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善于舉薦人才,曹操身邊著名的謀士多為其舉薦,“彧又進操計謀之士從子攸,及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皆稱其舉” (《后漢書·荀彧傳》)。
這些人除了戲志才早逝,其余皆為曹操身邊出色的謀臣,而鍾繇、陳群、司馬懿等更是成為曹丕當政時的骨干大臣,可見荀彧善于識才。
4、荀彧之死
荀彧雖然事曹,但其個人政治理想仍是維護漢室,匡扶天子。公元212年,大權在握、志得意滿的曹操欲進爵魏公、加封九錫,這是個危險的信號,預示著曹操已經開始為曹氏代漢做準備。出于對自身政治理想的堅持,荀彧上書曹操:“(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三國志·魏書·荀彧傳》),由此惹怒了曹操。同年,荀彧離世。
關于他的死,袁宏《后漢紀》、陳壽《三國志》的記載是“以憂薨”, 裴注引《魏氏春秋》記為“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于是飲藥而卒”,范曄《后漢書·荀彧傳》也持這一說法。
荀彧之死,又為中國史書增添了傳統知識分子認死理、不要命的范例。歷史真的很無趣,一旦還原了真相,真就不如小說好看。但歷史就是歷史,小說就是小說。只有那些慣看秋月春風的漁樵,才能在一壺濁酒中品味出無盡的滄桑與感慨。冷月無聲/文【原標題: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