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濟為懷”匾長2.16米,寬1.06米。上款為“大國手秦六先生仁術”,下款為“民國二十一年”,送匾人為‘連興恒’等8個商號和尤家村、周村的43個村民。該匾框四角內凹,飾有牡丹圖案。
“指頭仙風”匾長1.87米,寬0.9米。上款為“恭頌大國手秦老六先生仁術”,下款為“民國二十一年谷旦合村仝立”。該匾匾文陰刻,落款陽刻,匾框四角雕夔紋,上框正中雕一“壽”字,下框中間雕一蝙蝠,取“福壽雙全”之意。
專家評析:這兩塊匾都是醫德匾,贊的是同一個人,秦老六。“指頭仙風”贊的是他醫術高超,“博濟為懷”說的是他醫德高尚。
秦氏婦科美名傳
秦老六何許人也?秦老六大名秦登科,孟津縣平樂鎮象莊村人。有讀者看到這里要問了,象莊,莫不是孕育了聞名河洛的秦氏婦科的象莊?不錯,秦老六就是象莊秦家人,按輩分算,他是秦氏婦科的第五代傳人。
說秦老六之前,自然得先說說象莊秦氏婦科。
象莊距平樂村不遠,也就一二里的路程,眨眼就到。平樂出了個郭氏正骨,象莊出了個秦氏婦科, 像祖國醫學天空中兩顆燦爛的明星,在平樂鎮一南一北,交相輝映。
舊時的象莊可是個熱鬧的地方,商行遍布,藥店比肩,酒肆隨處可見,有“洛東25里第一大集”之稱。南來北往的客人,到此做買賣、歇腳住店的絡繹不絕。
象莊繁華按下不提,單說村里有個叫秦世祿的,生性淳樸,樂善好施,見旅人跋涉勞累,多有口渴求飲之舉,便有了舍茶便人之想。他在自家門前大槐樹下設了個免費茶水攤,走遠途的打此經過,停下來歇歇腳,聊聊天,喝喝茶,乏氣便解了不少,再上路的時候,免不了一番感謝。
話說有一天,一個遠方騎馬而來的客人來到大槐樹下,喝了他的水,看了他的人,聽了他的談吐,覺得這人不賴,怪實誠。
客人有個祖傳秘方,要找個人傳下去,他看中了秦世祿。
秘方是治療婦科病的,主治“男婦塊疾,婦女氣血凝滯,月經不調”。客人傳下秘方,免不了一番教導,不外乎施方救人,好自為之之類,千叮嚀萬囑咐之后打馬走人。
秦世祿得方后,如獲至寶,從此他改行行醫,潛心鉆研,終于創制出“足以起千季之沉疴,救一般婦科之生命”的“求病丸”,秦氏婦科聲名遠揚。
自秦世祿以后,經歷代后人發展壯大,秦氏婦科治療體系逐漸完善,醫術更加精湛,享譽中原及西北五省,清時為十大中醫世家之一。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遷都洛陽,小小的洛陽城一時冠蓋云集,慕名到象莊秦氏婦科求醫問藥者絡繹不絕,每天都在上百人。這其中,不僅有普通百姓,更有達官貴人、士紳名流,就連時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蔣鼎文,也攜家眷前往求診。1948年洛陽解放,陳謝大軍發布文告,要求保護秦氏婦科,陳庚還攜夫人到象莊慰問、求醫。
秦門大醫名老六
秦老六是秦氏婦科中的高手,除了婦科外,他還有一手過硬的針灸技術。
在象莊村采訪,秦氏婦科第七代傳人,秦老六的孫子秦新章回憶,爺爺在他7歲時就去世了,享年73歲。在他的記憶中,爺爺瘦瘦高高的,頜下飄著長長的白胡子,很有點道骨仙風的味道。
象莊村的幾位老人回憶,秦老六針灸厲害,尤其善治各種小兒疾病,像黑熱病、食積、拉肚子、發燒等,幾針下去,都能治好。外地的,本村的,“每天到他家看病的人都排著隊”。
秦老六看病,也沒啥專門的診室,自家的大門樓下擺個桌子,桌子邊放個羅圈椅,吃罷飯往羅圈椅上一坐,生意就開張了。在門外排成長隊的患者一個一個來,輪著了就坐到羅圈椅邊的板凳上,等候秦老六望聞問切,是婦科病給“求病丸”,是別的病就扎針,扎針現場施行,大人自己撩起衣服或爬或坐在板凳上,小孩就被家長抱在懷里扎。那時候的針比現在的粗得多,有時稍微出點血,秦老六隨手從墻上扣一捻土,往出血處一按一揉,行了。奇怪的是,按過的傷口從來沒有感染過,估計是積年的老土也有治病的功效。
在村里老人和秦家后輩人的記憶中,秦老六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過于他為鄉親們治療“大家病”了。“大家病”是當地人的俗稱,它的學名叫“霍亂”,這是個讓人膽戰心驚的急性傳染病,若治療不及時,一時三刻,性命難保。
據《孟津縣志》記載,1931年7月和1935年夏秋,孟津都有霍亂流行。送給秦老六的兩塊匾上,落款都是民國二十一年,即1932年,由此推斷,秦老六是在1931年7月的那場霍亂中治病救人,立下了大功德。
可以想象,霍亂流行的時候,象莊和周圍村莊的氣氛是多么緊張,村民們內心是多么驚慌失措,秦老六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對疫情的控制和人心的穩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據傳他曾不顧安危,沖破大戶人家的阻礙,在院墻上架梯出入,為關在院里的患者治病。被關在院子里,這樣的患者的病情絕對是嚴重的,關了他們,為的就是不讓傳染別人,而從另一角度講,關起來就是讓他們等死。此情此勢,秦老六能架梯翻墻,冒著生命危險,身入霍亂之地,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啊!
“指頭仙風”和“博濟為懷”就是霍亂過后鄉親們對秦老六的感激,光看看送匾人的組成,就知道這種感激范圍之廣,感激人數之多,有象莊的,有周村的,還有尤村的。有村民,還有商戶。這里又有一段故事,據說當時大家湊錢是要為秦老六做三塊匾的,但秦老六一生只管治病救人,很少收人錢財,家里并不富裕,甚至很窮。人家給你送匾掛匾,別的不說,總得讓進屋去坐坐,讓人家吸袋煙喝杯茶吃頓簡餐給個紅包什么的。秦老六沒錢,招呼不起,還是送匾額的人給出了主意,三塊匾只做兩塊,剩下的一塊,現錢直接給秦老六,讓他買酒買菜招待客人。
秦老六于上世紀50年代辭世,據說他下葬的時候,象莊村一街兩行,家家擺供,戶戶掛燈。附近幾個村莊的響器班,自發開過來,賣力地吹,分文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