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仲美傳略(下)
2013/8/27 16:46:0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九二七年,連年災荒,加之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官吏的壓榨,這里的人民終年不得溫飽,許多農民為了生計便三三兩兩湊點本錢,靠肩擔貿易掙錢養家糊口。就是這樣一些人,卻成了稅卡鹽卡掠奪的對象。為了對付鹽卡、稅卡和土匪的襲騷,他們自發地由跑單幫到結成團伙,這樣人名勢眾,官卡、土匪也不敢輕舉妄動。在一幫幫、一伙伙商販中,以幫工出身的向德根、孫金友等人數最多,他們中又多是吳伯涵家的佃戶,伯涵平時很同情他們,常為他們排憂解難,彼此關系十分融洽。身為張廣小學校長的吳伯涵,有理想、有抱負,好為貧苦人嗚不平。一九二七年春,便和向德根等人一起在張廣小學燒紙錢,喝血酒,發誓言,結成把兄弟,起名“燒香會”,吳伯涵任會長。是年六月,“燒香會”改為“扁擔會”。經過三個多月的串聯,“扁擔會”會員發展到六十多人,斗爭策略也由消極防御轉為主動自衛,成為抗卡抗稅的群眾組織。
蔡仲美通過吳伯涵對“扁擔會”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和整頓,使其成為群眾性的農民組織。
進一步發展壯大“扁擔會”組織。蔡仲美深入“扁擔會”員中了解“扁擔會”的情況,首先根據“扁擔會”會員居住地區、在桂橋、楊井、九龍、草河頭建立四個分會,明確了各分會會長。蔡仲美親自到平樓、楊井、劉樓、桂橋、石廟、閻橋、何橋、黃閘、及霍邱縣的陳棚子、高鎮、茶庵子等地走村串戶發展了一大批會員,并按居住地區,又成立了四個分會,任命了分會長。蔡仲美還把扁擔會的斗爭綱領擬成許多口號,如“打倒土豪劣紳!”“實行耕者有其田!”“建立蘇維埃政權!”等等,讓會員們分貼在張廣、羅集、泉河、石廟集、陳棚子、高鎮等集鎮上,教育群眾、啟發人民覺悟,鼓勵“扁擔會”員的斗志。在縣委的努力下,“扁擔會”迅速發展壯大,到一九二九年秋,已有會員一千九百多人,廣泛活動在北到淮河沿岸,南抵大別山麓,東到安徽省霍邱縣內,西到馬崗、楊集、胡族及商城上石橋一線,方圓百余里的廣大地區。
蔡仲美十分注意在“扁擔會”中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他親自在“扁擔會”中發展了他的胞弟蔡仲芳、堂弟蔡善芳及骨干會員蔡相隆、周光普等三十多人入黨,在楊井、桂橋、黃閘、義渡、半個店等地建立了十三個黨支部。
組織游擊隊開展武裝斗爭。為了創造條件,實現割據局面,縣委決定從“扁擔會”中挑選一些思想好、對敵斗爭堅決, 有一定軍事素質的會員組成游擊隊,蔡仲美任政委,吳伯涵任隊長、游擊隊開始僅有二十多人,后來逐步擴大到一百多人,下設三個分隊。殺地霸、砸民團,創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
開展抗卡抗稅斗爭。三道堰是安徽霍邱鹽局、稅局設在河口集通往固始要道上的一道關卡。一九二八年秋未的一天,三十多名“扁擔會”員在蔡仲美的帶領下,擔著食鹽及其它日用百貨經過這里,十幾個卡兵一擁而上,妄圖大發橫財,會員們一見怒不可遏,本來在河口集上已上過稅,現在又要查貨、補稅,真是太欺負人了,這時仲美使了個眼色,會員便操早扁擔撲向歹徒,一場激戰, 卡兵們一個個被打得磕頭求饒。仲美厲聲道:“你們以報稅查貨為名,行搶劫勒索之實,是一群喪盡天良的吸血鬼。我們小商、小販、小本錢,掙兩個錢是為了養家糊口,你們卻明搶暗奪,是伙強盜。我們是河南扁擔會,今天饒了你們,回去告訴你們的主子,今后再這樣干,我們可就不客氣了。”說罷率領會員向固始方向進發。從此,這里的哨卡被迫撤去,商販們可以暢通無阻了。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匪首李尚武(李老么)率殘部竄至固始東鄉,仲美不顧個人的安危和蔡善芳、吳覺民三人深入虎穴,以中共固始縣委的名義和李匪談判,要李匪不得騷攏百姓;接受紅軍改編;散發革命傳單。李匪迫于當時不利的形勢,原則同意與我合作,雙方議定七天后在葉集磋商具體事宜。仲美將此情況及時報告了豫東南特委。特務書記余錫珍親自前往葉集與之談判,并初步達成了保護群眾利益,更換斧頭鐮刀旗,散發革命傳單等項協議,不料余錫珍返回途中被商城反動紅槍會逮捕殺害,加之其它原因使收編李部的工作付之東流。
一九二九年秋,旱災嚴重,糧食減產,收成只有往年的一半,但官府、地主的課項卻有增無減,而且不擇手段的催租逼債。蔡仲美便利用“扁擔會”的組織秘密發動廣大佃戶抗租抗糧,在固始東鄉方圓幾十里的地區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群眾,抗糧斗爭。會員們聯合起來不交租,不送課,和地主老財相抗爭。仲美親自到蔡上園、石廟等地登臺演講,動員會員們團結一心,統一行動,不交租不納稅。在他的鼓動下僅張廣廟一個鄉就有七十一戶農民抗租不交。上園村王老五種地主蔡俊澤一百多畝土地,石廟村彭香匠種地主蔡孝如八十多畝土地,租課均一點未交。農民的抗租抗糧斗爭,使地主階級在政治上受到了打擊,在經濟上遭受了損失,他們便串通一氣,互相勾結,到縣府告狀。縣府派來了武裝警察將王老五、彭香匠等多人抓進監獄。大家不氣餒、不讓步,堅持不交糧不送課,同時蔡仲美組織“扁擔會”員到地主老財家要人,勒令他們限期保釋被抓人員,地主階級迫于“扁擔會”的壓力,只好到縣城保釋全部被抓人員,抗糧斗爭取得了勝利。
張廣廟北頭的楊井子,住著地主胡興才,他挖溝筑寨,修更樓,以自衛為名購買槍支,四處為非作歹。一九二九年春的一天夜晚,蔡仲美率游擊隊員向德根、孫金友、郝志喜、朱懷同等十余人,冒著毛毛細雨,悄悄摸入圍寨抓住了胡興才,迫使其交出長槍一支、銀元六十塊。
一九二九年底,南五縣民團聯合攻打原系土匪,后被國民黨收編駐潢川的李克幫暫編二旅。商城偽縣長宋慎和大民團頭子顧敬之帶隊去商、潢交界的江家集和李部作戰,縣城只有紅槍會頭子花勝之駐防,城防空虛。商城縣委和紅三十二師師部決定喬裝襲取商城。并將此一重大行動轉告了固始縣委,縣委書記兼游擊隊政委的蔡仲美親自和游擊隊長吳伯涵、秘書熊超一、分隊長殷海洲,及部分黨員和骨干隊員,三十八人組成精干隊伍,遵照命令于十二月四日,冒著漫天大雪,不顧寒冷,從固始張廣廟出發,步行一百多里地趕到商城的峽口,匯合固始楊山煤礦工人糾察隊一部,二十五日拂曉前到達指定地點,配合紅三十二師一舉攻克商城,攻城戰斗中,蔡仲美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勇猛殺敵, 給戰士們做出了榜樣。
在攻克商城以后,縣委書記蔡仲美在張廣、羅集之間的螞蚱廟主持召開了固始縣黨的代表會議,縣委領導和各地黨組織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傳達了豫東南特委的指示,分析了當時革命斗爭形勢,總結了一年多來黨領導“扁擔會”和游擊斗爭的經驗教訓,研究制定了武裝暴動計劃。計劃一九三0年三月二十八日,利用當地趙東岳廟會,舉行武裝起義,處死三霸(蔡筱谷、萬子新、董秉成),建立蘇維埃政權。會后加緊了暴動計劃的實施工作:第一,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固始網 20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