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看護地道戰遺址 82歲老兵堅守22年

2013/8/21 15:01:23 點擊數: 【字體:

看護地道戰遺址 82歲老兵堅守22年
22年的堅守,讓趙松武成為一種習慣。

     一個80多歲的老人,從小投身革命隊伍,出生入死,身經百戰,本應頤養天年,可是他卻選擇了看護抗日戰爭時期地道戰遺址和戰友陵墓,他和這段歷史、和自己長眠于此的戰友相伴了22年。這位老人就是民權縣北關鎮李館村村民趙松武。

    1、地道戰遺址是抗戰時期

      血染的歷史記憶

    清明節后,記者來到民權縣李館地道戰遺址。

    大院里只有幾間平房,在最東側的房間里有一口鍋臺,這口鍋臺就是李館地道的入口。

    守護地道的趙松武說:“這段地道位于距離地面2米多深的地方,高約1.5米,寬近1米,別看地道只有130多米長,但氣眼、密室、轉盤、槍眼、卡口、陷阱一應俱全。”

    在趙松武老人引導下,記者從一個“鍋臺口”進入地道內,慢慢在這個“迷魂陣”里觸摸這段歷史。

    趙松武說:“現在的磚砌洞壁是解放后政府修繕的,過去都是土的。” 

    提起過去的地道戰,趙松武一下來了精神,他有講不完的故事。

    1944年春,李館村開始挖地道,黨支部在這個地道里開會,隱蔽上級派來的同志,存放文件、宣傳品等,十分安全。村民挖的其他藏身洞,也起到了防止敵人突然襲擊的良好效果。之后,他們將此法逐步推廣。

    1947年春,終于完成了共計長達4公里多的3條地道工程。

    自1947年春至1948年夏,李館村的武裝民兵,利用地道機動靈活地與敵人進行大小戰斗20余次,共打死打傷敵人201名。李館地道戰取得對敵斗爭的勝利,保護了李館村一帶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民權革命斗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2、老首長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這片土地

    說起李館村地道,就不能不提到長眠在此的烈士楊朝起。抗日戰爭中,楊朝起是當地黨組織的負責人,也是趙松武入伍的介紹人。

    趙松武老人回憶說,他9歲跟著家人挖地道,1944年1月,剛剛14歲就正式入伍。1948年,趙松武所在的地方部隊被編入野戰軍,楊朝起則留在當地開展工作,帶領當地人民開展地道戰。1948年7月26日夜,李館民兵隊遭頑匪張盛太部400多人突襲,楊朝起在激戰中腹中7彈,依然指揮戰斗,由于失血過多,不幸壯烈犧牲,年僅34歲。

    3、他用執著看護一段歷史和長眠的戰友

    抗日戰爭勝利后,當地政府在地道遺址上為犧牲在這里的楊朝起烈士修了墓立了碑。幾十年過去了,由于年久失修,地道及烈士墓毀壞嚴重。地道只剩下眼下的100多米。老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1990年,他找到村黨支部,作出了一個大膽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決定:“那地方沒人看管怎么成?我跟烈士做伴去,守在他身邊,我心里踏實。將來我死了,也要和他葬在一起。”

    為了這句承諾,趙松武在烈士墓旁建了一間簡易的小房子,背起鋪蓋搬了進去。如今,趙松武已與地下的戰友朝夕相處了整整22個年頭。

    多年來,陪伴趙松武的只有兩件“家用電器”——手電筒和收音機,但他卻從沒有感到孤獨。如今,李館地道戰遺址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到清明節,趙松武都會向前來祭掃的青少年講述當年的戰爭故事,緬懷英雄們的事跡。□記者 陳海峰 通訊員 冰火 文圖【原標題:看護地道戰遺址 82歲老兵堅守22年】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2年04月09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