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遷喬,字子升、滋生,乳名新棟,曾化名李慶云,1925年加人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臨潁縣委書記、中共漯河中心縣委書記。1928年秋,他奉調開封.任中共河南省委秘書長,后又擔任中共開封市委書記。1930年8月,擔任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長。1931年1月,他在開封遭到國民黨逮捕,1932午8月英勇就義,時年30歲。
(一)
1902年12月31日(農歷十二月一日),谷遷喬生于河南省臨潁縣城北七里頭村。父親谷紹曾,是清末的武秀才,為人忠厚正直,通情達理,在村里很有威望。母親李氏賢孝勤勞,也深得鄉親稱贊。’谷遷喬天資聰穎,7歲時人本村私塾就讀。老師見他聰慧過人,便對他父親說:“新棟這孩子不簡單。讀書跟喝水一樣,老不解渴。要是科舉時,他非點翰林不可。情他到城里上學堂啦,將來非成材不可!”
1916年,谷遷喬到臨潁縣城考入書院高等小學校。同時,課外又在城內東大街谷家祠堂私塾館內夜班學習。他讀書勤奮,在學校晝夜攻讀,還總覺得時間不夠,每天夜里非把燈油熬盡不人睡。伺學們曾送他“熬干燈”的綽號。假期回到家,他也是手不釋卷。下地看莊稼,總是帶著書。他愛好吹簫。讀書累廠,使拿起洞簫吹上一:陣,然后繼續閱讀。191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南省立許昌第:十四中學。畢業后,考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二年制數理科;學習。
青少年時代的谷迕喬就十分關心社會。他生長在農村,耳聞目睹農民的苦難生活,對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每當回家度假,他總是愛和村里長工佃戶們交朋友,經常坐在牲口屋里看書,了解、觀察農民的生活。谷遷喬雖然是學習理工科的,但因渴求知識,博覽群書,語文知識功底也很扎實。他以熾熱的語言,寫下了許多同情農民的詩篇。有一年舊歷年關,谷遷喬看見本村農民毛陸還在拾柴。北風呼呼地刮著,刺骨的寒冷,使他深有感觸地提筆寫下了《毛陸的工作》一詩。詩中寫道:
滿天烏云密布,
東北風揚沙。
看今日舊元旦,
俗情幽幽。
各方人兒都享樂,
唯有他陸先生,
整日忙忙拾柴禾,
日頭偏西不還家。
可賀他只身破俗例,
可嘆他工作的時間太煩麻。
大陽帶著霞光,
也不知照一照這勤勤懇懇的工作家。
面對現實,谷遷喬在思索。他一直在想:貧困的農民為什么得不到和煦的陽光?他在開封省立第一師范求學時,終于找到了答案。
開封第一師范是共產黨和青年團組織開展活動較早的一所學校。就在1923年谷遷喬入學的時候,該校就建立廠河南省第—·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在國共合作的大革命風暴中,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李大釗和著名革命家肖楚女等均到開封第一師范進行過革命活動,發表演說,宣傳革命道理。1925年,谷遷喬積極參加了第一師范師生為聲援“五卅”慘案而舉行的游行示威和募捐活動。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使他受到了革命的熏陶和鍛煉,在他的思想上,從一個反抗封建地主壓迫的民主主義者,通過逐漸學習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懂得了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理論,轉變為一個共產主義者。同年夏天,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瘡痍滿目的中國求獨立,謀富強,實現共產主義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二)
1925年秋,谷遷喬在開封第一師范畢業后,曾留校工作一個時期。1926年2月,河南局勢發生了變化。一度支持、擁護國共合作的國民二軍兵敗退出河南,吳佩孚的勢力重據中原大地。河南各地的革命活動暫時處于低潮。
這時,中共中央特別會議決定從各方面準備北伐戰爭,強調北伐必經的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要加緊開展群眾工作。為此,谷遷喬受共產黨組織的振遣,返回家鄉進行革命活動,播撒革命種子。他幾乎跑遍了豫中的各個角落,城鎮、農村、學校、鐵路、工廠、軍隊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1926年春,谷遷喬來到許昌十四中學任教。他以教師為職業掩護,從事黨的秘密活動。課堂上,他精湛的講課藝術,深受同學們的敬佩和愛戴。課堂外,他傳授拯救祖國的革命理論,讓同學們傳閱《向導》、《新青年》及《廣東農民運動義刊》等革命書刊,并親自指導出刊《旭光》壁報,組織“中國為什么會貧困”等為題目的講演會,宣傳共產黨的政策與主張,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谷遷喬多才多藝。他帶領學生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利用多種形式,啟發誘導青年關心社會,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當時,他曾和進步教師郭述申一起編演《火星上的來客》一劇。在劇中,谷遷喬扮演火星上的來客,手執大紅傘。身穿大紅衣,面搽大紅粉,說話是烏里烏拉聽不懂的“火星話”。郭述申扮演翻譯,將“火星話”一段段地譯出來,他正在介紹火星上人們的生活呢!說:那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和平安樂……谷遷喬正是用這種新奇的形式,喚起大家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憎恨。
1927年春,武漢國民政府準備繼續北伐。臨潁駐軍劉培緒部宣布起義,改番號為保衛軍第一師,并仿效國民革命軍的辦法,成立了政治部。這時,已經返回家鄉的谷遷喬和其他幾名共產黨員,參加了劉培緒師的政治部,主要是下鄉向農民宣傳國民革命,啟發農民的覺悟.準備迎接北伐軍的到來。接著,他們還建立了支援北伐軍的組織——救護傷兵委員會,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戰爭。
5月下旬,北伐軍占領臨潁。為培養開展農民運動的骨干力量,谷遷喬配合北伐軍駐軍干部在臨潁城內創辦了農民運動講習班,共招收學員60余人。谷遷喬和其他共產黨員在班內發展了共產黨的組織,為風起云涌的農民運動點燃了革命火種。不久,北伐軍繼續北上,谷遷喬以國民革命軍的身份留在臨潁,幫助籌建國民黨縣黨部,同時秘密開展共產黨的活動。 經過谷遷喬等共產黨員的積極工作,1927年10月在臨潁城鼓樓東邊的福音堂內,召開了國民黨縣黨部執行委員會選舉大會。結果,當選的11名委員中,除國民黨省黨部派來的襲世卿外,其余都是共產黨員。谷遷喬擔任了國民黨縣黨部宣傳部長。從此,共產黨的地下黨員利用國民黨員的公開合法身份進行革命活動。一時間,臨潁縣的學運、婦運、農運,以及破除迷信、婦女放足、減輕賦稅等搞得熱火朝天。
谷遷喬機敏過人。一次,縣學生聯合會要搗毀城關廟宇的神像,部分學生有顧慮。谷遷喬提筆寫了一個順口溜:“進廟堂,斗虎威,張嘴瞪眼你吃誰。來來來,我同你護城河去洗澡,看看誰去誰能回。我洗罷澡整衣歸,管你是連麻帶泥一大堆。”學生們對著神像邊唱邊打,一天之內把城關廟宇里的神像都推倒了。
中共“八七”會議以后,中共河南省委決定10月10日為全省總暴動口。谷遷喬根據省委的指示精神,在臨潁積極進行了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對此,引起了支持寧漢合流、共同反共的馮玉祥所部的密切注視。于是,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