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慧制作的香荷包。
中新河南網鄭州6月21日電(記者 王逍)又到中國傳統佳節(jié)端午。國人吃粽子之余,佩戴香荷包以求平安。進入工業(yè)化時代以來,中國諸多傳統工藝流失,香荷包也不例外。但是,在河南鄭州,一位年屆七十的老嫗,傾心香荷包,欲以生命的余光,傳承發(fā)揚這一傳統工藝,使之永續(xù)流傳。目前,她已經研發(fā)兩百余種香荷包。
李德慧和香荷包的結緣長達半個世紀。她對香荷包工藝非常熱愛,在工作之余,幾乎將所有的閑暇時光投入其中。幾十年的孜孜以求,李德慧在香荷包工藝上已是出神入化。基于她在這一傳統工藝傳承和光大方面的貢獻,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在她創(chuàng)作的香荷包作品中,有“五毒簸箕”、“小雞圍蛇”、“青娃臥蓮”、“小鼠偷葡萄”、“春蠶”、“荷花”、“古錢幣”、“葫蘆”等幾十個品種。這些作品,色彩絢爛,藝術性強,工藝繁細,深受百姓喜歡。
一九九○年,李德慧創(chuàng)作的十四個品種六十四件為一體的“中國香荷包”捐贈亞運會,受到了世界友人的贊賞。
這位老人省吃儉用,自費出版《端午女紅》一書,將她一生對香荷包的研究成果匯總在書冊里,以使這一傳統藝術得到更好的發(fā)揚。傳承香荷包這一工藝,已經被她認為是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