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心語烙畫藝術中心傳來好消息:該中心負責人李躍平女士的作品“富貴滿堂”受邀參加“當代書畫名家援助雅安地震災區大型公益展”。據了解,此次公益展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培訓交流中心發起,將于2013年10月在北京世紀壇舉辦。
<專心創作烙畫中的李躍平老師>
李躍平出生于河南南陽,自幼受祖父熏陶,對藝術有著獨特的見解,師從工筆畫家李衡先生,后拜師白石門下弟子、會意水墨畫的創始人、中國畫院一級畫師王廣然先生門下。李躍平現為河南省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在藝術界被譽為“火筆一絕”,曾多次參加各省市藝術展并多次入選獲獎。
<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左三)與李躍平合影>
李躍平從事絲絹、烙畫藝術創作已達十年之久,自成立“心語烙畫藝術中心”以來,作品遠銷香港、澳門、新加坡、韓國等地,15米長的一幅畫卷在馬來西亞引起震撼,并有多幅作品被國家政要收藏,2011年曾應邀參加中共黨校建黨90周年,百名書畫名家邀請,參展的3幅作品全部被組委會收藏,其中一幅作品參加全國巡展會展。
<世界華人聯合會會會長高敏(右)與李躍平與合影>
據李躍平女士介紹說,南陽烙畫起源于秦漢,鼎盛于明清,發展于現代,素以南陽三寶(烙畫、玉器 出師表)之道而蟄聲海內外,烙畫亦被稱為烙花,燙畫、火筆畫,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過現代控溫技術,不施任何顏料或以烙為主套彩為輔的表現手法,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畫烘燙而把中國繪畫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東方藝術風格。古色古香,精美典雅,頗具收藏和欣賞價值。
《楚風漢韻》在介紹李躍平時說:“她對烙畫情有獨鐘,不僅是因為烙畫作為一門藝術亟待傳承和發揚,更因為烙畫對虛實、取舍、開合、對比、均衡等要求嚴謹,在潛移默化中對個人陶冶情操、提升個人修養產生難以言傳的作用力。盡管烙畫創作之路坎坷,但憑著對藝術如癡如醉的態度,李躍平拜尋名家,刻苦勤練,并善于總結心得。提升工藝劍法,在創作中博采眾長,大膽融入工筆畫、油畫等藝術手法,使得烙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能夠結合畫創作趨勢,與時俱進,形成更加鮮明的風格。爐火純青的技藝,平和謙虛的態度,讓她在藝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今年4月份,王廣然在北京看到李躍平的畫作后,非常欣賞,主動與李躍平聯系,想深入了解其他作品。隨后,李躍平便把“八駿圖”、“花開富貴”等作品寄了過去。世界華人聯合會會長高敏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李躍平的畫作,對這位烙畫作者充滿了好奇,特邀李躍平去北京學術交流。在北京,李躍平成功拜師王廣然門下,做烙畫方面的唯一弟子。并被王廣然老師稱之為“白石門下烙畫第一人。”同時,李躍平也得到了王廣然老師的高度評價:“燙出了中國民族文化,體現出了傳統藝術的較高造詣。隨后,王廣然先生授權心語烙畫藝術中心掛牌成立”中國會意水墨畫研究院,河南研究基地。
訪談中,談及心語烙畫長遠的發展之路,李躍平說:“心語烙畫在保持傳統烙畫風格的基礎上,又融于國畫的藝術,習畫的風格,博采眾長,與時俱進。”該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去年,有人在該中心預交了500元押金,訂做了一幅烙畫,完工后,一直沒有見顧客來取。幾個月后,顧客來到該中心,李躍平一眼認出了顧客,把畫取來,那位顧客反而愣住了。后來,那位顧客稱,自己超出了取畫的時間,本想著李老師早已忘記,沒想到她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
除了潛心研究烙畫,李躍平更多的在思考如何讓烙畫走出南陽,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她說,烙畫不僅僅是南陽三寶,更要成為中國之瑰寶。據獲悉,李躍平計劃明年將在北京舉辦一場烙畫展,后年,在馬來西亞舉辦烙畫展,以此讓更多的人認識南陽烙畫,讓烙畫這一傳統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平靜謙虛,不驕不躁,就像李躍平老師一樣,南陽烙畫正以一種不卑不亢的姿態邁向世界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