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工藝 >> 瀏覽相關信息

李德慧香包制作技藝

2014/7/18 14:14:51 點擊數: 【字體:

 李德慧香包制作技藝
 
李德惠
 
李德慧香包制作技藝
 
李德慧香包作品
 
    中原網訊(通訊員 楊艷琴)關于香包,民間稱謂甚多,如香袋、香荷包,古時又稱香囊、香纓、香縭等。香包的歷史源遠流長,傳說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唐代詩人張祜就曾經寫過《太真香囊子》一詩,詩中記述了楊貴妃佩戴香囊的軼事。三國詩人魏繁欽的《定情詩》中有“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香包經唐宋至今,在民間仍盛行不衰。
 
    有關香包的歷史由來,說法有二:一是“端午節”與屈原有關。此種說法在大江南北比較普遍,也是最為世人所接受的說法,即夏歷(農歷)五月端午。傳說在這一天,愛國詩人屈原懷石自沉于汨羅江,楚人哀極,恐被魚食之,遂以許多米粽為食物投入江中喂魚,久之,則形成“端午節”家家食米粽,人人佩戴粽型香包,戶戶插艾蒿、飲雄黃酒的習俗;二是驅“五毒”說。農歷五月,陽氣回升,“五毒”滋生(蝎子,蜈蚣,蟾蜍,毒蛇,壁虎),由于地域文化的局限,對“五毒”的解釋略有差異。在“端午節”那一天,民間有剪公雞食“五毒”,剪“呼驅五毒”圖,張貼于門窗之上,內涵寓意均為驅邪避災。至今,每到“端午”前夕,中原一帶的鄉村里還仍保留著縫制各種香包、繡球的習俗。
 
    在香包的眾多試樣中,還有一種俗稱“繡球香包”,在“端午節”的香包系列中獨受青睞。這種繡球香包古時曾被用作男女青年定情的信物。“投球擇婿”的故事在中國傳統戲曲中十分多見。京劇《彩樓配》說的就是王寶釧在繡樓上拋繡球,投中意中人薛平貴,兩人喜結“秦晉之好”的故事。
 
    李德惠香包技藝,她的代表性產品有“珠繡彩球”、“君子蘭粽球”、“長命鎖”、“春蠶”、“荷花”、“古錢幣”、“葫蘆”等幾十個品種。其中珠繡彩球,在《女紅工藝》(貴樹紅編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第一版)一書中的“概述”一章,被重點強調:“本書主要介紹的是河南民間藝人李德慧改造創新的繡球——珠繡彩球。它與傳統繡球的區別主要在于:選用織錦風味的彩緞做球面;填充物選用軟材料,使球面圓潤而手感柔軟,不變形(傳統繡球是硬面球);用現代材料如亮片、彩珠拉花作裝飾;在球面綴上各種圖案的米珠,使繡球更具立體感、裝飾味,也更加富麗華貴。由于精致米珠圖案的應用,李德慧的繡球被稱為“珠繡彩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原網(2013-05-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