途。

  山溝出奇人

  名為耿太元

  耿建升家中保存至今的這塊“義方教子”匾額,雕制于清代道光年間。讀上面的文字,雖然可以知道這是當時人們送給一位耿老先生的,但這位耿老先生究竟是誰,他又是如何教育兒子的,文中均未講明。帶著這些疑惑,我們詢問村中多位耿姓老人,但大家也難以講明白。不過,他們反復提到一個“耿太元”的人名,說匾額應當和這位祖先有關系。

  隨后,耿建升等人把我們引到老宅院外,指著大門樓前放在地上的一塊上馬石和一塊帶著凹孔的長方形條石說,輩輩相傳,這兩件東西都是耿太元留下的,其中帶凹孔的條石是耿太元年輕時練習武功的重要器具——石■。

  看著祖先的遺物,老人們反復回憶,慢慢捋出了頭緒。曲家寨的耿姓人氏祖籍山西襄陵,明朝洪武年間遷至登封張店,明末清初,災荒連年,他們的六世祖耿節又攜三個兒子逃荒到了偃師,在景山之北、伊洛匯流處南邊的曲家寨三龍溝定居下來。根據家譜記載,耿太元是他們的第十三世祖先,但其具體生卒年月不詳。

  歷代傳說,耿太元自幼聰慧異常,但由于家庭條件一般,青少年時以打鐵為生。打鐵之余,他十分喜愛習武,寒暑不輟,練就了一身過硬功夫,雙臂有千斤之力。看到兒子漸漸長大,耿太元的父親既高興又擔心,于是便常常告誡他要與人為善、踏實本分。

  有一次,耿太元去趕集,碰見一個賣煤的牽了一頭大騾子,騾背上卻只馱了三布袋煤,就惋惜地說:“用這么好的騾子馱這么少的東西,真不值得趕一次集!”賣煤的聽見后很不樂意,氣呼呼地說:“咋的?這三布袋煤好幾百斤,你能一次把它拿走,我分文不要!”這話戧得耿太元受不了,只見他兩臂稍一用力,一個胳膊夾起一袋煤,如老鷹抓小雞一樣輕松,又一運氣,嘴上咬住一袋煤,大步流星就往家走去。

  賣煤的看到這個小伙子力氣如此之大,先是驚訝不已,可隨后一想煤就這樣白白被拿走了,又不能反悔去討要,一屁股蹲在地上號啕大哭起來。趕集的人圍過來看熱鬧,問明事由,有的人嘆息搖頭,有的人說他活該。這時,人群中出來一中年男子,說他和拿走煤的耿太元同村,耿太元不是蠻橫不講理的人,肯定會給他送煤錢來的。果然,沒過多久,耿太元就拿著三個空布袋來了,并如數付清了煤錢。

  科場中武舉

  澤及眾鄉親

  家里條件轉好后,耿太元被父親送到了一所武學讀書。幾年下來,眼界大開的耿太元也想通過科舉出人頭地,干一番事業。他的父親一聽到這個情況,立刻就加以阻止,原因是他們這一家已經數代單傳,武場上刀槍無眼,生怕傷著了他;退一步講,即使武場上平安得了功名,將來從軍也是兇多吉少。可耿太元去意已決,一定要參加。

  無奈,父親就想出了一個主意,試圖攔住耿太元。他提出一個條件:只要耿太元能一錘將家門口的大厚石碾打爛,并在一天之內將其用鐵箍補好,再碾完四袋谷子,家里就不阻攔他去參加科舉了。

  聽了父親的話,耿太元默不作聲,掄起大錘,一下就將石碾砸得四分五裂,隨即,獨自一人來到鐵爐前,又是拉風箱,又是打制鐵箍,很快就將石碾拼裝箍好。緊跟著,他推動石碾,飛速狂跑,不到天黑就將四袋谷子碾好。

  經過層層選拔,耿太元順利參加了武科鄉試。上得場來,耿太元在步箭、馬箭、舞刀、舉石等項目中無不力拔頭籌,策略考試,他也成績優異,最終,得中武舉人。

  科舉結束,耿太元遵從父親的意愿,沒有從軍做官,而是回到家鄉,在當地的一所武學當起了教師,培育出眾多弟子。清朝晚期,社會動蕩,兵匪擾民,耿太元積極組織大家筑寨防御,維護一方平安,名聞鄉里。

  回頭再說耿家的這塊“義方教子”匾額,它的雕制、贈送年代為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春天,究竟是人們送給耿太元的,還是送給他父親的,人們都說不準。

  我們盡量搜尋線索,詢問耿建升老人家中還有沒有其他的舊物,他爬到老宅臨街房的頂棚上,抱下來三面古色古香的祖先牌位。其中的一面是為“皇清耆老耿錫純”而設,此人字眉壽,生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二月十二日,而敬設這面牌位的人恰恰署名“男太元奉祀”。同行的市民俗博物館專家范西岳一看到這些,立刻驚喜不已,結合“義方教子”匾額的落款時間,他可以肯定,“義方教子”匾額是耿太元父親耿錫純去世三周年的時候,鄉親們為了追述紀念耿錫純老人的功德,敬獻給他的。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8-07-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