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南陽

廖——源于古代蓼國的姓

2015/8/19 12:15:18 點擊數: 【字體:


    廖liào——源于古代蓼國的姓
廖——源于古代蓼國的姓

    關于廖姓起源,姓氏古籍記載比較簡單。東漢應劭《風俗通義·姓氏篇》說:“古有廖叔安,《左傳》作飂,蓋其后也。”宋代的《廣韻》說:“周文王子伯廖之后。”按此二說,廖姓有以國為氏和以人名為氏兩支。但是,據有關古籍分析,以國為氏之廖并非只出自廖叔安,而是還有另外一支,均與古蓼國有關。

    古代有兩個蓼國,一個在今河南唐河縣南40公里湖陽鎮,即古飂國,相傳是黃帝己姓子孫叔安的封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古國也;叔安,其君名。”《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于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注:“蓼國,今義陽棘陽縣東南湖陽城”;“蓼音了,本或作鄝”。約于春秋時為楚國所滅。另一個蓼國在今河南固始縣東北蓼城岡,西周封置,是皋陶(字庭堅)后裔的封國,公元前622年為楚國所滅。皋陶,一作咎繇,傳說中東夷族的首領,偃姓,相傳曾被舜任為掌管刑法的官,后被禹選為繼承人,因早死,未繼位。《左傳·文公五年》:“冬,楚子燮滅蓼。”注:“蓼國,今安豐蓼縣”;“蓼音了,字或作鄝,音同”;“皋陶后也”。又,《漢書·古今人表》飂叔安作“廖叔安”。于此可見,古代飂、廖、蓼、鄝通用。亡國后的蓼國子孫,以國為氏,就是廖氏。

    以人名為氏之廖,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兒子伯廖;伯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為氏,從姬姓中衍生出一支廖氏。但是,此支廖氏形成于何地,未見文獻記載,尚待進一步考證。

    廖氏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南部的上蔡、平輿、汝南等縣發展繁衍,因這一帶西漢初屬汝南郡,故廖氏族人皆稱“先世居汝南”,并以“汝南”為郡號。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秦昭王時,巴夷廖仲作白竹之弩,射殺白虎。”這說明戰國時四川一帶少數民族中已有廖氏。漢代有廖顗,為巨鹿(治所在今河北平鄉西南)太守,其子孫有的留居當地。新莽末年有綠林起義軍將領廖湛,為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人。三國時,襄陽(治今湖北襄樊)人廖化,任蜀漢右車騎將軍,其子孫有的在四川定居;臨沅(今湖南常德)人廖立,蜀漢后主時為長水校尉,后被廢為民,徙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汶川縣西南)。晉代有隱士廖棠,為將樂(今屬福建)人。南朝梁有以儒術知名的廖沖,為桂陽(今廣東連縣)人。于此可見,廖氏在隋代以前已有族人遷至今河北、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省。又據《廖氏源流序》載,廖化的4世孫廖子璋,西晉武帝咸寧二年(276年)任左衛鎮國大將軍,定居江蘇南京,其長子廖原憲居洛陽,次子廖松寬居浙江永嘉。廖子璋的11世孫廖延齡任武威(今屬甘肅)太守,其后代有人留居當地。延齡之子廖崇德,唐貞觀年間任江西虔化令,在當地定居。唐代,中原廖氏又曾兩次向福建遷徙,一次是唐初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一次是唐末隨王潮、王審知入閩,均在福建定居。至宋代,福建廖氏已發展成為大族,分布于寧化、順昌、建寧、邵武、上杭、永定等許多地方,同時又有許多人徙居廣東,分出大埔、梅州、興寧、蕉嶺、五華等支派。

    廖氏的郡望,除了汝南外,有的姓氏書根據其播遷及形成望族的情況,還列有巨鹿、武威。巨鹿廖氏,系漢代巨鹿太守廖顗的后代;武威廖氏,系唐初武威太守廖延齡的后代。又據《廖氏大族譜》載,“明初,張元子入贅于廖家”,為福建詔安官坡廖張一族之源,于是,這派族人便取張氏郡望“清河”首字及廖氏郡望“武威”首字,組成“清武”,定為堂號。此外,廖氏堂號還有:崇遠、垂裕、承祜。

    清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鄭成功之子鄭經治理臺灣時期,其麾下將官有廖進、廖義、廖冬,是為大陸廖氏移居臺灣最早者。此后,閩、粵廖氏入臺者絡繹不絕,其活動情況見于記載的如:雍正11年,泉州人廖玉,與羅合泉合墾于東螺西堡新莊仔莊;乾隆6年,馬、廖等7姓合建今苗栗縣苑里市場;乾隆初期,臺中盆地以臺中為中心的村落,如潭子、軍功寮、大里和霧峰,已有許多大陸移民,其中,張、廖、何、賴為大姓,大多是從漳州遷來的。發展至今,廖姓是臺灣第21大姓。此外,清朝初期,臺灣曾幾次發生叛亂,新竹竹北新社的土著,屢次協助官兵平亂。因此,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賜予助戰有功的土著7姓,以示表彰。其中,第四即為廖姓。

    為了進一步求發展,近代以來,一些廖姓人走出國門,徙居海外,開拓新的事業,現主要分布于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及英、法、美等歐、美洲國家。

    在中國歷史上,廖姓人才濟濟,除以上述及者外,東漢有學者廖扶,教授常數百人;宋代有工部尚書廖剛;明代有鄖國公廖永安,德慶侯廖永志,四川農民起義首領廖惠;清代有文學家廖燕,戶部侍郎廖騰煃,工部尚書廖鴻荃,禮部尚書、軍機大臣廖壽恒。近現代較著名的廖姓人物有:廖平,近代經學家;廖仲愷,國民黨左派,曾積極協助孫中山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廖承志,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廖榮坤,曾任紅二十八軍軍長等職;廖耀湘,任國民黨政府軍遼西兵團司令,被俘,1961年被特釋,任政協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廖容標,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廖魯言,農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僑居海外的廖姓華人,以及港、澳、臺廖姓同胞,對所在地的繁榮昌盛做出了積極貢獻,涌現出一些杰出人才。其中,泰國的廖漢煊,擁有財富25億美元,在世界華人億萬富豪“超級富豪榜”上排名第32位;英國華僑廖遠東,臺灣同胞廖欽福,各自擁有財富數億美元,均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

    廖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名列第66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4%,分布很廣,以江西、湖南、四川、廣西、廣東較多,這5省區廖姓約占全國漢族廖姓人口的73%。廖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宋代撫水州民有區、廖、潘、吳4姓,撫水州后改為安化州,其地為今廣西環江、貴州荔波一帶;瑤、水、苗、回、壯、毛難、仫佬、蒙古、布依等民族也都有廖姓。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呂——受譽立國形成的姓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