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詒和在回憶張伯駒與父親章伯鈞的交往時有過這樣的記錄:章伯鈞曾對張伯駒說,許多人在“鳴放”后被劃了右派,但很不理解為什么你捐獻了那么多有價值的文物,居然在政治上沒有起到作用?張伯駒則擺擺手,打斷了章伯鈞的話頭:“章先生,你不必向我講這些話。你是個懂政治的人,都成了右派。那么,我這個不懂政治的人劃成右派,也就不足為怪。再說,右派帽子對你可能是要緊的,因為你以政治為業;這頂帽子對我并不怎么要緊,我是個散淡之人,生活是琴棋書畫。共產黨用我,我是這樣。共產黨不用我,我也是這樣。”
怎樣紀念張伯駒
1982年,張伯駒感冒住進北京醫院,因級別不夠只能住在多人病房,同病房有人先后去世,張伯駒吵鬧回家,后感冒轉入肺炎,病重去世,享年85歲。
今年是張伯駒誕辰115周年,115年在中國并非十分重要的紀念節點,但樓開肇仍然堅持舉辦紀念活動。一來因為此前沒有過對張伯駒正式、深入的紀念活動;二來張伯駒潘素故居紀念館今年掛牌,他認為需要藉此對張伯駒有更廣泛的宣傳。通過多方奔走和溝通,他的努力終于有了結果。
4月19日晚,“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15周年京劇演唱會”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舉行,余派老生名角王佩瑜以及京劇名票啟驤等登臺獻藝。4月23日,由文化部主辦的“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15周年——張伯駒潘素書畫展”在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展出。雖然展廳環境略顯簡陋,但樓開肇說,和在其他的美術館、博物館不同,只有在故宮舉辦展覽才能真正體現出對張伯駒的紀念意義。
作為一代大收藏家,張伯駒將所有書畫珍品捐給了國家,如今憑借什么紀念他?樓開肇給出的答案是“張伯駒”三個字。樓開肇說,雖然紀念館的運營經費都需自己籌措,但是這件事仍然要做下去。通過生活化的陳設,不定期舉辦京劇聯誼會等活動,以及研究者和觀眾預約參觀,乃至三輪車夫走過故居門前時對游客不準確的講解,都可以改變目前社會對張伯駒知曉度偏低的現實。“現在某些號稱國學大師的畫家很善于自我經營,不管人品畫品究竟如何,至少市場認可、市井街頭都知道他的名聲。張伯駒從未有過這種‘經營自己’的概念,但越是如此,我們更不能不做事情。”作為面對當下社會現實的后人,樓開肇的說法也許不無道理,但怎樣紀念張伯駒,又難簡單用“經營”二字回答。
樓開肇告訴記者,今年下半年紀念館還將邀請當代書畫家參展,舉辦紀念張伯駒的展覽活動。張伯駒的紀念集《回憶張伯駒》也將由中華書局出版,他邀請了章詒和為新書撰文。在題為“中國文人的別樣文字”的序言結尾,章詒和寫道:“在他心里,文化至高,傳統至上,超過任何的政治利益和各種的主義,是個徹底的文人。張伯駒散淡一生,始終屬于那個逝去的時代。” (本文寫作參考了樓宇棟、鄭重著《張伯駒》、章詒和著《往事并不如煙》等。)記者 朱永安【原標題:紀念一位散淡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