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內道場南風北吹 翻經館高僧咸集

2014/6/17 15:15:38 點擊數: 【字體:

內道場南風北吹 翻經館高僧咸集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稱帝,建立隋朝。滅南陳統一全國后,即在首都大興城(長安東南)建立國家寺院——大興善寺,并在五岳勝地各修建寺院一座,在全國建111座舍利塔。仁壽年間,全國有重要寺院3792所,度僧23萬人,寫經46藏32萬多卷,營建修復石像150多萬尊。

    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遷都洛陽,他繼承文帝崇佛政策,興寺建塔,傳播佛教,尤其設立東都內慧日道場,成為皇家宮廷佛教研究院;在上林苑設立翻經館,“其中僧有學士之名”,全國的譯經中心由大興轉移至洛陽。

    隋煬帝在登基前的身份是晉王,曾任揚州總管。其間,他多次致函,奉天臺宗創始人智頤為師,請他到揚州為自己授菩薩戒。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十一月,智頤在揚州總管寺城設千僧會,舉行授菩薩戒儀式,法事做畢,即在楊廣府邸“躬傳戒香,授律儀法”,為楊廣起法名“總持”,楊廣則尊稱他為“智者”。開皇十九年,楊廣在揚州設立慧日、法云兩個佛教道場,邀請學問僧、律僧在其中研究、弘揚佛教,自己藩府出資供養。

    隋煬帝設立東都內慧日道場,其高僧均為南方人,且大都是原揚州內道場人,《續高僧傳》等書著對此均有記載。如智脫,“江都郡(揚州)人”,7歲出家,游學南北,遍學經論,名氣遠揚。楊廣在揚州“初慧惠日,眾所推焉”。如智脫隨煬帝來東都,亦在內道場,死后葬在洛陽金谷里邙山。如發澄、道莊、立身3人均為“揚州建業(今南京)人”,都曾被楊廣征入揚州內道場,后“因隨駕至洛”入東都內道場。

    智果為“會稽剡(今浙江紹興)人”,他除具備佛學修養,還通曉經史文學,其書法“勢逼右軍(王羲之)”。楊廣在揚州當晉王時,曾令他寫字,不料,被他斷然拒絕。楊廣惱羞成怒,把他囚禁。遷都洛陽后,已成為隋煬帝的楊廣念他為佛門弟子,不趨炎附勢,心靜如水,又詔他至東都內道場,繼續做他的高僧。

    智騫也是位“江表”(古人稱長江以南地區為江表)才子。他佛學、語言文字兼優,被召入東都內道場后,朝廷的文臣在編纂校勘書著時,遇到言義不通的情況,都向他請教,問題往往迎刃而解。他“造《眾經音》及《蒼雅》《字苑》,寵敘周贍,達者高之,家藏一本,以為珍璧”。

    在南北朝分裂時期,南北佛教,風格異趣,南方重理論,北方重實踐,即所謂南義北禪。隋煬帝對南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也有好感,因此,他把南方的高僧帶到東都內道場,意在以南方佛教改造北方佛教,消泯二者的差異,融會為統一風格。

    說到此,中國僧人燒戒疤的習俗大約也是從隋朝起在全國傳播的,在天竺和其他佛教國家,本沒有燒戒疤這一做法。據說,在南朝梁武帝時,由于他對佛教狂熱,曾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當和尚。但又怕他們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黥刑(在臉面刺字)為范本,在他們的頭上燒上結疤以便識別。之后,這一做法逐漸擴大到所有僧人,1380多年過去,直到1983年12月才被中國佛教協會廢止。

    隋煬帝還在東都上林苑設立翻經館,會聚一批中外高僧。中國僧人最著名的是彥琮,他擔任主事。外國僧人最突出的是南天竺僧達摩笈多。達摩笈多在這里工作了14年,直到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去世,共譯經7部32卷,“并文義澄潔,華質顯暢”。他還向彥琮暢談他的經歷,對所游離的國家和地區,如數家珍。彥琮據此撰寫《大隋西國傳》,計10篇,有國政、學教、禮儀、方物等,“斯郎五天(東西南北中五天竺)之良久,亦乃三圣之宏圖”。

    彥琮精通中文和梵文。有天竺王舍城沙門前來拜見隋文帝,回國時,請求索要隋朝《舍利瑞圖經》和《祥瑞錄》,文帝命彥琮譯成梵文,賜諸西域。東都翻經館建立后,彥琮譯經廢寢忘食。隋朝平定林邑(今越南中部)后,獲佛經564夾,合1350余章。隋煬帝下詔交彥琮披覽翻譯,他撰成5卷目錄,分為經、律、贊、論等類,譯成中文合2200多卷;在翻經館,彥琮共譯經23部。他還通過自身的實踐,寫成《辯證論》首次提出中國的系統翻譯理論,“以垂翻譯之式”。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14-6-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