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宋徽宗時代救濟制度的發展

2013/8/29 15:14:31 點擊數: 【字體:

    北宋成立后,統治者較為重視社會的濟貧救困,“水旱、蝗螟、饑疫之災,治世所不能免,然必有以待之,《周官》‘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是也。宋之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貧恤患之意,視前代尤為切至。”北宋初沿襲唐制,在東京開封設立了東西福田院,用以收容老疾孤窮丐者。雖然設立了福田院這種慈善機構,但只是在京師才有,并未在全國各地推行。蔡京執政后對慈善事業很熱衷,在他的推動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會救濟體系。這套社會救濟體系包括三個方面: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據《宋史》記載-“崇寧初,蔡京當國,置居養院、安濟坊。給常平米,厚至數倍。差官卒充使令,置火頭,具飲膳,給以袖衣絮被。……三年,又置漏澤院。”

    居養院名稱的由來源于淮東提舉司的建言,崇寧五年(1106)十月詔曰:“京西北路提舉司申請以居養院稱呼,詔依所申,以居養院為名,諸路準此。”居養院在崇寧年間推行于全國,主要用于收容貧民及無依無靠的老人。居養院雖然是在蔡京執政時期設立,但有關居養業的規定早在哲宗時期就己出現,在元符元年十月,“詳定一司敕令所言:鰥寡孤獨貧乏不得自存者,知州、通判、縣令、佐驗實,官為居養之,疾病者仍給醫藥。”g雖然己有規定,但居養制在宋哲宗時期仍未在全國推開,也沒有居養院這一名稱,其影響自然也很小。崇寧初居養院僅設于外州,京師開封不設,崇寧四年方依外州法增設。崇寧五年,又詔:“城寨鎮市戶及千以上有知監者,俱仿州縣例置居養院--”從詔書中可以看出,不僅州縣設有居養院。一些規模較大的城泰鎮市也要求設立居養院。除了將居養院推行至全國,徽宗時期對居養院的救濟對象也有所放寬。哲宗時期,居養院的救濟對象主要是“鰥寡孤獨貧乏不能自存者”,崇寧四年(1105)規定“非鰥寡孤獨而癃老廢疾委是貧乏不能自存者”也可以收容。至此,居養制在徽宗朝發展到頂峰。

    安濟坊設立于崇寧元年(1102),主要是對患病的貧民給以救治的機構。同居養院一樣,安濟坊的設立也是先諸路而后京師。崇寧四年十月六日(1105),宋徽宗下詔曰:“京師根本之地,王化所在,鰥寡孤獨與貧而無告者每患居養之法施于四海而未及京師,殆失自近及遠之意。今京師雖有福田院,所養之數未廣,隆寒盛暑,窮而無告及疾病者或失其所,聯甚憫焉。可令開封府依外州法居養鰥寡孤獨,及置安濟坊以稱朕意。”同時還規定,戶數上千的城鎮都要設安濟坊,凡所屬境內臥病無依者,都可送至安濟坊醫治。

    居養院和安濟坊解決的是生前的衣食住行和疾病治療問題,漏澤園則解決死后的安葬問題。漏澤園實為一種官辦公墓制,即政府將死而無葬的貧者和戰死士兵加以安葬。漏澤園之法最早起于元豐時期,神宗元豐二年,曾沼令在開封府置官地以收葬尸骸。崇寧三年(1104)二月,蔡京上書建言:“州縣有貧無以葬或客死暴露者,甚可傷惻。昨元豐中,神宗皇帝嘗詔府界以官地收葬枯骨。今欲推廣先志,擇高曠不毛之地置漏澤園。”宋徽宗同意了這一建議,并于當月頒布詔令設立漏澤園。關于漏澤園的管理,宋政府也做了詳備的規定,如對尸體掩埋的標準、漏澤園的監督措施都有明文規定:“置籍,瘞人并深三尺,毋令暴露,監司巡歷檢察。”這樣,宋代政府的助葬措施在徽宗時期形成定制。漏澤園制度不僅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死者入土為安”的思想,對生者也是一大安慰。

    綜上所述,在蔡京執政時期,北宋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會救濟制度,慈善救濟事業達到了頂峰。蔡京的慈善改革,不同于前幾項改革,其功利色彩要小很多,具有深遠的社會歷史意義。本文摘自:《蔡京經濟思想與經濟實踐研究》,作者:郭靜【原標題:宋徽宗時代救濟制度的發展】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鳳凰網歷史 2012年12月2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