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運動生涯光彩奪目——世界跆拳道和中國跆拳道史上第一位奧運冠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跆拳道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年僅18歲的陳中一舉獲得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級的冠軍,因此載入世界跆拳道和中國跆拳道史冊!2004年雅典奧運會,她蟬聯了該項目的冠軍。另外,她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集奧運會、世界杯和世錦賽三大賽事冠軍于一身的跆拳道“大滿貫”得主。
她,精彩人生中也有遺憾——北京奧運會上,由于裁判改判,陳中止步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級八強,無緣實現該項目的奧運三連冠,遺憾地與另一段傳奇失之交臂。
她,退役后為人妻,為人母,走進校園,赴美學習,開啟愛之源的同時,也敲開了汲取知識的大門——2008年10月,陳中與相戀了6年的男友車新港一起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翌年,她生下了一個胖娃娃。性格要強、初為人母的她,并未沉浸于只有相夫教子的“簡單愛”,她要敲開汲取知識的大門。于是,2010年8月底陳中飛赴美國,開始了在印第安納大學為期一年的留學生活。
她,留美學成之后,重返母校北體大。選擇了幫助、見證大學生運動員和莘莘學子成長的團委工作,這是“留洋”經歷帶給這位昔日奧運冠軍的收獲之一。
她,曾經的中國跆拳道“一姐”、兩屆奧運會跆拳道冠軍、世界跆拳道“大滿貫”第一人,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獲得者,“河南體育世紀十佳”運動員……無數榮譽記錄下的是曾經的輝煌。
如今已是北京體育大學團委副書記的陳中,又將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開啟另一段新的精彩人生……
初夏京城,藍天白云;庭院書香,心境滌蕩。置身于全國體育院校的最高學府——北京體育大學,呼吸著大學校園里陣陣書香,感受著身邊處處“飄過”的青春氣息,讓人心生澎湃。
“不好意思啊,讓老家來的朋友們久等了!學校剛開完會!”一輛轎車戛然停在我們旁邊,陳中搖下車窗,一邊微笑著揮手打招呼,一邊抱著歉意,“怕你們等急了,所以趕快開車過來了。走!一起吃飯去!”樸實的話語如同一絲清泉注入心田。
北體大旁邊的一家酒店,河南老鄉們圍坐在一起,清茶代酒,推杯換盞。雖然已定居北京,但那份濃濃的鄉情依舊沉香。坐在餐桌對面的她,衣著得體,簡約時尚,曾經運動場上的颯爽英姿換成了全新的詮釋。沒有過多客套,有的只是坦誠地開門見山。眉宇跳動間流露著親切與恬靜,一改她在運動場上的英武與霸氣。“過自己的精彩人生。”是陳中微博中的一句話。她說:“我定義的精彩人生,并不是大家平常所見到的冠軍、鮮花和掌聲。而是一種豐富的經歷,一種一旦選擇后就無怨無悔的堅持與付出。”閱讀陳中,就從品味她的“五味”精彩人生開始吧……
苦!淚浸北體,咸菜充饑
世界著名教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陳中說:“跆拳道讓我養成了吃苦的習慣,也正是因為能吃苦,我變得性格倔強,從而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學會吃苦,是我人生中收獲的最大一筆財富!”
1982年11月22日,陳中出生在河南省焦作市一個普通的家庭。她的母親張美瑛原是焦作市籃球隊隊員。良好的遺傳基因,造就了陳中出眾的運動天賦。1990年初,剛滿8歲的陳中被父母送進了市業余籃球學校。如果就此以往,她或許一輩子都不會與跆拳道結緣,更別說日后成為讓人矚目的奧運冠軍。
然而漫長的人生,冥冥之中總會有一些美麗的邂逅。
1995年,來自京城的跆拳道教練陳立人到河南挑選隊員,一眼就相中了身體條件出眾、彈跳和爆發力都很強的陳中。這次“伯樂”與“千里馬”的相遇,也徹底改變了陳中的人生軌跡……
“當時我也不知道跆拳道是什么,反正只知道不是柔道。但想著能去國家隊,更重要的是能掙脫家長的束縛,我就想去了。后來,全家人經過商量一致通過。”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初練跆拳道,陳中才發現現實與想象的大相徑庭。
“我們剛到北京,第一件事你知道是什么嗎?就是放下行李,開始圍著學校跑圈,說是練體能。當時我們一下子就蒙了!”回想起當年的情景,陳中依舊不可思議地不住搖頭,“我們這批隊員當時只是10歲出頭,那么大的運動量哪受得了啊,經常是哭著跑完全程。”
與初來乍到的陳中一樣,跆拳道也是北體大的一個“新生”。當時該校根本沒有專門的跆拳道訓練場地,隊員們平時只能在拳擊館破舊的地毯上練習旋轉步法,長時間的摩擦,讓她們的腳上磨出了一個又一個大水泡。每天大運動量訓練后,根本沒胃口吃飯,等想吃的時候,食堂早就沒飯了。“那時我們吃的最多的就是饃夾咸菜和豆腐乳了,省事,還能節約大量時間休息。因為實在是太累了!”
吃苦中,陳中磨礪出堅毅的潑辣性格。品味“苦”的精彩后,她鍥而不舍的“辣”也自然水到渠成。
辣!傷痛砥礪,堅持到底
身披國旗,站在最高領獎臺上,集萬般寵愛于一身……冠軍的唯美令人羨慕。然而光環背后,冠軍們平日里巨大付出后的持之以恒和異于常人的忍耐卻容易被人所忽視。
2002年釜山亞運會前夕,陳中在一次訓練中意外受傷,導致右腿膝后十字韌帶斷裂,并損害了髕骨和半月板。“當時我是和陪練的腿全力踢在一起受傷的,力量大到都能聽到骨頭撞擊出聲音!”回想起曾經恐怖的瞬間,陳中瞪大了眼睛。
如此重傷,對于“靠腿吃飯”的跆拳道運動員來說,無疑就是下了運動生命的“死亡通知書”。然而為了亞運會,為了更大的夢想,陳中硬咬著牙選擇了保守治療。
傷病的困擾,讓陳中在亞運會和隨后的一系列大賽中接連失利,一些質疑聲也隨之涌現,當時正值巔峰期的她一下子墜入谷底。雖然陳中也曾因此一度絕望,但從不灰心的她反而越挫越勇,變得更“辣”,甚至因禍得福……為了備戰兩年后的雅典奧運會,陳中忍著傷痛沒有做手術。“如果做手術,肯定是趕不上奧運會的。右腿受傷不能練了,有一段時間連站立都很困難,那時,我就躺地上開始猛練左腿,陪練給我拿靶,我躺在地上踢。后來誰想因禍得福,我的左腿練得也很棒,成了左右開弓的全能選手。”
從2002年受傷到參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