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默默支持丈夫外,陳中還要寫好一個重要的“家庭作業”——撫養他們愛情的結晶:兒子晨晨。“老公平時很忙,我帶晨晨多一些,他現在已經3歲了,特別黏我。只要我一回家就抱著親個不停,特別好玩兒。”一提起寶貝兒子,陳中樂得合不攏嘴。對于是否會讓晨晨“子承母業”,陳中看得很開,“我不會強求他的,一切看他自己的喜好。他要是真喜歡跆拳道,我們當然全力以赴。”
相夫教子,不是陳中現在“愛”的全部。喜歡不斷追求的她,還把一部分“愛”轉化成了對新工作的開拓進取。2011年,在北體大讀完體育管理學碩士的陳中,遠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學習一年。她坦言,留美一年間學習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這也讓她改變了最初學成之后“留在母校,當一名老師”的想法,從而選擇了目前幫助、見證大學生運動員和莘莘學子成長的團委工作。
“與我國一樣,美國大學對于大學生運動員也給予了很多特殊政策,但他們對于這些運動員的學業一點兒也不放松。不像我們的大學對于大學生運動員的學業要求,往往就是睜一眼閉一眼而已。”中美兩國高校對于大學生運動員教育上的差別,給了陳中很大的觸動,“如果我們都開始重視大學生運動員以及普通運動員的教育,‘退役運動員就業難’的社會敏感問題或許就會減少很多。”
在陳中看來,運動員身上有一種肯于吃苦的精神,這恰恰是處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最缺乏的。增進運動員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不但可以促進運動員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且也可以讓更多的大學生領悟吃苦精神。與當初學習跆拳道一樣,重新“上崗”的陳中又將是“摸著石頭過河”。這一次,相信她也一定能走好。畢竟品味過“苦辣酸甜”的她,已經打造過一段精彩人生,經驗豐富!
一個終點的結束,也是另一個起點的開始。從揚威跆拳道賽場,到走進北體大校園開始“二次創業”,不經意間,陳中的精彩已經轉向另一個舞臺繼續演繹,這一次為她開啟的或許就是另一段更加精彩的人生吧?!
記者手記
因為時間安排上總是陰差陽錯,所以約訪陳中一度變得很“困難”。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一個周一的中午,我們見到了這位昔日的奧運冠軍。那一天,恰好是陳中走馬上任北京體育大學團委副書記的日子。
原來約定好的上午采訪,由于陳中忙著開會而臨時取消。所以直到中午才忙里偷閑的見面,我們也不忍心過多打擾,打算把采訪放在她結束一天的工作后。然而這位耿直的老鄉執意不肯,“那怎么行啊,本來就夠不好意思讓你們等了一上午,咋還能讓你們再等到下午。”
就這樣,我們的采訪從午飯的邊吃邊聊中開始。
老鄉見面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從飯店“轉戰”北體大校園里的咖啡屋,我們與陳中的對話從未間斷——從“品味”她運動生涯的各種精彩,到了解她與“愛”的激情碰撞,再到讀懂她“二次創業”立下的鴻鵠之志。與陳中面對面的交流,她的言談舉止間始終流露著平易近人的親和,更坦露出認真對待一切的滿腔熱忱和執著品性。
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血、平常之中的極強烈責任感。河南人特有的“三平”精神,于沉靜中,在陳中身上綻放得那么美麗!本報記者 袁 勇 王微晶 陳 凱 文 楊 光 圖【原標題:品嘗人生“五味”的奧運冠軍——中原之子系列人物之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