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張紀中版的《依天屠龍記》在武當山開拍,劇中女主角的人選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來自安陽的女孩劉競成為劇中周芷若的扮演者,這也引起了不少安陽市民的興趣。劉競,北京電影學院2002級表演專業本科畢業生,目前已經出演《國脈》、《西部警事》、《四世同堂》、《好“孕”來臨》等多部影視作品,并將在高希希版的《三國演義》里扮演大喬。安陽出了一個演藝明星?很多的市民起初將信將疑,也對劉競的成長經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近日,記者專門聯系到了生活在安陽的劉競父母,讓他們談談女兒劉競的成長經歷,也讓大家認識這位從我們安陽大地走出的,正在演藝界冉冉升起的未來之星。
劉競的父母就是安鋼的普通職工,父親劉春潤,今年57歲,退休前在公司的保衛環保處工作;母親馮雪梅,今年55歲,退休前在安鋼職工總醫院藥械科工作。父母的祖籍都是內黃縣。不同的是父母都生長在外地,最終是在安陽開始了共同的生活,劉競也出生在安陽。盡管在劉競家中不怎么能聽到安陽話,但是劉競的父母都說,自己就是安陽人。劉競的家就在安鋼生活區,在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家中,劉競的父母和記者聊起了劉競的成長經歷。
雙職工家庭里的乖乖女
從小的時候,劉競的爺爺奶奶在天津,劉競的姥姥姥爺也沒有時間照看她,只能由父母照看。大概兩三歲的時候,父母都上班,有時會把她一個人鎖在房間里。別的小孩子鎖房間會哭鬧,她從來不會。劉競父母年輕時候喜歡文藝、也愛好文學,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劉競在幼兒園時就喜歡跳舞、唱歌、背詩,經常在別人面前表演。因為父母工作都很忙,每天幼兒園放學后,劉競都是最后一個被接走的。而這好像也鍛煉了她,父母發現,女兒的自理能力很強。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劉競就要求自己穿衣服、穿鞋子;晚上睡覺不愿意和父母一同睡覺,要自己單獨睡。
有一次父母還要上班,只能把女兒單獨關在家里,回來后發現小劉競自己拿一塊抹布把房間的柜子桌子都抹了一遍,這讓父母好感動。而且關在家里的孩子還挺有意思,自己看電視,把媽媽的紗巾拿了好幾條出來,照著電視里的人物來打扮自己,好幾條紗巾,有的系在腰上,有的披肩膀上,好好打扮了了自己一番。父母回來后都不認識她了。后來上了小學,劉競依然表現很出色,小學2年級的時候,一次劉競感冒了,放學后自己拿了條子找到大夫要打針,母親就在醫院工作,人家認識都對母親說,你家孩子真是不得了。
從小到大表現都很優秀
劉競從小學一直到高中都在班里的學生干部,并且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秀,在班里成績拔尖。小學的時候放學后自己在家做作業,功課的事情從來不用父母操心,都是自己安排的好好的。
考慮到要讓孩子多接觸些課余的文化活動,父親從很小就教孩子讀古詩,教她朗誦,有時間單位工會組織的舞蹈班也會讓小劉競參加。小學開始,劉競參加了舞蹈班、聲樂班。小學5年級的時候,小劉競還在舞蹈老師的帶領下去北京參加了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考試,并且順利地考上了。但考慮到女兒文化課一直很好,希望女兒將來能考取重點大學的父親還是堅持讓劉競放棄了上舞蹈學院的選擇,聽取了爸爸的意見,開始了繼續的學習。
從小到大,劉競參加了安陽電視臺舉行的全市的小龍人講故事比賽,全市的朗誦比賽還有舞蹈比賽等眾多的比賽,都取得了不錯的名次。中學時候,學校組織運動會等各種大型的學生活動都要她擔任主持人,甚至同年級的其他班組織活動也會請她去主持。2002年考取北京電影學院的時候 ,她的文化課成績排名第一,比第二名高出100多分,畢業時候,老師把四年來所有的科目的成績進行了匯總,劉競的成績又是排名第一。
選擇藝術道路曾遭家人反對
盡管文化課成績優秀,但在高中的時候,劉競還是對文藝道路產生了興趣。而當她對家人提出自己想法的時候,還曾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對。
“那還是她上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她突然對我們說,她去北京參加學習班,然后報考藝術院校。當時我們兩個都感到很詫異,雖然她一直學習跳舞,但是像表演這一方面的東西她也沒學過。如果參加了學習班,就會耽誤正常的文化課學習,到時候就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當時我的態度就是不同意。當時我還是希望她能考個好大學,學個好的專業。”劉競的父親說。起初家里人的態度是比較堅決的,但是女兒也比較堅持,還做起了家人的思想工作,考慮到女兒的興趣已經在文藝方面了,父親勉強同意了女兒去北京參加一個學習班。“我是想讓她出去碰碰釘子,能夠知難而退,然后回來后安心自己的文化課學習,沒想到事與愿違,她在學習班的表現非常優秀,還得到了學習班老師的鼓勵和賞識。”學習班的教授鼓勵劉競好好學習,將來考電影學院。得到了老師的肯定,更加堅定了劉競報考電影學院的信心。到現在父親提起當年的經歷都表示是女兒把握機會的能力比較強。
九千八比二十九 她脫穎而出
然而,考電影學院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年,一些才上到大二、大三,卻已經名揚海內外的一批影視新人的出現,大大刺激了做著明星夢的少男少女們一年比一年多地涌向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考場。2002年報名人數達到了創記錄的9800多人。劉競能從這980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29位幸運兒之一,她的父母至今對當年的場景念念不忘。
“參加電影學院專業考試的考生,很多都是有表演功底的,劉競和他們相比較,沒有什么優勢。唯一的優點就是多年練習舞蹈,使劉競有一種很出眾的氣質。”劉競的母親回憶,那時候她向單位請假陪伴劉競參加考試,三輪考試,每次試前父親也會請假趕到北京去探望。將近一個月的考試時間,全家人都是提心吊膽的。
“第一輪考試過后張榜公布成績的時候,我就想,要是榜上無名就趕快買車票回家了,抓緊時間學習文化課了。當時我還沒看清楚,就聽見女兒在前面喊,‘有我的名字,有我的名字!’那時候,緊張的心略微放松一下。但是想到又要準備下面的考試,心又懸在了嗓子眼兒。”劉競的母親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過了層層嚴格選拔以后,劉競以她扎實的功底,過硬的表演,出眾的氣質贏得了考官的青睞,成功地從眾多考生當中脫穎而出,成為為數不多的幸運兒。當年的一期《電影》雜志上,一篇名為《2002北電表演本科班 九千八百比二十九!》的文章記錄了當時競爭的激烈程度。
奮斗路上充滿了艱辛與坎坷
劉競如愿以償地走進了她向往已久的北京電影學院的大門,開始了她美好的大學生活。為了縮小同別的學生在表演方面的差距,她除了在課堂上認真的學習,在課下利用業余的時間也不斷地練習。
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劉競接拍了反映西部鐵路建設者感人故事的電視劇《國脈》,電視劇拍攝地在青海,劉競在青海省拍戲就出現了高原反應,流鼻血。并且當時是初春天氣,高原還很冷,拍下雨的戲時,她渾身都要被水給澆濕,拍完了馬上裹上棉大衣。
劉競的父親告訴記者,自己也曾經勸過劉競,演藝這一行業競爭太激烈了,父母都有工作,有退休金,身體也挺好的,父母對她并沒有什么過多的要求。女兒能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但劉競對自己選擇的演藝道路非常執著,她曾和父母談起對演藝事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