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貶瓊一月始末(2)
2013/8/20 15:56:29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到米。如果糧倉空了就要餓飯,只能以“樹芋”充饑。
黎族地方的風(fēng)俗,與漢地也不大一樣,那里的“萎藤茶”是苦的,淡水酒是酸的。黎人所穿的衣服,是有花紋的。最可怪異的,是那里的儒生所戴的儒冠,居然是用椰子殼做的!
李綱一上岸,馬上就入鄉(xiāng)隨俗,嚼起了檳榔果,聊供一醉。他一面嚼,一面觀賞著婆娑的檳榔樹葉,看上去真像是“風(fēng)搖翠羽旗”。他心里不無幽默地想:如此飲食隨風(fēng)土,會不會終有一天徹底化為“島夷”了呢?
三天后,蒙赦的喜訊傳來,李綱的心境經(jīng)受了冰火兩重天的考驗。是啊,試想:昨天還有人對他說,去萬安軍無異于“去死垂垂近”,哪想到,居然能欣聞“君王念賈生”?
他想,蘇東坡在這邊陲之地的儋州,寂寞生活了三年之久,自己比坡老畢竟是幸運多了,興奮之余,他寫下了兩首詩以言志,其中一首云:行年舊說是東坡,鯨海于今亦再過/儋耳三年時已久,瓊山十日幸尤多/卻收老眼來觀國,尚冀中原早戢戈/病廢不堪當世用,感恩惟有涕滂沱!
曾登城頭遠望吟詩揮別寶島
李綱在被貶海南時,有一首詩,是寫瓊州城外景色的。詩序里說,那時瓊州城南叫做“瓊臺”。這個地方,至今仍有“瓊臺書院”的遺址,可證李綱所述是實。城北則名為“語海”,李綱與當?shù)赜嘘P(guān)人士商議,親自改了地名叫“云海”。今天,此地名已經(jīng)失傳。
在瓊州城北,李綱眺望大海,有詩云:古來云海浩茫茫,北望凄然欲斷腸/不得中州近消息,六龍何處駐東皇?
這首詩的末句,充滿憂思。古代天子的車駕為六匹馬,古之習(xí)俗,馬八尺稱“龍”。這里的“六龍”,特指天子車駕。“東皇”,是上古神話中最尊貴的一位天神。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宮廷的車駕把皇帝載到哪里去了呢?
建炎三年,是南宋多事之秋。金軍騎兵追得高宗倉皇逃離揚州,渡江跑到杭州。李綱在貶途上顛簸流離,聽到了零星的消息,不能不肝腸寸斷。昔年被他阻于汴京城外的金軍,如今竟能橫行長江北岸,真是豈有此理!
12月26日,李綱父子渡海北歸。這天正遇到冬日無風(fēng)的好天氣,水天一色,猶如藍瑩瑩的琉璃。歸鄉(xiāng)的心情,終究是好,李綱在船上吟詠道:纖云四卷日方中,海色天光上下同/身在琉璃光合里,碧空涵水水涵空。
別了,海南!李綱奔走平生,早已厭倦了在貶途上無謂地耗費生命。但是“暮年”時乘桴浮于海的經(jīng)歷,還是令他大有觸動:于浩茫碧海中,一個人真的很渺小,不過井蛙一只!
八百八十年前,李綱就這樣來了,又走了,飄忽如夢。
志士乘風(fēng)歸去英名永留海南
在海南,有兩個著名的旅游勝地,與李綱有關(guān),其中一個是“五公祠”。五公祠,又名“海南第一樓”,位于海口瓊山區(qū),專以紀念唐宋兩代被貶來海南的五位名臣。除李綱之外,其余的四位是李德裕、李光、趙鼎、胡銓。
“五公”萬里投荒,不易其志,為海南島帶來了一脈中原文化。海南人民至今感激之,“五公祠”就是明證。
五公祠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雷瓊道臺朱采,主持重修,以供人民香火祭拜。
五公祠現(xiàn)為海口市著名的游覽區(qū),游人終年絡(luò)繹不絕。
在海南,與李綱有關(guān)的另一處名勝,是東山嶺。
東山嶺位于海南島東海岸,距萬寧縣城不遠,就在李綱當年要去的萬安軍轄區(qū)內(nèi)。此山海拔184米,方圓10平方公里,素有“海外桃源”、“海南第一山”之稱。山上,有一個潮音寺,就是南宋后期為紀念李綱而建的靈照堂,后由明朝百戶王鳳翔擴建成此寺。
潮音寺是一組連體廟宇,其造型氣勢宏大,古樸別致。這里至今游客四季不斷,香火鼎盛。
東山嶺的半山腰上,現(xiàn)在有一座李綱塑像巍然聳立,宛然若生。
當?shù)厝嗣駥罹V尊崇之至。他們傳說,“東山再起”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李綱被貶海南的一段奇遇。傳說李綱上島后,不辭勞苦登上東山嶺,準備皈依佛門,就在剛要削發(fā)之際,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塵緣未了”,不肯為之剃度。李綱無奈,只好在寺中帶發(fā)修行。果然,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發(fā)來公文,命李綱回朝復(fù)職。這就是“東山再起”的由來。
雖是附會,但當?shù)匕傩盏恼\心可鑒!李綱一生,貶地很多,惟有萬安軍所在的海南,給了李綱無比尊崇的地位,并把他視為本土的歷史名人!
五公祠位于繁華的海府路旁。庭院里,“五公”雕像分散矗立在樹蔭下。其中四位皆文官打扮,氣度超然。惟有李綱像,頭戴戰(zhàn)盔,腰懸長劍,怒目遠視,一副凜然不可犯之概!【原標題:李綱貶瓊一月始末】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海南日報 2009年0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